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

7月29日,一场别致的文化沙龙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登场,那就是由广州市玮瑜文化有限公司与观空间合作举办的《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沙龙,同时它也是“五色祥云——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单色釉瓷器特展”系列讲座之一。

为了让本次沙龙全面而深入,丰富而又多彩,本次活动共有七位在媒体或文化领域均取得优秀成就的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他们分别是知名作家、《一分钟艺术》创始人邓燕婷,资深媒体人、《收藏拍卖》主编陈彦如,英国社会学者何越,知名当代小说家千夫长,观空间创始人陈观宝,知名艺术家区志航,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冯玮瑜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讲座嘉宾合影(左起:观空间创始人陈观宝、英国社会学者何越,资深媒体人、《收藏拍卖》主编陈彦如,知名作家 《一分钟艺术》创始人邓燕婷,知名当代小说家千夫长,知名艺术家区志航,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冯玮瑜)

现在艺术的传播是每天在每个角落跟每个人都有发生关联,不管你是主动或者被动,有兴趣或没兴趣,艺术在我们的世界,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你用的风扇、开的汽车,其中都包含艺术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是很广义的。

那么在这个和传统、经典、权威的传播时代是不一样的自媒体时代,艺术应该怎样传播呢?请听各位老师的精彩观点。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讲座现场(左起:冯玮瑜,区志航,邓燕婷,千夫长,何越,陈彦如,陈观宝)

自媒体时代,内容为核心

邓燕婷(知名作家、 《一分钟艺术》创始人):我的观点是,在艺术传播的路上自媒体也有公信力。随着纸质媒体的衰败,艺术版块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我跟原来的同事和朋友组成了四人团队,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自媒体艺术平台,名为《一分钟艺术》。

那为什么叫一分钟呢?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海量的资讯,在爆屏中如何成为一个质优和不被错过的自媒体?我们有了一些考量,最终就想到了用时间来命名,一分钟是快速阅读时代的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在质量上,我们九成九的内容都是原创。哪怕是转载,我们都必须要有自己的角度和评论。

没想到,我们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赢得了近万的粉丝,虽然跟大号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在艺术圈里面,这样的数量和受众精准度还是比较可观的。

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开始是门户网站,到博客,微博再到公众号,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高兴得太早,要时刻警惕又有新的媒体的出现,也不要轻易地沮丧,因为无论技术怎么变,都离不开内容,任何技术更新最终都是内容为王。

此外,以自媒体传播艺术,也能快速打破地域限制。还有一些我们受时间和地区限制的展览,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的传播获得审美上的满足。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区志航(左),邓燕婷(中),千夫长(右)

艺术家是最关注人类命运的群体

陈彦如(资深媒体人 、《收藏拍卖》主编):前段时间刚好在看一部叫《天行九歌》的动漫,竟然发现我们传统的文化、艺术,包括传统的哲学思想反而在动漫中得到很好的呈现。我看到的是一群致力做大众传播的人,借动漫这样一种手段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粹,让古老的传统得以活化。年轻人不是不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我们在使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在传播我们想传播的一切。

《收藏拍卖》和艺术品、古董这些搭界,别人觉得这是很小众的事情,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今日今时,物质极大地丰富以后,我们需要往精神方面提升的载体,所以要致力于做大众的传播。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经过文脉的断裂,当下其实是一段青黄不接的阶段。现在很多艺术爱好者们对传统不了解,对西方的艺术也刚刚是吃夹生饭的状态,但同时又有不同的资讯冲击中国的国门,造成国人在不同的审美之间做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别人会说呈现出一种乱象。

为什么我会关注艺术这个群体?因为艺术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关注人类命运的一个群体,而且他们关注的都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但是他们在推动这个世界的时候,忘了去对自己进行一种推动,所以我们作为大众传播的推动机构要有这样的使命感。把艺术里面带有的一些新的观念跟我们实际生活相关联,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观念,艺术诠释的是生活,它不是高高在上,它就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在每个角落,你和我之间,在我们所有的点滴之间。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何越(左),陈彦如(右)

