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

西安交通大學: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

經濟日報刊載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印發《中共西安交通大學委員會關於開展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活動的意見》,要求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踐行“西遷精神”和完成學校改革發展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使命貢獻交大力量,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大樹西遷

62年前,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響應國家號召,放棄上海優越舒適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奔向古都西安,為國家建設、為西部的文教事業奉獻出青春年華。建校初期,野兔在校園草叢中亂跑,冬天的教室僅靠一個小爐子取暖,洗臉水得到工地上去端……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大家都精神飽滿,幹勁十足。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彭康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在對遷校問題發表意見時,他開宗明義:“我們這個多科性工業大學如何發揮作用,都要更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多年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莊嚴承諾:“要在西北紮下根來,願盡畢生之力辦好西安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西遷,不僅僅是一次空間的轉移,其背後凝聚著交大人愛黨報國的使命擔當與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黨讓我們去哪裡,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裡”“哪裡有事業,哪裡有愛,哪裡就是家”“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62年來,西遷的交大師生克服重重困難,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設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在交大西遷的洪流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蹟,築成了“西遷精神”的豐碑,成為西安交大永恆的精神力量。

枝繁葉茂

如今,西安交大這棵“西遷大樹”已經根深葉茂,成為大西北的一部分。老一輩知識分子奉獻報國的使命擔當,已成為交大人根植內心的家國情懷。隨校西遷時還不滿20歲的學生陶文銓,在西安交大這片沃土上,已經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如今,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堅持在本科生教學第一線,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

紮根西部

像陶院士一樣勤奮工作的教授在西安交大不勝枚舉。全校上下形成了“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共識和奮鬥氛圍。這種蘊含於心的“西遷精神”,已內化為一種自強不息、奮勇前行的精神力量,成為推進學校改革發展的動力。遷校62年來,學校累計培養近26萬名大學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養出的34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遷往西部,紮根西部,奮鬥拼搏在西部。作為知識分子愛國奮鬥精神的重要體現,“西遷精神”正煥發出新的時代價值。2015年,學校開啟了西遷後的再次創業——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正在大西北創造一個富含創新活力的創新實體,打造一個“校區、園區、社區”三位一體的“智慧學鎮”,旨在為引領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創新源泉。

“新時代、新作為要有強大精神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傳承好‘西遷精神’,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做好‘西遷精神’的新傳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奮力創造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說。

作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