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貧家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寫文章稱「感謝貧窮「,你覺得這種感謝有道理嗎?

泥巴香2018


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矢志通過高考改變命運,限於生活圈子和見識,感謝一下貧窮,也算情有可原,以後的生活自然會教育她。但有些成年人也贊成這個,那就是非蠢即壞。

貧窮永遠不值得感謝,這才是正常人應有的思維。

在我們的生活中,“苦難哲學”往往被拔得特別高。許多人談及“成功經驗”,都會對自己經受的苦難大說特說,彷彿沒有吃過苦,就不配擁有成功。在中國的家庭教育裡,這種思維更是極為常見。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吃苦太少,窮人的孩子才能早當家,孩子的問題都是優越環境造成的,甚至熱衷於所謂的吃苦教育,比如讓孩子去貧困山區“體驗生活”。

但反過來,這些喜歡提倡孩子吃苦的父母,談及自己的人生時,又經常會慨嘆“可惜當年條件不好,沒有接受系統教育,不然我的成就肯定不止於此”。

看到沒有?這是典型的雙層標準,毫無邏輯可言。

大多數中國人缺乏邏輯,表現無處不在,上面所說的就是典型例子。缺乏邏輯與霸權思維往往伴生,這些父母的思維其實就是典型的霸權思維,即“我永遠是對的”——“我認為孩子有問題,他就需要吃苦。我認為自己的人生被耽誤了,就是吃苦導致的”,他們根本不管這兩種說法的自相矛盾。

其實,貧窮和苦難永遠不值得感謝。這個河北女孩的經歷固然勵志,但肯定是少數例子,在她背後,有無數失學者,還有無數成績尚可卻因家境無緣大學的人,當然,還有那些讀了大學,但“奮鬥了十八年才能與你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的人。貧窮和苦難,讓他們必須付出幾十倍甚至幾千倍的努力,然而生活從不會等待他們。

當家境優越的城市孩子將網絡和手機視為尋常之物時,許多農村孩子唯一可觸摸的就是教科書,當家境優越的城市孩子出國旅行增長見聞時,許多農村孩子還對城裡的一切充滿憧憬……面對這些無法彌合的差距,你還會感謝苦難嗎?

通過這個案例去討論“寒門是否還出貴子”,當然有必要,但因此去拔高苦難的作用,就非常荒唐。古今中外,任何朝代,寒門子弟面對的路都是艱辛的。即使當下美國,階級固化的情況也很普遍,中產以上家庭和貧民區孩子的人生路徑註定不一樣。貧窮從來都不值得感謝,而是人類的恥辱。歌頌貧困,不如想辦法消除貧困。


葉克飛


這個新聞事件非常值得探討,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簡單的說,是家庭給了她好的性格,學校給了她好的教育,她自己有著勤奮的動力,而貧窮只是在最後給了她一地啊志氣上的支持罷了。

第一、女孩說“感謝貧窮”,只是生命力頑強的宣告,並不是她真的要“感謝”貧窮

新聞出來後,我就通讀了這個姑娘的《感謝貧窮》這篇文章,說實話,雖然題目是“感謝”,但文章中基本上是在講述自己戰勝貧窮、克服逆境的過程,她是把貧窮當做磨練自己意志,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的一個客觀環境,而不是真的要感謝貧窮,覺得貧窮有多好、有多重要。

這就說明,女孩自己是頭腦很清楚的。貧窮的家庭,是她不能選擇的先天的環境;她目前也沒有能力一下子改變這一切,所以,在這種條件下,她才不得不與貧窮交戰,並最終以勝利者的姿態,向她的手下敗將——貧窮,說出這句具有大將風度的詞:感謝貧窮。

這就好比一個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擊敗了戰場上的對手,最後說一句:我的勝利,還是拜你所賜。