收藏家必须要有使命感

冯玮瑜(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在很多对于我的介绍里面,用得最多的是“收藏家”这个身份,何谓收藏家呢?我的理解是不仅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收藏的艺术品要成体系,对这个体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目前的系统是有推动作用或者是有益的补充,同时研究成果能够传播出去。因此,收藏家必须要有使命感

今日,自得堂的藏品能够在广东省博物馆与广大观众见面,有赖广东省博物馆发展基金会的厚爱与支持。“五色祥云——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单色釉瓷器特展”展示的是跨越千年的单色釉瓷器,通过精美器物的展示,传播中国古陶瓷文化,让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光辉灿烂。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探寻中华文化的旅程。为了深入展览所蕴含的内涵,此次我特意安排了展览期间的系列讲座。今天的“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沙龙邀请了多位知名的媒体人、名嘴,为我们解读文化艺术领域的传播,文化领域很广阔,要如何去落地?把研究的成果有效地转化?在自媒体时代的思考尤为重要。

在英国,古典文化被挤到墙角

何越(英国社会学者):如果艺术真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话,英国已经做到了?在国内的时候我听说钢琴是乐器之王,我听说古典音乐是高雅音乐,对不起,在英国没有了,这两个公式都已经不成立了。

在英国、美国钢琴已经被淘汰,它完成了500年的进化,已经完全走入了衰落期,现在西方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100年前祖宗留下的旧钢琴,这个已经成为他们的环保问题。同时,在过去的三四十年当中,钢琴产业已经整个从西方转移到中国。所以我很替中国的孩子感到担心,因为你们在从事一个被西方已经忘却抛弃而且不会往回走的艺术,因为这个古典艺术代表程式化,缺乏张力、束缚过多。而现在英国实现了一个有人性化平等的艺术,它是有张力、有创造力,而且无穷无尽,这就说明了这条路是不可能从流行音乐再往古典音乐走。

这还是我发现的冰山一角,不要再迷茫什么古典音乐了,也不要再崇信什么贵族了,贵族已经给平民基本上逼到墙角了,就跟钢琴的结果一模一样,实际上它们是一体的,因为就等于贵族在被平民打败以后,

贵族代表的所有文化,钢琴、古典音乐、芭蕾、歌剧,整个跟着贵族的整体挤到墙角,我没有说它消亡,但它被挤到了墙角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千夫长(左),何越(右)

传统纸媒和自媒体之间的互为关系

千夫长(知名当代小说家):我以我自己为例,讲一讲传统的纸质阅读和自媒体阅读之间的关系。2004年我首创了手机小说《城外》,被评论家称为创造了文学的新样式。手机订户一个星期达到八十多万,出成纸质书《城外》,起印数达到十万。这是第一次的互为关系。2014年,我已经出版了十多年的纸质长篇小说《红马》开始在手机上阅读,把文字的小说变成了声音的小说,被称为新的文学生态,并且连续成立了洛杉矶、香港、深圳、广州多家红马读书会。这是第二次互为关系。今年,2018年纯文学的核心期刊《作家》杂志第四期选发了我的朋友圈38篇微文《与时间的无涯荒野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创意型写作。这是第三次的互为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纸质媒体和自媒体之间在传播中的互为关系,扩大了传播的外延,丰富了阅读的形式。当然,这种互为关系的完成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全球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交通、信息封闭的时代,产生的民俗的、民族的、国家的各种文化知识,我觉得都已经是过时的陈旧的东西了,需要放弃和清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全球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建立新的伦理和秩序。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千夫长(中)

通过艺术让现实生活更好的对接

区志航(知名艺术家):1994年我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时尚电视节目《时尚放送》,成为国内最早最频繁介绍当代艺术主流公共媒体。刚开始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对当代艺术是有误解的,甚至觉得当代艺术家是一帮疯子。随着不断的深入,慢慢发现当代艺术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所有的艺术家群体当中,当代艺术家是最具人文情怀的。

