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经济偷袭美元后,或限制汽车进口,中国制造却即将受益?

近年,美元越来越不正常,除信用岌岌可危以外,全世界终结美元垄断地位的声音此起彼伏。除了俄罗斯、委内瑞拉等长期受到石油美元盘剥的石油国家以外,

一些经济上看似较为“平静”的国家,也跳出来偷袭美元,而不经意的偷袭对美元来讲,却构成了极大地伤害

马来西亚经济偷袭美元后,或限制汽车进口,中国制造却即将受益?

图片来源hiveminer

我们此前提及,在去年年底,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三国央行启动本币交易直接结算计划,以减少三国金融系统对美元的依赖性。印尼前央行行长阿古斯曾表示,印尼此前出口业务的94%和进口业务的78%使用美元结算,上述计划有助三国的国际金融业务结算货币多元化。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全世界去美元化的巨浪已由石油国涌向更为广泛的国家,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上述三个东南亚国家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像可以直接与美元对抗的国家。那么,是什么激起了他们去美元化的“偷袭”行动呢?

这依然要从全世界的货币博弈说起,我们知道,货币的背后是贸易,没有商贸支撑的货币形同废纸,比如津巴布韦和今天的委内瑞拉经济就是因为美元金融打击等原因造成商业失去流动性以后,上演了“钱不如纸”的景象。尽管东南亚这三个国家的货币并没有达到委内瑞拉货币的悲惨程度,但是要知道,二十一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元,当时美元资本和相关大空头可谓在东南亚多国上演了风卷残云的收割景象,至今,东南亚多国依然心有余悸,因此,对美元保持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则成为东南亚多国的货币态度

马来西亚经济偷袭美元后,或限制汽车进口,中国制造却即将受益?

图片来源National Economics Editoria

这样一来,在与全世界的商贸往来过程中,寻求一种非美元货币的解决方案则成为东南亚多国的重要目标。过去多年,可能一些东南亚国家一直等待时机,但却并不成熟,直到近年,随着世界经济的轮回,东南亚多国与中国市场的商贸往来日益加大,这就为它们使用非美元货币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比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生产大量的橡胶,而中国是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则会出现利差风险,买卖商家间的实际利润都会因此降低,而一旦美元因为债务、金融的各种问题出现流动性枯竭的现象,类似于橡胶的生意则无法再继续,因此,东南亚这三个国家向人民币靠拢看起来更加顺理成章

不仅如此,东南亚多国也在防范美元风险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开美元资本的投资和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比如,新加坡联合今年稍早前报道,尽管美国企业希望能投资到印尼农业领域,这个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却选择放弃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农业投资。分析认为,这正是东南亚国家对美元信用担忧的一种体现。再比如,据英国路透社7月30日报道,马来西亚官方当天表示,马来西亚或考虑限制外国汽车进口,以保护本国的“脆弱(汽车)产业”。过去10年,这个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开放了汽车产业,允许更为廉价的进口车辆,却牺牲了当地汽车制造商宝腾的利益。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宝腾难以维持运营。与此同时,受影响的马来西亚汽车制造商还包括Perodua和Naza。

马来西亚经济偷袭美元后,或限制汽车进口,中国制造却即将受益?

图片来源china.com

有分析认为,马来西亚的这一“保护”举措或将使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出口企业受到冲击,以日本的本田公司为例,数据显示,本田是马来西亚最畅销的外国汽车品牌,去年的市场份额约为21%。不过,中国的汽车企业可能却因为先发制人,而受益。去年,中国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宝腾49.9%的股份。该交易标志着吉利首次进军东南亚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宝腾在马来西亚国内市场份额下降至去年的14%左右。

这都意味着在马亚西亚向美元说“不”,并对本国汽车产业加以“保护”以后,其市场份额或将大为提高,届时,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吉利很有可能在投资资金和技术的过程中,也获得较高的市场收益。这也或将成为更多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的又一个符号。(完)

BWC中文网原创文章,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