因此,這種感謝當然有道理,但不是字面上的道理,不是真的要感謝。

第二,貧窮只能制約人的發展,中國一定要戰勝貧窮,而不是以貧窮為榮

古往今來,確實有很多人、很多家庭,甚至很多年代都是貧窮的。

不得不說,無數人因為貧窮而上不起學,無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默默無聞,不知道有多少天才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被命運所扼殺。

這個女孩考上了北大,只是個例,國內還有無數的貧困生,因為貧困而失敗。他們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無法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買不起書,接觸不到最新的信息,最終考不上好大學。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後者才是大多數,才是常態。

因此,貧窮是制約人的發展的重要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上要搞反對貧困的運動,為什麼中國要扶貧。

對社會來說,要努力消除貧困

,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能把貧困對自身的制約降低到最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從而改變命運。

因此,要防止有一種現象的出現:我窮我光榮,我窮,你們就得救濟我,我自己不用勞動,誰讓我是窮人呢!

總之,貧窮不值得讚賞,戰勝貧窮才是努力的方向!

第三、這個女孩考入北大的真正原因,是她首先有一個良好的家庭,而不是貧窮

天底下那麼多貧困生,為什麼唯獨她能考上北大?

天底下那麼多有錢人,為什麼反而考不上更好的大學?

聯想起有很多家境優渥的孩子,從小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從小就學習外語,素質教育、課外班一樣不落,中學時就出國遊學,見識到很多名流學者,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百般溺愛……卻不一定能考上最好的學校,為什麼?

我個人深信一點:家庭,是最好也最基礎的教育。

這個小女孩家庭貧寒,但恰恰因為父母無法做到溺愛她,反而培養了她獨立、自主、大氣的性格。事實上,很多貴族教育,也無非是培養一個人的榮譽、獨立、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說,她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體弱多病,反而意外提供了一個環境。

另外,這個女孩的家庭雖然貧寒,但很溫馨,看得出她的父母很相愛,家裡面成員之間十分和睦,彼此照顧,這種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有的家庭,不管是貧富,父母互相埋怨,彼此傷害,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傾軋,爭奪財產,這樣的家庭,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的。

舉一個例子:

我讀博士時有一個同學,男生,家境貧寒,人很刻苦,地域我就不提了免得被人說是地域歧視。相處久了,有一次聊天我才知道,他雖然家裡極度貧窮,但有好幾個姐姐,他的父母重男輕女,十分溺愛他,什麼家務都不做,只知道讀書。所以,即使他後來上了大學,甚至讀了博士,也是如此,寢室裡從來不打掃衛生,從來不打水,洗完澡浴室裡一團糟從來不收拾。更絕的是,早上他如果起床,那麼別人誰也睡不成,他會叮叮噹噹把所有人都吵醒;晚上他要睡覺,不論多早,也要熄燈。如果大家對他有意見,他就會辱罵大家歧視他窮。在導師面前,他時不時就要哭一次,感慨自己家庭很窮,很不容易,老師們起初會加倍的照顧他,後來則發現他十分作秀,也開始反感他。

後來我們實在忍無可忍,集體把他攆出寢室,他後來只能在導師辦公室裡休息。

我想說的是,一個好的家庭,孩子是獨立的,合群的,與貧窮富有無關。很多人家庭情況不錯,也照樣做家務,從不唯我獨尊。

所以,我認為,家庭是這個女孩教育成功的根本因素,而不是貧窮。

第四,這個女孩格局很大,事業開闊,也得益於學校的培養

這二十年來,中國的縣域教育開始萎縮。

在我讀高中的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縣域的高中通過高考考入一流高校的學生,數量是不次於省會城市的最好高中的。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縣域學校的優秀教師很多都被挖走了,同時,社會的發展也使得一些縣域、農村的學校提供不了更優質的教學資源。

人人都說貧富分化,高中之間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在一個省裡面的好高中,那是要遠遠好於一般縣域的高中的,可以說,早就不在一個量級上了。

這個女孩所在的棗強中學,我從未聽說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縣域高中。從媒體報道看,這個學校傾其所有的為縣域農村的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努力為這些孩子們向一線城市的高中看齊。可以說,體現了一個縣域對發展教育的苦心孤詣。

