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貴子已成事實

對不起,遺憾地通知各位家長,寒門再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了事實。

寒門再難出貴子已成事實

全職做老師半年多,前前後後接觸的學生也有二百多人,有的是一對一補課幾節,有的是帶了一兩個月的班。雖然從事的時間短,接觸的學生少,但也多多少少有些感受和發現。

首先,成績好的孩子一般有個學歷相對較高的家長。

或許是因為家長受教育程度高,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自然不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視,特別是在習慣方面。成績好的孩子對知識和成績在意,每一個知識點總是弄明白後才去玩,他們也知道去學校去補習班的意義,不會浪費時間。他們不懂就問,樂於和老師交流討論。成績較差的孩子則唯恐避不開老師。

那麼,如果父母沒有較高學歷,那孩子就成不了才了嗎?

當然不一定,第二點,溺愛下的孩子普遍成績低。

無論如何,請別溺愛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是肯定的。但溺愛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做事只注重自我感受,於是養成了懶惰貪玩的習慣。

我見識過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孩子不想寫作業了,就同意去玩,等成績出來後,又開始抱怨老師教不會。

這類型的孩子上課的時候往往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學的時候不好好學或者乾脆不學,背的時候不背,寫就更別提了。因為他們知道,即使不背不寫,也不會有什麼懲罰,該玩的時候依舊可以玩,該給零用錢的時候一分也不會少,成績低了自然有老師背鍋。於是,孩子自然也養成了推卸責任找藉口的習慣,畢竟父母就是這樣做的······

有家長會問,那老師為何不管管?問題是沒法管。體罰是不可能的,罰寫作業罰跑操場,要麼被認為是變相體罰,要麼孩子乾脆不做。至於罵幾句,毫不在乎,反正不痛不癢。

有的家長知道這個情況,可自己又下不去手,於是便會告訴老師,“儘管打儘管罵,沒事,我理解”。家長理解,可是老師真不敢啊!

第三點,陪伴是最好的愛。

有些孩子孤僻沉默,因為性格問題導致成績落後,背後的原因是家長的陪伴較少。

陪伴,並不是和孩子呆在一個屋子裡,而是交流。很多家長跟孩子的話題只有成績,他們不關心孩子每天和誰相處,每天發生了什麼,只關心試卷上的分數到底是多少。

即使性格開朗的孩子,也有很多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個小女孩上課很積極很活潑,最後成績卻差強人意,一問緣由,是父母陪伴不夠,只知道問她的成績,其他一概不管,有時候父母還吵架,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負擔。

家長們以為孩子們很小不懂事,其實不懂事的是我們大人。家長的每一絲喜怒哀樂都能影響到孩子的狀態,情緒是最容易感染的。

父母受教育程度高是個先天優勢,現在彌補已經來不及。那麼請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每天讀書寫字,有計劃的安排每天的生活,今日事今日畢等,好習慣才是決定人生高度的最關鍵因素。

同時,不要將情緒撒到孩子身上,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誰不想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呢?

另外,開拓孩子的視野也很重要。有條件的自然可以旅行,但增長見識的方式不一定只能是旅行。網絡傳媒發達,科教片,紀錄片等同樣可以帶來知識量的擴增。手機電腦,不僅僅是用來打遊戲的。

很多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含著金湯勺長大,周邊的一切環境都是積極向上的,養成的習慣也是努力刻苦,保留著自己的天性,卻又不放肆天性。另一些孩子,既沒有金湯勺,卻整體活得像紈絝子弟,有父母無線的寵愛縱容,對未來沒有設想,只知道手機和電腦都是用來玩遊戲的,卻往往連遊戲段位都不知道。

輸在了出身,更輸在了觀念習慣的養成,後者才是最致命的。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願每個孩子即使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也能成為快樂的人。

好習慣,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