当代艺术关注社会的问题,作品是带有观念性的,而这个观念是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然后通过颠覆性的艺术方式进行介入和创作。然而,正因为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和表达方式的颠覆性,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经验,导致“读不懂”。也就是说,以干预社会的名义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很难在现实社会生效,很难实现真正的干预而远离社会。我尝试通过我的艺术观念和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断通过作品重返而不是远离社会,实现介入当代艺术的初衷,推动社会的进步。

具体到大家熟悉的“俯卧撑”系列,我希望通过我的艺术行为不断介入重大公共事件的现场,用艺术的永恒性弥补新闻时效性所带来的容易被遗忘和掩盖的问题,引发和延长人们对隐藏着社会元问题的新闻事件的关注和反思,进而找到真相和症结,避免问题的重现和灾难的重演

在让作品重返和影响社会的过程中,改变着世界的互联网自媒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让我有可能根据创作的初心重返社会和发声,而且有可能引发其他自媒体和公共媒体的关注与介入,进而产生更多更大的影响。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你的内容有新意和价值,负责任的公共媒体和有情怀的自媒体有可能介入,让作品及其诉求得到传播和强化。艺术家最了解自己的艺术动机,为什么不借助自媒体去进行表达和实现初心呢?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冯玮瑜(左),区志航(右)

传统和创新没有冲突

陈观宝(观空间创始人):刚才很多位老师说到了,有传统艺术、有大众艺术、有当代艺术这几个概念、这几个范畴的话题,传统其实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很多经典都曾经是挑战传统的创新,结果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归为后来的新传统,比如高剑父到现在的岭南派,比如安迪沃霍尔到后来的波普艺术等。

所谓传统艺术,是由一代代的艺术家和一代代艺术参与者和公众,大家相互把它慢慢提炼,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的一种经典的样式,然后把它累积起来一直延续过来就形成了传统,但是这个传统肯定不是从人类社会开始就存在的,它都是创新、累积、沉淀、传播,形成文化形成传统。

所以传统和创新是没有冲突的,因为创新这个因素本来就是传统的一部分,这一点在很多人的思维里面应该做一些调整和改变的。传统和当代不是一个艺术样式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当代艺术不是一个艺术样式,不能说中国画和水墨就不是当代艺术,不能说京剧就跟当代没关系,传统有太多的好东西和好的养分,但我很反对对于传统在样式上的固守或者“守望”,保护和研究是应该的,但不能让传统成为禁锢,所有文化因素包括传统的和创新的都应该回归当下,为今天所用,而不应该脱离现实去“弘扬”几百上千年前的样式。当代跟传统有必然的关联,但不是样式层面的,当代更多是指向我们现在社会当下问题,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陈彦如(左),陈观宝(右)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讲座现场

自媒体的崛起,无疑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那么传统媒体、权威媒体怎么看待自媒体?我们的特邀嘉宾——羊城晚报新媒体部主任记者冯慧璇表示:“媒介的发展只会越来越丰富,读者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样,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潮流,我们只能去适应并尽量做得更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是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当然表达方式可以调整,传播渠道可以拓宽。羊城晚报现在做新闻早已不再局限于原有模式,而是文字图片音视频、报纸微信微博网站APP、时效+深度立体多样全方位,满足各年龄段读者需求

。”

本次《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沙龙已完满结束,而无论你是对老师们的观点是认同还是质疑,相信他们的精彩发言都会对你有所启迪的,而在“五色祥云——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单色釉瓷器特展”举办期间,这样的讲座还将陆续有来。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现场观众与嘉宾合影

-END-

藏拍沙龙|《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大咖间的探讨,安排一下

资料/广东省博物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收藏/拍卖》杂志现进驻媒体平台有: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网易艺术、新浪微博、搜狐新闻、腾讯天天快报、大粤艺术、一点资讯、雅昌艺术网、时代财经APP等主流媒体平台,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体传播矩阵。

欢迎邀请加入更多媒体平台!如想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scpm2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