如果沒有學校提供的這些課外書、外語教學、訂閱的雜誌期刊和網絡資源,這個女孩也是很難考上好大學的。

我不知道讀者裡有多少就是縣域和鄉村的孩子,我只想說,這些孩子的命運,寄託在縣域的中學教育上,縣域教育搞不好,整個縣域的子弟都會遭殃。

第五、考上北大也只是一個起點,貧窮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變成徹底的負資產

對中學生來說,考上大學當然是終點啦。

對我這種一直上學上到頂,又出來工作的人,回頭一看,才發現大學是一個最基本的起點。

北大雖然是名校,可我同事裡,不乏耶魯、斯坦福畢業的外海名校學子,北清也就一般般,一般的985出來的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談學校。

我不是唯學歷論,更不是說國內的高校差,而是說,很多人是工作多年後才意識到:大學只是個開始。

這個女孩一定需要有這個認識,進入北大,是很好的起點,但也只是起點。在這裡會遇到無數優秀的人,而且優秀程度超乎想象,是僅靠勤奮彌補不了的。但是,只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性格,良好的習慣,就能收穫自己的幸福。

千萬不要有那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庸俗想法。

千萬不要事事都要去證明自己一定比別人強,因為你只要做自己,你就是最好的,最優秀的。

貧窮,只是一個經歷而已,在高中這種單一渠道下,可以作為一種奮發的動力。但到了大學,有無數個渠道可以實現自己,如果總是把貧窮作為自己心理的重壓,那麼就會變成一種負資產,反而會阻礙自己的發展。

小結:

這個話題我談了很多,畢竟我在大學裡見過了各種各樣的學生,悲喜劇都有。小結一下:

1、貧窮是制約人發展的不利因素,要克服貧困、戰勝貧困,而不是感謝貧困;

2、女孩高考的成功,更加證明了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比貧窮、富貴都重要;

3、女孩高考的成功,還證明了縣域的教育非常重要,縣域要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子弟;

4、大學只是起點,要避免讓貧窮成為負資產。


danyboy


除了“貧窮”,她還能感謝什麼?

如果她虛偽的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我估計她自己都會看吐;

如果她感謝自己比別人”聰明“,我相信這篇文章不會出現在任何媒體上;

如果她感謝”師長的教誨“,大家會毫不猶豫的吐槽太假!

如果她感謝別人的”惡意和歧視“,我相信她自己也受不了,太賤了;

所以,他唯一能感謝的,除了貧窮只能是貧窮!

貧窮,才是這個女孩的源動力!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如果不是因為貧窮,她就不會這麼痛苦,就不會被強烈的挫傷自尊,甚至不會因為自身的無力而放任疾病帶走親人的生命。

這個女孩,從“貧窮”上,得到了太多太深刻的教訓!

而“貧窮”,也可以說是她拼搏向上的源動力!

如果她不是拼命學習,如果她不是成績優秀,她靠什麼來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

來看看《國際歌》,大家為什麼起來鬧革命?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70, "group_id": 6289003371663720961, "media_id": 5890359014, "neardup_id": 5916046909723437393, "vname": "\\u5218\\u6b22\\u56e2\\u6218\\u79c0\\u300a\\u56fd\\u9645\\u6b4c\\u300b \\u6fc0\\u60c5\\u6f14\\u7ece\\u5524\\u8d77\\u4e16\\u754c\\u5171\\u9e23.mp4\

談者無語


和很多同齡的孩子不同,王心儀小小年紀就見識了生活的冷酷一面:為家人操勞一生的姥姥重病因沒錢手術而去世、自己從小到大沒有吃過零食看過動畫片、甚至還因為家庭欠下外債沒錢買新衣服而被同學嘲笑……自己和弟弟沒錢上寄宿學校,雨雪天上下學只能輪流小跑。

