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不良習慣嗎?爲什麼?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對孩子在生活中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一笑而過,乃至習以為常,認為孩子這種不拘小節是無關緊要,卻沒想到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卻很難改正,尤其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這些看似無關緊要、不拘小節的行為。

你的孩子有不良習慣嗎?為什麼?

一、打斷家長說話

當孩子知道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非常想告訴家長,如果家長一味的縱容孩子打斷他人說話,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擁有一項特權去博得他人關注,以致日後變得很自我。

應對方式:家長在談話之前,可以預先告訴孩子,讓孩子不要插嘴或打斷大人的談話。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一般也會遵守的。

你的孩子有不良習慣嗎?為什麼?

二、無視父母

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喜歡不斷的重複自己的要求。家長的強調剛開始會讓孩子感到心煩,慢慢的就發展成無視,而這種習慣一旦繼續下去,就會變為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他人。

應對方式:家長儘量近距離的和孩子說話,並說清楚你的要求,說話的時候,要求孩子看著你的眼睛。

你的孩子有不良習慣嗎?為什麼?

三、態度輕浮,喜歡說謊話

有的孩子喜歡在說話的時候做一些鬼臉之類的,來測試家長的反應,很多家長都不以為意,覺得孩子還小,可是孩子這樣繼續下去,只會變的更輕浮,日後可能很難和他人好好相處。

有些孩子會吹牛皮,將莫須有的東西加到自己身上,從而達到某種目的。家長不要以為是玩笑而忽視,這會讓孩子養成講大話和推卸責任的習慣

應對方式: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禮貌的,當孩子出現輕浮的行為時,家長要給孩子一些提示和警告,例如家長表明不喜歡孩子說話的態度或者動作,並警告他不準這樣做,不然就不和他說話。對於說謊的孩子,最好的糾正方法就是講故事,通過案例讓孩子意識到說謊話的危害。如果孩子是為了達到目的說謊,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即使說謊話也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