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讓經典詩歌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經典詩歌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我國是盛產詩歌的國家,從原始社會的"杭育"派(魯迅先生稱原始人群勞動時發出的"杭育"聲,為"杭育"派詩歌),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楚辭》,再到現當代的大量優秀詩歌,浩如煙海。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篇幅畢竟有限,許多淺顯易懂而富有內涵的,對小學生的思想有啟迪意義的詩歌,並沒有入選教科書。

現在的中小學教學研究,特別是教育一線的教研活動,十分關注教學方法的探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組織公開課、優質課、教學能手評比、教學基本功比賽等,展開對教法的研究,卻很少問津教學內容的研究。家都覺得教學內容的選定是教育專家們的事,我們只管教好教科書就行了,而忽略了除教科書以外的教學內容的開發與利用。還有不少同仁認為,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難以理解接受課外的詩歌,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其實,我們老師只要做好"度、量、懂"三方面的功課,完全可以消除這些顧慮。"度"就是把經典詩歌教學放在適當的位置,不能讓它取代正常的課堂教學。"量"就是要求我們要精選有代表性、針對性的詩篇,不宜過多過濫。"懂"就是學生誦讀詩歌時,老師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內容的意思、蘊含的道理以及詩歌的時代背景等,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中,也大力倡導開發、制定符合本校實際需求的校本課程。這兩年,我大膽嘗試讓經典詩歌走進小學語文課堂。事實證明,這些經典詩歌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展示經典詩歌進課堂的教學成果,與大家討論交流:

一、讓偉人少年豪氣滋潤學生的心田

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能認識近一千個漢字了,他們具備了閱讀淺易詩詞的能力,還有強烈的誦讀願望。我抓住這個時機,讓學生誦讀了毛澤東少年時期寫的兩首詩《七絕 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和《七絕 詠蛙》:

七絕 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七絕 詠蛙

孩兒立志出鄉關, 獨坐池塘如虎踞,

學不成名誓不還。 綠楊樹下養精神。

埋骨何須桑梓地, 春來我不先開口,

人生無處不青山。 哪個蟲兒敢作聲?

孩子們誦讀了這兩首詩,心領神會到少年毛澤東的志氣、豪氣,真正體會到"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真諦,他們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和鼓舞。

二、積極吸收當代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

2014年6月,我在濟寧教育學院參加了"國學經典教學導師培訓"。曲阜師範大學80多歲高齡的老教授駱承烈先生,在開講前贈給大家一本書《經亦求精》,我如獲至寶。駱老對《三字經》、《弟子規》、《百孝篇》等古代蒙書進行了改良性修訂,還新編了非常適合小學生誦讀的蒙童教材。駱老是國務院幼兒園首席顧問,他親自執筆為這所幼兒園編寫了《國務院幼兒園幼兒行為規範》,即《幼兒規》。《幼兒規》包括總則、生活篇、禮貌篇、忠孝篇、仁和篇、信義篇、樂學篇、智慧篇等八部分。它雖是幼教材料,卻同樣對小學生的心智有啟迪作用。於是,我把《幼兒規》作為誦讀教材,讓學生有計劃地誦讀。現在,我節選其中的"智慧篇",與大家共同參考:

一年計 在於春 一日計 在於晨

善觀察 勤思考 多想象 勤動腦

愛科學 日日新 多創造 超古人

三人行 有我師 擇其善 而從之

德與能 才與藝 不如人 當自勵

學與思 思與學 相啟發 共切磋

不學習 變愚笨 井底蛙 不上進

神州龍 多聰穎 歷史上 多發明

指南針 變司南 遠航海 有羅盤

漢蔡倫 造紙術 傳世界 文明促

火藥響 天下驚 活字印 宋畢昇

儒道墨 法兵農 百花放 百家鳴

古籍浩 學精華 擇善從 好娃娃

有志者 事竟成 做一個 好兒童

駱老在"智慧篇"裡,僅用168字的三字韻文,就形象地告訴了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四大發明和古代的思想文化流派等方面的知識。像這樣的精彩文字,在《經亦求精》中隨處可見。

二年級上學期,我和學生利用早讀、自習課、專題誦讀會和其他課餘時間,誦讀《經亦求精》這本朗朗上口的韻文書。熟讀成誦之後,學生的進步讓人吃驚,他們在生活、學習、修養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三、從古代蒙書中汲取精華

我國古代對兒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流傳至今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就是當時常見的蒙童教材。除此之外,還有大家不太熟悉的《太公家教》、《治家格言》等。《太公家教》中就有這樣一段:

弟子事師,敬同如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

有疑則問,有教則受。羅網之鳥,恨不高飛。

吞釣之魚,恨不忍飢。人生誤計,恨不三思。

《太公家教》是唐宋時期流傳很廣的啟蒙教材,其中收錄的既有格言名句,也有俗諺俚語,以四字一句為主,包括忠孝、仁義、誠信、禮儀、勤學等方面的內容。

《治家格言》是清朝初年的朱用純所作,故又稱《朱子治家格言》或《朱子家訓》。全篇只有60句,由30聯對偶句組成,內容都是關於治家的原則和經驗之談。它所倡導的傳統美德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其中就有這樣一段: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顯然,這些話簡樸而富含深刻的道理,如果學生背誦下來並作為生活的指導,那該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

總之,事實勝於雄辯,我的教學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堂的"邊角"時間和課餘時間誦讀經典詩歌,不但沒有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激發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經典詩歌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孩子們瞭解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腹有詩書氣自華——讓經典詩歌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