這樣一個女孩子小小年紀經歷過的苦難,讓我們很多大人都心生敬佩!是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環境,卻可以選擇面對困境的態度。正如王心儀在“感謝貧窮”一文中所說,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很多人都說從王心儀的臉上看到的都是陽光,彷彿她所經歷的都是晴天,看不到任何陰霾。其實她自立自強,陽光樂觀的精神,正是其父母的折射。任何先進的教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面對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深刻。

一路走來,王心儀瞭解前路的艱辛,依然熱愛生活,因為頑強而生氣勃勃。王欣儀之前寫的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看哭了全國人民……

再次與大家分享↓↓↓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擔憂與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平靜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顆石子一般,突然被擊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卻未換來一日的閒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記掛著牲畜與莊稼。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錢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經濟的窘境的確將一家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我清楚的記得那些灰暗的日子裡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我也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並不是的,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而這些亦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由於身體原因,更因為無人料理的農活及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餬口。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經母親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麼好看、乾淨、保暖就很好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現在仍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過,班上免不了有幾個同學嘲笑我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記得初一一個男生很過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我哭著回家給媽媽說,她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那不過是基於你的外表與穿著,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話我也記到現在。

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裡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里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樑上,兩條腿翹起來。別人眼中似乎是“演雜技”的樣子,竟讓弟弟堅持了三年。

當時到鄉里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窪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週接送一次,但鄉里學校的伙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

有時候免不了要讓我們下車跑一會,於是每天上下學跑上一公里就成為了我和弟弟的鍛鍊方式。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

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我的閒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後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葉子,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嚐。

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母親早早的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的相信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裡後重重的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富”不代表心靈高貴,“窮”不代表精神貧瘠。不是所有的富貴都是幸運,不是所有的貧窮都那麼可恨。

祝福勵志女孩王心儀,希望她今後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好!也希望更多像這樣生於貧窮的寒門學子能學習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於追逐人生夢想!


河北青年報


王心儀感謝貧窮的時候是這麼說的:“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

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這種貧窮出英才的現象在當今社會只是一個特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可能。

文章在“感謝貧窮”四個字前面的“痛苦”、“掙扎”、“迷茫”這些刺眼的字眼,我們怎可以視而不見?

王心儀的文字一時間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很多人在對這個貧窮的優秀女孩表示出敬佩和關注的同時,他們甚至會認為,她的優秀難道是由於貧窮激發了她學習的慾望?

No,no,no,王心儀“感謝貧窮”絕不是為了讚美貧窮,王心儀“感謝貧窮”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聲:

即使不幸貧窮,依然可以優秀。

如果她不是出身貧窮,我堅信她依然能考上北大,極可能更為優秀。

1、“感謝貧窮”,是因為貧窮可以歷練和鍛造一個人的心性

從媒體上得知,她的外公長期臥床不起,母親身體也不是很好。

全家的收入只能靠2畝土地的產出和父親不穩定的打工報酬,即使精打細算,仍難以收支相抵。

在如此赤貧的家庭,我們很難想象她是如何能夠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的。

“三年前,王心儀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棗強中學,三年來,她的成績幾乎穩居年級前三名。

在鑽研課內知識的同時,她還參加各種競賽活動。

獲得了全國中學生基礎知識與創新能力大賽省級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二等獎,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學生幹部,撰寫的《楊絳——那個安靜的守望者》一文獲得“語文報杯”大賽全國二等獎。”

從這些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在貧窮中長大的女孩。

與我們印象中的那種自卑、怯懦、沒有見地、沒有知識面的窮孩子根本不同。

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她家門口,她卻隻身一人在異地打工。

這個堅強而又自立的女孩,貧窮帶給她的是比任何比富人家庭多得多的歷練。

貧窮和優秀並不存在因果關係。王心儀的她的從心底對貧窮所表達出來的“感謝”,絕不是肯定貧窮。

更不是一般媒體上所理解的讚美貧窮,而是感謝她的優秀自貧窮中歷練和鍛造出來的。

2、“感謝貧窮”是終於從貧窮中走出來的驕傲

所謂的“感謝貧窮”或許也是一種儀式,就像很多人上臺領獎時所說的:“感謝CCTV,感謝MTV……”

