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是怎麼來的?

WS8384


“中國結”這個名稱是我國臺灣學人提出的。1981年,陳夏生主編的《中國結》(三冊)一書由臺灣漢聲出版公司印行,在歐洲及東南亞等地引起轟動,古老而美麗的中國繩結的復活,得到世人的的關注和讚歎。二十年後,中國結在大陸流行開來。

編制繩結有悠遠的歷史。中國結中有一種雙線結,也稱為同心結,在距今4000年前的嚴家橋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藤編殘件中已現端倪:

漢唐以來,“同心結”一詞在詩文中極常見。如蘇小小“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或許,就是因雙線交纏的結構有婚姻與交媾的意象,所以雅稱同心結。從一幅東漢西王母、伏羲女媧畫像石拓本可以見到同心結:


中國結的編織技法和古人對玉的喜愛有關。玉的溫潤,被認為是君子從身體到內心的至高修養,用於編連美玉的繩結,當然也不可馬虎。古人甚至把玉佩本身就雕琢成繩紋同心結的樣子:

中國結名目繁多,最有代表性的是盤長結,結構複雜,編制難度高。近年在多地都考古出土了漢代盤長結結構的文物。



中國結的特徵是:結構緊密複雜;左右、正反對稱;多種基本繩結的技法可互相組合,變化無窮。甚至可以說,中國結是中國文明獨特性的一個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