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华杀回马枪?抱歉,时不待Google……

返华杀回马枪?抱歉,时不待Google……

Google重返中国搜索市场?不存在的。

8月1日刚有外媒报道称Google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秘密开发了一个代号Dragonfly的搜索引擎,有返华杀回马枪的迹象,2日马上就被国内媒体援引权威部门的话澄清其系传闻,“并不属实”。

这场Google搜索“重返中国”的乌龙事件背后,恰巧发生在百度发Q2财报的当天,这个敏感的时间点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而此时也正值Google吃了欧盟历史上的天价罚单,有业者揣测其“或有意释放回归中国市场的信号,以刺激资本市场”……

无论是哪种原因,Google的主心骨业务搜索短期并无返华的确切消息。即便选择了卷土重来,摆在其面前的最大问题在于,Google重返中国市场之路会如想象般的那样顺畅吗?

想拿回丢掉的东西,却早已相隔万水千山

这已不是我们第一次产生Google要重返中国的错觉了,自从2010年Google将服务器迁至香港,八年来但凡Google有一丝风吹草动,外界总是不自觉的超“重返中国”的方向联想。就在不久前,在朋友圈刷屏的Google小程序“猜画小歌”爆红背后,同样被外界解读为返华的征兆。

平心而论,Google目前以多个小产品试探中国市场与用户的做法更像是迂回的公关手段,也再次佐证了它对中国市场从没有掉以轻心。尤其随着中国互联网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Google不免想一方面拿回自己丢掉的东西,另一方面再咬下中国市场份额的野心。

尤其是Google的主业搜索引擎业务,返华更是承载了其更多的商业思忖。搜索引擎中的广告盈利一直是Google的主要收入。上个月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发布的Q2财报显示,Google的广告业务又成为赚钱担当,Q2季度贡献了280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4%,并占据了总营收85.7%的份额。

假设能再度占据中国市场,Google将双向扮演那个最佳广告通路的角色:一方面能助力中国媒体广告业务不熟悉的外企进入中国;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可以通过Google来在国外进行宣传。但事实上理想与现实总是相隔万水千山,Google返华面临这几个问题:

用户对其品牌的认知障碍。八年过去,一方面是大量老用户群体的流失,另一方面很多年轻的用户甚至没有听说过Google。如果没有VPN的使用习惯,新一代互联网用户对于Google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实力早已经没有了直观认识。

Google失去了多少用户,错过了多少数据。而数据“断层”让Google丢掉了一大笔隐形财富。尤其是从搜索试图转向AI First的Google,最大的短板莫过于数据。已经脱离中国市场达八年之久的Google,对于中国用户数据的收集和积累显然已掉队。尽管Google在算法层面世界领先,但作为收集数据重要的一环——Google搜索在华的一度缺位,让其无疑错失了积累中国大数据的先机。

缺失的八年,用户和市场基石的不稳固也成为Google夺取中国市场之难,难点更多在于对中国市场现状的陌生:要重新跨越雄厚的中西文化壁垒,逐渐向曾经那些深感“水土不服”的因素妥协与低头……

“空窗期”进击的百度,已悄然成为主导者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Lloyd Walmsley在《We are Skeptical, but Assessing Google in China》报告中对Google搜索引擎返华持怀疑态度,列举原因如下:1、百度已建立起的高质内容(如贴吧、知道)短期内难以复制;2、目前的大环境(中美贸易战、数据敏感性等)也构成挑战,06年Google在一次congressional hearing上因为参与审查受到广泛批评;3、有报道称Google因为道德原因终止与国防部合作;4、员工可能也并不支持。