王心儀說,“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

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

而我,選擇後者。”

正是因為母親的執念和自己的努力,她才能獲得這種“精神的極度充盈”。

而貧窮對於一般人而言,結果則可能完全相反。

“母親早早地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

她讓我比別人早上一年學,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攀比心理,而是她盼望著我更早地擺脫矇昧與無知。

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的相信知識的力量。”

王心儀作為一個從貧窮中奮鬥出來的女孩,掙扎和迷茫其實一直包圍著她。

然而,為了能夠遠離貧窮,她才更要努力。

相對於那些不貧窮的孩子,她在終於衝出重重突圍後,覺得是貧窮給了她奮鬥的意志,所以,她要“感謝貧窮”。

貧窮使她不得不破釜沉舟,貧窮帶給她“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沒有退路的選擇。

她不是因為貧窮才優秀,她是因為在貧窮中忘記貧窮才優秀。

3、“感謝貧窮”是可以貧窮不再的告別宣言

王心儀終於考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實現了令自己心儀的願望,走向了自己心儀的人生旅途。

從此以後,她可以半工半讀,可以努力獲取高額獎學金,可以在高等學府的知識海洋中暢遊。

貧窮讓她認識到她現在這種人生的不易,從今以後,她一定會走出貧窮,貧窮不再。

極大多數人都貧窮過,他們都對貧窮記憶深刻,一生難忘。

我的好友蘭在20多年前,與寡母相依為命,每天穿著帶補丁的褲子讀過了初中和高中,中考時以幾分之差沒有考到中專,而高考仍以幾分之差沒有考到大專。

蘭也是貧窮且優秀的女孩,卻因為貧窮沒有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二十多年後,生活水平差不多小康了的蘭,今年,女兒以高分錄取本市最好的高中。

所以說,貧窮與否,跟優秀並無關聯。所以說,感謝貧窮是為了告別貧窮。

我們貧窮過,我們也努力過,我們嚮往走出貧窮,我們不會再回到貧窮。

但我們依舊感謝貧窮,因為貧窮,所以才要更努力,因為貧窮過,所以才更珍惜。


有書共讀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河北貧家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寫文章稱“感謝貧窮”,這種感謝有道理嗎?


河北這位女孩以707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寒門出貴女的勵志故事,因為女孩的一篇作文引起爭議。


女孩在文中感謝貧窮,“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那麼,我們感謝貧窮,到底是在感謝什麼?

1、貧窮讓生活有缺憾,我們才更懂得珍惜。

網友們對感謝貧窮做著各種批判,大多數的人認為應該感謝的是努力的自己,而不是生活中的貧窮。


但是就在這篇文章引文的上一段,女孩寫的是,“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珍惜自己所看到的那些美好和陽光”。即使女孩後來試圖通過記者澄清誤解,斷章取義的網民們,大概誰也不會再注意這些文字。

02、感謝貧窮,是因為貧窮中常常蘊含著最純粹的愛。

很多在貧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後來歷經磨難,成為各行業中的優秀人物。往往最難忘的是,物質貧乏,精神世界裡的滋養,彌足珍貴。

他們感謝貧窮,是因為貧窮可以讓我們看見生活中最純粹的東西,無關金錢,而是溫情和愛。


在北大女孩的作文中,貧窮使她體驗到熱乎乎的雞蛋,廣闊的麥田,可口的桑葚,還有最重要的,與家人在一起時點點滴滴的幸福。雖然缺乏大城市有錢家庭的名牌行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但貧窮,給了她自由奔跑的原野山坡,即使面對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也保有心底那片純淨的天空。


