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都说“言传也得身教”,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我们的言行时刻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今后的行为举止、接人待物。别小看你不经意间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小插曲”无一不被孩子“录”在了脑海里。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本月发生的两则刷屏全网的新闻,看似小事,却充分印证了父母带给孩子的榜样作用有多重要:

事件一:

几名女子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殴打、辱骂一名年轻女生的新闻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该女生被一名8岁小男孩儿摸了一下屁股,于是说了小男孩儿几句,没想到遭到了男孩儿妈妈和另外两名同行女子的当众辱骂和殴打!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事件二:

两名男孩儿从住宅高层往楼下抛砖头,险些砸到路人。面对质问,家长竟然理直气壮,反怪找来的业主吓到了自家孩子!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这两个事件中的家长,就是没能在孩子面前做出尊重他人、尊重女性、讲究社会公德的榜样。为人父母,我们往往宁可自己的孩子妨碍到别人,也不愿意他们成为受伤害的一方。但其实,

给孩子树立守规矩的榜样,与无条件接纳和营造安全感同样重要。

有关无条件接纳和营造安全感,我们在上一篇《别小看喂饭、换尿布!照顾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中已有介绍。今天借此契机,继续跟大家分享亲子教养中另外的两种心理营养---榜样与赞美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当孩子长到5-7岁的时候,大脑就有了一个新的功能---把重要他人的声音、言语和行为,像录像机一样“录”下来,

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孩子首先从大脑里去找“参考”,而首当其冲的是找重要他人的信息作为榜样去模仿,这就是为什么“言传大于身教”。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榜样就是模仿的对象,只有看见了才能做榜样。这就给爸爸妈妈提了个要求:多花时间去陪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去“录”你的行动,这样你才能影响到ta。所以说,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的怎样的父母。

苗苗最近总是拖拉,老师留的作业每次都要拖到很晚才搞完,早上也起不来床,妈妈为此很苦恼。后来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苗苗的爸爸每天回家后都玩游戏,每次叫他都说等会儿。时间长了,苗苗就慢慢习得了爸爸的行为方式——回家先看电视,妈妈叫,就说“等会儿”、“再看一小会儿”……搞得每天都折腾到很晚才能完成作业。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经过和爸爸沟通,一家人决定:苗苗回家后立刻写作业,爸爸回家后不玩游戏了,陪妈妈做家务或者陪苗苗写作业。全家早睡早起,去晨练,精神饱满地度过每一天。

光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这还不够,当孩子做到了、做对了,我们还要及时肯定,让他们知道以后该怎样做。这就用到了我们最后一种心理营养——赞美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心理学上有句话,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孩子在3到5周岁最需要的心理营养。3岁以后的孩子要与ta的重要他人分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这时候的孩子最想知道的是“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可以做的是什么”、“别人怎么看我”,这些是全部都是靠身边的重要他人告诉ta。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这时候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及时的赞美就非常重要。但怎么夸却是门学问,夸得不恰当,甚至会适得其反

笑笑是全家人的心头肉,随便做点儿什么就能轻易得到夸奖。可是上了幼儿园没多久,她就不愿意去了,家人怎么问都不说。没办法,妈妈只好带她去咨询专业老师,经过老师的引导才知道,在幼儿园老师表扬了坐的好的同学,没有表扬她,她觉得很委屈,所以就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看来孩子真的不能随便夸,这一点是有心理学依据的,那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吵得老人无法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

而等到孩子们习惯了获取奖励时,老人开始逐渐减少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于是再也不到老人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这个故事里,老人正是利用了这种效应——孩子们只用外在理由,即“得到报酬”来解释自己吵闹的行为,那么一旦报酬没有了,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的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所以笑笑的家人该怎么办呢?首先减少赞美的频率,夸孩子要具体,明确说出哪些行为是妈妈欣赏的、喜欢的、值得鼓励的,这里有4个关键点:

❶ 只夸当下的行为。

❷ 越具体越好,让孩子明确为什么得到了肯定。

❸ 重过程轻结果,夸孩子在过程中的表现。

❹ 赞美要及时,强化当时的行为。

同时,你还可以配合微笑、竖大拇指、拥抱等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由衷的赞美。

别怪孩子一身毛病,是你先把这些行为“录”在了Ta心里!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朵,茉莉、玫瑰、百合……各有各的花期,各有各的魅力。作为妈妈,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耐心观察,在生活的点滴中,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给ta足够的安全感,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ta,赞美ta。相信孩子一定会开出绚丽,绽放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