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稻盛和夫自傳》,才知如何追逐夢想

讀《稻盛和夫自傳》,才知如何追逐夢想

他與昔日同事朋友創立世界500強京瓷,他向壟斷的巨型企業挑戰、建立第二電電,他重建瀕臨破產的日航,他就是勵志傳記中的熱血經營者--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自傳》是目前最完整、最詳盡地記錄稻盛和夫克服困難、追逐夢想的全過程的書。在講述一個又一個鮮活事例的背後,稻盛和夫還為我們展現了他從利己哲學轉變為利他哲學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在經營中貫徹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精髓——利他之心、提升心性。

《稻盛和夫自傳》講述的是稻盛和夫的生活和事業經歷,通過一些重要事件的描述,闡述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這本書是稻盛和夫的自傳,從出生講到他出家為止,主要講述了他的成長,創建和把京瓷、KDDI發展壯大的故事。

讀《稻盛和夫自傳》,才知如何追逐夢想

稻盛和夫對自己每天有6項精進:

1.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2. 要謙虛,不要驕傲;

3. 要每天反省;

4. 活著,就要感謝;

5. 積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我想,對於每個人來說,最困難的,應該是第一條。而這本書中,前前後後處處都透露出他“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讓我羨慕,又佩服。羨慕的是,他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情,能夠有這麼大的熱情、這麼好的精力,可以付出這麼多的努力。佩服的是,很多人做不到哪怕有一份熱愛的事業,也無法拼盡全力去努力。

稻盛和夫,作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京瓷和KDDI,在晚年受政府委託用一年時間使日本第二航空起死回生,轉虧為盈。

我一直相信,隔行如隔山,但隔山不隔理,那些最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和原則走到哪裡都是通用的。

像佛教禪宗,講究佛在心中,境由心生;王陽明心學說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稻盛和夫也說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講心中所想之事越發強烈,實現越容易。

老子說,大道至簡。這個世界上的道理和通行的原則並不多,自己需要去了解的道理和原則,也無需太多,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其中一個你喜歡的上面即可,然後身體力行,達到知行合一。

這本書只寫到2004年,其實2004年後稻盛和夫的人生同樣精彩,78歲後出任日航社長,令日航走出困境,在80歲的高齡創下又一個人生高峰,這真是一奇蹟。

讀《稻盛和夫自傳》,才知如何追逐夢想

本書內容比較平淡,那麼多成功的事蹟在現實中肯定不會那麼簡單。但是他寫出來就是順其自然,這也是他自己的觀點: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很實在,他的觀點、事蹟,他的一生非常清晰。

書的宣傳語說稻盛和夫的青少年很慘,從本書來看,其實還好,有一個能供養他讀書的家庭,雖然家裡不富裕。他的讀書生涯還算一帆風順,雖然中間有過波折,留過2級,這不算什麼。畢業後找到了一個差點的工作,雖然開始開來很差,但是就是因為這份工作,他進入了瓷器行業,成就了他。

書裡有幾個觀點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

1.加班,並且是富有激情的加班。他把加班文化帶給了他的下屬,並且遍佈全球。如果你很牴觸加班這件事,不妨來看看稻盛和夫的加班文化。

2.公司對員工的責任。公司經營的最根本的目標是必須永遠保障員工及其家人的生活,以公司員工的幸福為目標。這是稻盛和夫最初的經營理念,也是他的一直遵循的目標。

3.對於技術的追求和創新。他的京瓷集團,最重要的就是瓷器行業,也是他的起家之本。他是技術人員出身,在公司不大的前期,一直衝在公司的研發前線,帶領大家進行研發。從字裡行間中可以感覺到他是一個對於技術狂熱的人。並且對於行業的一步一步的擴展,每一步都是創新。他很有先見之明,在瓷器行業領先後,又進入電子、通信,每一個行業都做到了領頭的地步。

從一個技術員出身一直到培養出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稻盛和夫一路上堅持最質樸的哲學理念,沒有那麼多誇誇其談,所以這本書才會讓人覺得平實又振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