物質上貧窮,但愛沒有缺席,它在每一個與家人風雨同舟的日子裡。

03、我們感謝貧窮,因為貧窮使我們堅強有力量。

去年年末,一張留守兒童的圖片在微博刷屏了。

那個男孩在寒冬中步行一小時,趕到學校時頭髮結了冰霜。這樣的艱苦經歷,磨鍊了一個孩子的堅韌,不怕吃苦的精神。


受過貧窮之苦的孩子,內心強烈地嚮往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實現這件事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堅強的扛過命運的考驗,一心向上,努力讀書,改變自己甚至家族的命運。

04、而我們所以厭惡貧窮,是因為貧窮也是滋長罪惡的土壤。

貧窮從來不意味著成功,考上北大的畢竟是少數,更常見的情形是因為貧窮而被剝奪教育的權利,因為貧窮而無端忍受來自家庭的傷害。

貧窮有不好的一面,它給人墮落的條件和理由。但我們感謝貧窮,不是粉飾貧窮的弊端,而是在體會過貧窮之後,再也不願意讓貧窮繼續,貧窮給了我們改變的最大決心。

感謝貧窮,是因為感謝自己,感謝在艱苦的環境中自己並沒有選擇認命。

願貧窮成為你一直向上的力量,而不是畢生抹不去的陰影。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一位來自河北農村貧窮家庭的女孩兒——王心儀,今年以707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當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時,她仍然隻身一人在外地打工!

王心儀出生在河北棗強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姥爺患有多種疾病,需要心儀的母親專職照顧,家中還有兩個弟弟。一家六口的收入全靠家中的五畝土地和爸爸打零工的收入維持。



王心儀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從小就磨練出了堅強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她從小學開始就主動幫爸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兒,盡力減輕爸媽的各種負擔。她上學住校後,每個月的生活費還不及別的同學的一半,從來沒有與其他同學攀比過吃穿。她喜歡寫作,她曾經寫過一篇《感謝貧窮》的勵志文章,感動了無數人。她在文章中說,“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這篇文章是她不屈不撓精神的充分展現,也是她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的充分說明。她的心中只有一個願望:努力學習,不辜負老師的栽培、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人生!



自古以來,出身寒門的名人大家比比皆是。無論是誰,也無論出生在什麼家庭,只要有王心儀同學這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他的未來一定錦繡輝煌!

祝福王心儀同學!


鄉鄉鄉鄉下人


寫知足常樂友邀,暑期快樂!

我認為,這一聲“感謝貧窮”,不僅有成功的雞湯味道,更多的是苦澀況味,還有自嘲自解的意味。彷彿一位登山者,餐風宿露,強忍飢渴,歷盡艱辛,走過極難走的山道,品味了一路上的坎坷,登上峰頂的一聲長嘆,成功的喜悅中滿含辛酸!



看問題不能片面,讀文章不能斷章取義,前言不對後語,後語不搭前言。女孩說這句話的前言是:“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貧窮,會帶來一系列失望,痛苦與無奈刻骨銘心的記憶!


真正有誰願意“感謝貧窮”?窮則思變,貧窮固然可以磨練意志,促使人自我奮鬥,缺乏援手,解決問題還得靠自己,逆境中奮起。打破俗常的社會定式,改門換戶,成為社會生活中的強者,在社會某個有建樹。而這個過程有多艱難,只有成功者自己心裡清楚,旁人大多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羨慕其成就。

商業社會語境下,貧窮帶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缺乏依恃,出身貧寒的孩子,大多過早走上社會,接觸面相對廣,品味到人生的艱辛,對生活的感悟相對多,所以成熟也要早一些,無論他們上學還是打工。



正如我們作文,喜歡做,就會逐漸做好,形成一手好的文筆,發出好的作品,愛讀書的孩子,思維境界拔高,學進去了,也就不覺太累,並取得了的優異成績。學無止境,人生多歧路,祝願這個孩子,未來前景一片光明,成為真正的人才!



