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江南古镇马鞍山——百节龙灯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百节龙灯

龙灯又称龙舞,为起源汉族的古老民俗舞蹈,后来传播扩散至众多民族,成为中国共有文化。北方人称“耍龙灯”,南方人称“舞龙灯”,安山人却习惯地称“玩龙灯”。

百节龙灯,是一条超大的龙灯,需要一百个年轻力壮的男丁,各举一节,缺一不可。像这样的百节龙灯,在安山地区,竟成了陈垱网湾的独家专利。陈垱网为安山地区排名前三四位的大湾村,人丁兴旺时竟超过400人。陈垱网的百节龙,是安山地区一条最长、最亮,又最具影响力的龙灯。在百节龙灯外出途中,如外出途中与小龙灯相遇,对方即忙将所有的灯吹灭,静静地藏身屋后或地坑下,让百节龙过去,以示尊敬,避免两龙相遇发生不必要的冲撞与争斗。

中国是龙的故乡,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自古以来,有关龙的传说浩如烟海,龙便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一系列有关龙的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劈波前行。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商殷时期,在铜器和骨刻上,均有许多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人们把“龙”视为吉祥化身,它代表了风调雨顺的祈愿。

“玩龙灯”,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玩龙灯”已是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人们玩五颜六色的龙灯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现在的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玩龙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一改往日的民间组织结构,竟成为企事业单位、群众或专业团体歌颂祖国、礼赞幸福生活隆重热烈的艺术活动。近年来,江夏区组织过几届元宵节龙灯大赛,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百节龙灯身长近40米,直径60---70公分(其实为九十九节,寓意为不满百。龙身不论长短,节数一律为单数)。一般龙灯均以竹、木、纸、布为原料,再用铁丝和麻绳捆扎而成,每节龙身内能燃烧蜡烛而亮体的便称为“龙灯”。龙灯制作工艺细腻、精美,先扎龙身,再饰以龙须、龙眼、龙角、龙珠,贴上龙鳞、龙鳍、绘贴花纹图案、剪纸等。龙身上的彩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和制作人喜好,或剪纸、或彩绘。图案有花鸟虫鱼、吉禽祥兽、神话传说、戏剧人物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龙灯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彩龙”五类。龙灯综合了诸多民间美术工艺,融合释、儒、道三教文化及诸子百家思想。龙灯的制作一般没有专业艺人,龙头均由村里的能人们集体创作,龙身则由各家各户自制。龙灯的制作,展示了竹篾匠和民间艺术的睿智,集文学、绘画、雕刻,剪纸、刺绣、音乐、戏剧于一体,综合各种艺术元素,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汉族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将举行玩龙灯活动。按照乡村习俗,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出灯,十五结束。陈垱网的百节龙,在龙灯扎起时,每家都得抽出一个年壮的男丁参加龙灯训练,如确实没有合适的男丁时,则出钱顾请,有待彩排成功才可以出灯。每逢出灯,湾村里都得举行盛大仪式,由德高望重的长老主持,由颇具文化修养的人或先生致辞,全村男女老少都在现场顶礼膜拜。一时间,鞭炮齐鸣,鼓乐震天,不亚于一场国战出征。仪式一结束,“龙灯”队便先在自家门口做汇报演出,在热烈的掌声鼓舞下,再结队外出。龙灯出行前,还得派人沿途清道、勘察,以不留阻塞,严谨规划路线,不能随意走到哪里算哪里。乡村玩龙灯都有到外村或进城镇表演的习惯,有时还参加“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鞭炮声中,各个民间“龙灯”队便大显身手。每逢玩龙灯时,跟的人多,看的人更多,常常引得万人空巷。

在龙灯的玩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玩九节龙的主要侧重于以花样技巧。玩灯时,一人在前用绣球挑逗,其余的人全部力举龙身,在龙头的指挥与带领下,着力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在玩龙灯的全程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碎步起跑。主要表演巨龙追捕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但玩百节龙灯,在精心编排的表演中,不仅需要技巧与力量,还需要十分协调与默契,一人不到位,整体影响即现。玩龙头的人不仅善力还善智,因为龙头最重,又是指挥系统,没有力与智的结合便难胜任。玩龙尾的人善跑与善变。只要龙头稍稍一动,龙尾就得跑出很长的距离,假如,龙头就地转一小圈,龙尾则要随龙身在场地跑上一整圈。尤其是随着场地大小与方位不同,龙头指挥且不能按照预定的程序走,只能随机应变。那么,龙尾就得依意而行,否则活动就出现紊乱。玩百节龙灯,是一项高难度的整体协调艺术,没有内在的统一,就没有外在的完美。

玩龙灯非常热闹,前有二至四对排灯开道,并有标明此灯村属的醒目标致。排灯后还有鱼、虾和蚌壳、灯笼等,在锣鼓、号角声中摇头摆尾,畅游街头巷里。灯龙所到之处鞭炮不断,烟花弥漫,围观者水泄不通。有的大户人家为了迎接龙灯进屋,便在门前排列大花筒炮36对,鞭炮数万响,望胆大艺高者进院一试。龙灯进院,四周的花筒炮、鞭炮腾空爆炸,一时焰火四起。此时除龙灯各节有灯光外,其他灯光全熄。龙灯在鞭炮与焰火余光中飞舞,十分壮观。舞龙灯者,大多赤膊绑腿与巨龙翻腾融为一体。灯不熄,龙不停,鞭炮不断。一旦龙灯口喷水,主人便拉着龙须披红挂彩,用上等佳淆款待龙灯队伍。如果玩龙灯者胆小艺劣,怕焰火、鞭炮,一到门前龙抬头时便敬礼退场,不敢深入院内,那就得不到主人的彩绸,品尝不到上等佳淆。舞龙灯者,必须是一群眼快手快艺强的高手。龙灯进院,尽管焰火横飞,在旋风似的舞动中,火星沾体即滑,不让龙身和舞龙者有半点灼伤。也有舞技不强者,舞着龙灯进院,结果却被烧得光着竹圈出来的窘境。

龙灯一直玩到农历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六至十八便是烧龙日。烧龙,即选择在河岸或有水的沟边进行。烧龙时,把龙放在地上,众人把事先准备的花筒炮、烟花和鞭炮等火花对着龙身喷射引火,待龙灯烧完后,在众人“啊”声连天中,庆祝龙身顺利焚化。大家尽兴地欢腾跳跃,直至烧龙的程序完结,再将龙灯残骸送入水中浇水冲流,敬送蛟龙归海。

令人惋惜的是,陈垱网的百节龙灯,数百年的传承而今不再。随着现代文化的繁荣与经济发展,年轻的村民纷纷走进都市,留村的人,不说百节龙,就连小龙都玩不动了。往日百节龙灯的辉煌,只留在老人们滔滔不绝的传说与回顾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