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活動就氣緊?可能是「肺臟」出了問題

中老年朋友常常會出現身體健康上的一些問題,有些朋友平時不敢過多的去活動,因為只要一活動就感覺氣緊,好像呼吸不上來,氧氣不夠的感覺,很多人認為這是呼吸道可能出現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稍微活動就氣緊?可能是“肺臟”出了問題。

稍微活动就气紧?可能是“肺脏”出了问题

慢阻肺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我國慢阻肺總患者數超過4000萬人,主要是40歲以上吸菸男性,平均每分鐘就有2.5人死於慢阻肺 。近期鍾南山院士組織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達14% 。

為了引起公眾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3周的週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11月16日是第15個“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關注慢阻肺,提高認知,科學防治”。

慢阻肺患者當前遇到最大的難題,是多數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已經表現為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即病程已處於中晚期。慢阻肺診斷過程中應儘量避免以下二個誤區。

活動後呼吸不過來 別隻考慮“心臟”

曾有患者家屬諮詢,病人稍微活動後覺呼吸困難,氣不夠用,可能心臟血管堵塞,心功能不行了,國內哪家單位做心臟移植做得比較好,可能需要考慮心臟置換。

從這位家屬的描述中可以推斷,第一:患者一定病情很嚴重,已經到了要換心臟的地步;第二:在病人及家屬的觀念裡“活動後呼吸困難”很可能就是心臟出了問題,不會是其他疾病。在經過仔細的詢問,病人仍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診斷線索。一週後患者來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最後確診為“慢阻肺”,極重度肺功能障礙,而心臟功能未發現明顯異常。

因此,當病人出現了症狀,尤其是胸前堵塞感、胸前壓迫感、氣不夠用、呼吸困難、活動後氣促或勞動能力下降,人們除了需考慮自己心臟出了問題,更應考慮“肺臟”出了問題,同時儘快到呼吸專科就診,以便更早的發現和診治疾病。

輕微咳痰=病情不重?別忽視!

人們常認為輕微咳嗽、咳痰,活動後呼吸困難只是生理機能“老化”症狀,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實際上,因為我們的肺臟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比較輕微的肺功能下降,病人不太容易察覺,病人經常出現誤判。這也是慢阻肺診斷上遇到的最大的難題,因為病人未察覺到,一般也不到醫院看病,自然就很難由醫生早期幫助確診。

據調查結果顯示,患有慢阻肺的人群中有64.5%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的症狀,同時注意到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群沒有症狀,但是他們已經出現了肺部的功能性改變,甚至結構破壞,病情正在逐漸加重。

在臨床實踐中,經常可以發現,有些患者可能已出現慢性呼吸衰竭,但無法提供慢性呼吸道症狀史的任何線索,這些患者從未被診斷慢阻肺。據研究報道顯示,首次確診的慢阻肺患者約三分之二已經是重度肺功能障礙,即肺功能結果僅只有正常的不到50%,而且發現肺功能嚴重程度與出現症狀的時間沒有明顯關係。

所以,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稱得上是最“不動聲色”的“殺手”,應引起大家足夠重視。

當出現氣緊現象的時候,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認為是勞累過度引起的,如果經常性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以發現身體的一些問題,其實有遺傳性病史的這些患者們,更應該提早提引起注意,每年都應該去醫院做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