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精兵沖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公元614年,正是楊廣第三次出兵高句麗的時候,經過了前兩次的失敗,這次隋軍也沒有討得便宜。軍隊失敗後返回都城,沿途不斷有士兵逃跑。這樣的形勢也成了隋朝統治崩塌的前兆。果然,四年之後隋朝就已經分崩離析,此後群雄爭霸,逐漸形成了三股勢力抗衡的局面。這三股勢力分別是唐、鄭、夏,他們三家雖然有著階層之間的差異,但是總體實力不相上下,誰能想到,僅僅是一場戰爭,就讓其他兩家徹底失敗。這就是唐王朝的奠基之戰——虎牢關戰役。

300精兵衝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621年,李家人已經牢牢地控制了山西於關中,李淵派遣李世民帶領5萬大軍消滅佔據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則是集結了所有兵力共計3萬抵抗唐軍。李家這一股勢力說起其他兩家有著軍事習慣上的優勢。李淵出身關隴集團,手下也多是隋朝的邊境防衛隊。所以這一支勢力完美的繼承了南北朝時期胡人的特點,善於騎射,對付步兵那是以一當十。傳說有著四分之三鮮卑血統的李世民對於騎兵可是非常得心應手,每次做戰都親自帶領騎兵營陣前衝鋒。

300精兵衝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而王世充這邊,他也曾經是隋朝的武將,但是他的這些兵本質上就是臨時招募的自衛隊,裡面強招進來的、進來混吃等死的都有,甚至有些士兵都沒有見過騎兵的作戰手法。針對這種情況,王世充一直避免大規模交戰,只是退守洛陽,想讓洛陽城的城牆擋住奇兵的步伐。但是李世民這種軍事奇才怎麼可能看不出王世充的想法,於是他帶領士兵繞過洛陽,先阻斷了洛陽周邊所有的交通要道,再慢慢向洛陽集結。這下王世充不僅沒有辦法應對敵人,反而自己被困在洛陽城中。

300精兵衝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不得已,王世充只得盡力集中兵力與唐軍周旋。憑藉著人數上的優勢,洛陽城始終沒有被攻破。王世充也想過突圍,但是周邊全部都是唐軍,每次圖為不僅損失兵力,而且還讓李世民看出了王世充真實的兵力。這樣幾趟下來,王世充再也沒有能力突圍,全城百姓與士兵逐漸沒了希望。再加上糧草不足,原來有3萬戶居民的洛陽城就銳減到3000戶。

300精兵衝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王世充正準備投降之際,控制著河北的竇建德前來支援給了戰場又一個新的局勢。王世充在洛陽城被圍困之前就已經派出人手向竇建德求助,竇建德當時正與孟海公交戰,因此並未理會。等到竇建德打敗孟海公,立即派兵馳援王世充。

300精兵衝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竇建德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因此他的士兵們在素質方面是最差的。但這次的戰役,竇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勢眾,李世民與王世充的軍隊加起來都沒竇建德軍隊人數多。李世民得到消息,覺得繼續圍困不是辦法,於是李世民親自帶領3500騎兵,在竇建德到達虎牢關之前佔領了虎牢關。之後的幾天,李世民憑藉地理優勢和騎兵優勢不斷騷擾竇軍。雙方對峙20天之後,竇建德的謀士建議悄悄攻打山西,這叫“圍魏救趙”。如果成功了,不僅能救出王世充,還能順帶把李家的地方佔領。但是竇建德想到自己人數眾多,而且王世充估計已經等不及了,於是立即否了這個計劃,繼續與李世民對峙。之後的十幾天,雙方一直處於小規模交戰,誰都不敢上前一步。

300精兵衝入敵營俘虜首領:唐朝奠基的虎牢關之戰

李世民看到竇建德的軍隊如此混亂,立即知道了他們的弱點。於是在一天中午,雙方又進行了數次挑釁之後,竇軍筋疲力盡,爭先恐後的去黃河邊取水,秩序全無。李世民這時候率領300騎兵猛然出現,竇軍瞬間大亂,又由於關隘河水阻擾根本沒有地方可退。於是唐軍大敗竇軍並且活捉了竇建德。王世充這邊得知消息,知道突圍無望,於是只得出城投降。這次的虎牢關之戰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精兵什麼叫做炮灰。可笑的是,歷史上不乏有人認為人數多了就能勝。實際上,人數過多不好掌握,倒是給了對方可乘之機。虎牢關之戰結束後,王世充與竇建德都臣服於唐朝,剩下的一些小嘍囉不值一提,沒過幾年,唐朝就統一了華夏,之後便是著名的玄武門殺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