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傷寒論》作為中醫四大經典

被譽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

指引了歷代無數醫家成為一代名醫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但由於傷寒論的時代離我們太過遙遠

而醫聖仲景言簡意賅語言、靈活多變的組方

也讓傷寒論成為一部難懂的經典,困惑著無數醫者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比如

“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一般會認為太陽病是外邪直接侵犯肌表,身體感受風寒邪氣所致,根據虛實選用桂枝或麻黃類方劑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但是體內有水溼、痰熱、溼熱、痰溼、瘀血等致病因素,或伴有脾胃虛弱、腎陽虛衰、肝火上炎等病理情況,此時感受外邪,會是什麼情況?該如何遣方用藥?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臨床常見壯熱、口乾、口渴、大便乾結不通等表現,似乎是一派實症。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但是否沒有口乾、口苦、渴欲飲水,二便也正常的人,就一定沒有陽明病呢?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厥陰病往往表現為上熱下寒、寒熱錯雜,但上熱中的熱是什麼熱?實熱還是虛熱?是少陽病半表半里之熱,還是陽明病之裡實熱?下寒中的寒是虛寒還是實寒?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烏梅丸、瀉心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對應的病機都是寒熱錯雜,這些經方對應的寒熱錯雜病機有什麼區別?臨床上該如何區分和應用?

如果這些問題理解不清楚

那就算學用經方多年

也只能看著別人將經方用的出神入化

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而你卻不會運用?遇到了這種病人,你怎麼辦

自己卻的臨床效果卻時好時壞

難以取得患者長期的認可

就像:

某女,43歲,主訴慢性膽囊炎,右側脅肋部疼痛伴腹脹滿3周,其他臨床症見納少、口乾、偶有口苦、眠差、偶有頭痛、二便調、舌淡紅、苔白、脈弦細滑。

某醫處方: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15g 黃芩8g 清半夏10g 黨參10g

生薑10g 大棗10g 川芎10g 桂枝10g

桃仁10g 白芍10g 丹皮10g 生甘草6g

茯苓15g

結果:患者服完後脅肋部疼痛未明顯減輕,但口乾咽痛明顯,然後,患者就另找高明瞭……

為什麼會這樣?脅肋疼痛、口苦、脈弦不是小柴胡的症麼?

痛者,不通也,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為何不起效?

如果現在您遇到這個病人,您該如何為這位醫生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