如同分析师所指出的,Google更大的考验有一点正出自于竞争层面,留给它大施拳脚的机会也不多了。

尤其在互联网行业,八年的时间整个大环境早已改天换地。BAT要延续互联网时代的荣光,会继续搅局市场,与外来者形成抗衡之势。尤其是曾经的“宿敌”——百度,其在Google离开的八年里,抓住“空窗期”凶猛进击,早已作为中国市场搜索引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事实上,在Google撤出中国市场之前,它的份额就比不过本土的百度。数据显示,2009年,Google中国市场份额为18.9%,百度为76%。与2008年相比,Google中国市场份额下滑1.8%,百度市场份额则提高了2.8%。

纵观百度这几年的转型思路,大致的逻辑是让传统业务扛起营收中坚的同时,利用无线可能的人工智能业务进行反哺。两条主线脉络清晰可见:一个是百度内容生态平台,这条线是以百度APP+feed流资讯+百家号+联盟+知识体系构成,正是Google目前最欠缺的。另外一个就是百度下重注、全力以赴的人工智能领域。

两条主线上产品互相借力与反哺,逐渐构建出一个良性搜索生态。尤其在AI驱动下,百度搜索已经提前进入智能“新搜索”时代。通过“搜索+信息流”双引擎,搜索数据可以帮助信息流走出信息茧房。“不搜即得”进一步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丰富了用户获取信息的宽度,也能非常有效地避免用户陷入低俗内容陷阱。而基于AI技术提升自身的搜索体验功能的同时,百度还通过新的排序机制、产品机制,联合资源方共同打造共赢的新搜索生态。

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至少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市场中,Google和百度这对曾经势均力敌的对手如今早已不在一个赛道上了。曾经在中国占据三成搜索市场份额的Google即便归来,更像一个局外者,眼瞅着百度在生态棋盘上落子如飞,而另一方面还要面临中国搜索队伍新兵的360、搜狗等采取相关的对抗手段。

Google如今亮出的底牌,多少有袭人故智之嫌

拥泵们依然给出支持的理由——八年前离开的那个Google是搜索引擎,而如今要杀回来的是一家无所不包的科技巨头:提供搜索、移动应用商店、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业务的Google。

看似庞然大物让人生畏,但抽丝剥茧Google近年来亮出也不过几张底牌,并多有袭人故智之嫌。

同是主打AI,相较苹果、亚马逊、百度、微软早已落地的部分人工智能技术,Google一方面在创新之路陷入难题,一方面则不断放出高科技Demo并在意识形态上游走徘徊。

像能与人类自然交互的数字助理,百度DuerOS已经落地。在消费领域与商业领域齐头并进,唤醒量达上季度的近两倍,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生态,表现亮眼。在过去的人工智能与硬件设备结合的尝试中,百度已经成功让度秘脱离手机,以智能交互的方式深入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和车载等应用场景中,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满足用户所需。反观Google数字语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远未达到这样的成绩单。

而从Google今年“后知后觉”对于搜索产品的转型路径看,Google做信息流也显然在走一条通过“抄百度、战Facebook”的迂回路径。因为,最早推出Feed流功能的Facebook在收入模式上与Google异曲同工,广告贡献了绝大部分,Google显然看点了这点。而早在2016年,百度便开始布局内容战略,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等产品已陆续引入Feed流功能。同时搜索引擎出身的的Google再次看到了似曾相识、可以拿来套用的模式。前菜是搜索、主菜是人工智能,相似的发展路径让模仿与抄袭的动作自然不可避免地发生。

那个一度是全球科技创新风向标的科技巨头,如今正陷入创新枯竭的窘境,难免让人遗憾。

毫无悬念的是,Google还会透过诸多小动作以第三方的口径不断传出返华的声音,不断刷“存在感”。但更现实的是,如若不想错失中国的未来,Google一方面需要更为缜密和精巧的布局,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真实力来弥补过去“硬碰硬”之举错失的机会。

我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2010年重新来过的话,Google或许会低下高贵的头颅,这将另外一个版本。

可惜,没有如果。

——————————

王小琉(个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号“王小琉”。科技专栏作者,前中央媒体人。

智能硬件体验者;IT&科技领域观察者、记录者、评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