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傳下旨意,要從人口稠密的山西向由於戰爭頻繁造成人口稀少的河南遷民。常言說“窮家難捨”,誰願意攜家帶口背井離鄉,到遙遠的地方去另立爐灶?但不遷不行。官府把被迫遷移的百姓聚集在洪洞縣廣積寺旁的大槐樹下。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在往河南押送之前,為了預防有人途中逃跑,先用繩子捆了雙手,又用刀子把每個人的腳小趾甲劈為兩半。途中,有人要大小便,就得請求押解的兵勇把手上捆的繩子解開。“解手”一詞便由此而來。腳小趾甲被劈開後,流血化膿疼痛難忍,但總算沒出大問題,只是小腳趾甲由原來的一塊變成了兩塊。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相傳,現在河南凡小腳趾甲為雙瓣的,其祖先就是山西向河南的遷民。且說一群馬姓遷民,離開洪洞縣廣積寺,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過了黃河,到了洛陽。由於十多年的戰爭,這裡的土地大都荒蕪。先來的遷民,把洛陽附近土肥水美的地方都佔去了。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他們又跑到洛陽東南的萬安山下,一部分人在如今愜師諸葛鎮徐馬村那個地方定居了;另一部分又往南行,見荒野上有口水井,就在那裡搭起茅庵定居下來。現在老井和徐馬兩村的馬姓人家,都不忘原是一家人。這口水井深有數丈,水量充足,飲用澆地,水位總不見下降。特別是那井水清瑩瑩、甜絲絲,更使遷民們感到高興。可是,也有令人頭疼的事。那時打水,都是在轆轤上纏上井繩,井繩上拴上水桶,從井中打水。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一不小心,水桶掉進井內,不論你用什麼辦法,打撈多長時間,都不能把水桶撈出。據說家家差不多都往井裡掉進過水桶。水桶到底到哪裡去了,這個謎誰也解不開。一天,這幫遷民中的一個貨郎,肩挑挑子到附近各村去遊鄉。當他經過尚莊附近的河溝時,看見溝旁流水的洞口有個水桶,看看眼熟,就走上前去。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看見上面寫的“馬”字,才認定那是自己前幾天打水時,掉進井中的那個水桶。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村中那口水井,通著地下的暗河。那時候,老百姓要買個水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為了避免不再發生因水桶掉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村民們一合計,決定把那口井填了,再打新井。一夥小夥子心急手快,新井還沒打成,就把那口井填了。可是,當新井打到好幾丈,怎麼也不見水。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沒水可是個大事,他們又決定把填了的井重新挖開。可是,挖開後竟驚奇地發現,這口井也沒水了。最後連打幾口井,只有一口井有水,而且水量不大,味道還有些苦澀。儘管原來那口井掉進水桶時沒法打撈,但水量足、水味甜的長處,使他們難以忘懷。

在洛陽偃師市李村鄉內有個“老井村”

為了把人們懷念的那口水井與其他水井加以區別,稱它為老井。為了使子孫後代都記住他們的祖先從山西洪洞遷來時就是憑老井中的水生活的,就把村名定為“老井”。這就是今天偃師市李村鄉內的“老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