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充滿爭議的投資神話 未來30年的投資機會

資本市場風雲變幻莫測,英雄輩出但潮起潮落,私募江湖更是紛繁複雜跌宕起伏,十數載,無數私募英雄崛起隕落,也有很多常青樹私募屹立不倒,經歷市場不斷錘鍊贏得信任,不斷做大做強,成為行業的佼佼者。針對這些國內的優秀私募機構,私募排排網將進行系列報道。

今天,私募排排網帶大家走進國內優秀的私募公司林園投資,分享這家老牌私募公司的價值投資心得。

林園是一個風格異常鮮明的私募大佬,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私募大佬,從傳說8000元到20億的神話,到2008年產品淨值暴跌近60%備受質疑,再到近幾年淨值持續亮眼特別是2017年的大幅飆升,林園再度受到市場的矚目。

從浮躁的熱鬧到沉寂後的平靜,林園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著傳奇色彩。幾度牛熊,林園唯一不變的是,他依然平靜、淡定與自信,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價值投資方法,堅守在自己認為對的投資方向。

網絡流傳著無數關於林園的神話,特別是從8000元到20億那個神乎其神的傳說,一度被瘋傳。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1984年林園畢業於陝西某衛生技術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同年被分配深圳市紅十字會醫院做了一名醫生,1986年調入深圳博物館工作。 博物館工作期間,他曾在南京某知名學府進修電子工程專業。

1989年下半年,他懷揣從老孃那裡借來的8000元進入股市,抓住市場信息不透明各地股票存在價差,深圳、上海反覆波段式倒賣深發展,幾個月盈利12萬元,在股市中賺到第一桶金。

對於自己的成功,林園也感到幸運女神的眷顧。這位高調的“股神”在回答一位大學生的提問時也承認,“我從8000到12萬元,那時候誰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那時候股票是一個稀缺資源,你買了它就漲。當時我二十幾歲,也是糊里糊塗的。”

1990~1992年,林園把目光投向了“獲利豐厚”的原始股。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他奔走於海南等地收購原野、錦興、瓊民源、深華新等原始股,這些股票上市後股價均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1992年,林園的股票市值已超過了1000萬元。

1992年,林園巧合的轉戰西安房地產市場,躲過熊市。1994年,重新進入股市,重倉深發展和四川長虹,95到98年翻了九倍,財富再度大漲。2000年,撤離A股市場,將資金投向周邊國家資本市場。

2001~2003年,林園在市場“消失”了三年。2003年的熊市尚未退去,林園又回來了,帶來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在這輪投資中,他的重倉股主要是貴州茅臺、五糧液、雲南白藥、招商銀行、寶鋼、萬科和中原高速等“準龍頭”股,幾年之後,當熊市走到盡頭,牛市就在眼前的時候,林園的身價已經到了4個億。

2006年,大牛市到來,價值投資大獲全勝,貴州茅臺、五糧液、招商銀行、銅都銅業、伊利等暴漲,林園的財富順利的增長到了20億元。從8000元到20億,一個核裂變式的財富神話,就這樣誕生在這個有著無數神話的A股市場。

本文源自私募排排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