看了十幾個人的回答,對“感謝貧窮”持批評態度的稍佔多數,有的甚至認為這是一份“毒雞湯”。對此我談談個人看法。

首先,我個人也對“感謝貧窮”持批評態度。

仔細閱讀了王心儀的原文,可以看出,王心儀當然不是要歌頌貧窮,而是想表達如何在面對貧窮時,保持一種樂觀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以及她的父母如何在與貧窮作鬥爭中對孩子的那份無私的奉獻,進而激勵孩子積極向上。這個無疑是值得稱道的。

但是,如果因此而“感謝貧窮”,我覺得是放錯了感謝的目標。

我也出身貧窮的農村,深知貧窮的滋味。貧窮帶給你的不僅僅是生活的苦痛,還有精神上的煎熬。王心儀雖然不幸生活在貧窮的家庭中,卻有幸遇到了樂觀向上的父母親,培養了她樂觀向上的心態。同時比較確定的是,她上的學校(小學,中學)在當地也會是條件比較好的學校,能幫助她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學習基礎。但很多貧窮的農村家庭中,父母為了生活,為了養育孩子,都是拼命工作賺錢,常常會因為無法應對各種生活開支而心情大壞,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的培養,加上孩子上學的學校各方面的條件都不是太好,讀的中學甚至三十年都不會有一個考上北大清華,甚至連985211院校都沒有的。因為貧窮,這些農村孩子沒有更多選擇,只能在這種環境和學校成長,然後走上社會,和父輩一樣在社會底層掙扎。如此,你還能說“感謝貧窮”嗎?

王心儀是幸運的,這幸運也包含了她和她父母的辛勤付出。

但她在貧困的農村孩子中畢竟只是極少數的個例。

不應該“感謝貧窮”,而是應該感謝在貧窮中陪伴她激勵她成長的父母家人和老師,相信這也是她這篇文章的本意。

如果媒體把“感謝貧窮”作為王心儀及其文章的主詣,那應該媒體的羞愧和恥辱。我特別同意這個說法:官媒任何對貧窮的讚美都是可恥的。

我們需要的是儘快的消滅貧窮,讓我們的孩子不再要承受他們不應該承受的痛苦,讓所有的人都能公平公正的享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這就是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雨後之泉


第一,貧窮不是一個人的救世主,無論你在貧窮的情況下如何地功成名就,成就你的並不是貧窮,如果沒有貧窮,你也許會走得更高更遠。可能說,貧窮給了你更多拼搏向上的慾望,磨練了你更多的意志,但這也只是你成功的一部分而已。



第二,只是高考得利,就自詡成功來感謝貧窮,還為時過早。如果你的貧窮繼續存在,且拖累你,那未來的路還是充滿未知的。曾經有一個小夥子來找我傾訴諮詢,985畢業生,一米八六的身高,卻在實習工作時,由於自己的情商缺乏,不諳世事和無知,再加上岌岌可危需要錢的家庭,一步步被中介坑蒙拐騙到幫富婆生孩子。他還是比較幸運的,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這並沒有為他帶來災難。不瞭解他的人,會覺得他是成功的,可他的成功可不是貧窮帶給他的。



第三,高考是一塊很重要的跳板,她在這一步得以逆襲是可喜的,可是畢業之後更加徹底而深遠的成功,是需要她培養自己的思維和見識的,如果繼續拿貧窮和努力說事,那麼希望她未來能夠一步步接受自己的平庸吧。高考之後的這四年,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希望能好好利用,培養自己獨立的思維和價值觀,跳出貧窮和原生家庭的拖累。



第四,貧窮不需要被感謝,它本身就是醜惡的,是被壓榨的結果,政客和富商就喜歡人們安於貧窮,感謝貧窮的樣子。我們要做的,是不安於貧窮和脫離貧窮,而不是讚美貧窮,感謝貧窮。我們左右不了這個社會,只能努力安身立命,享受自己的人生,自己那儘量富足的人生,不要再成為磚塊,我們的努力和奮鬥,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而不是為社會和資本家。盡最大可能爭取自己的酬報,遠離貧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