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编前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这里面也有黄龙人的乡愁。保护它的意义,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白马滩酸菜搅团、洋芋沫沫、白马滩馄饨、李氏牛羊肉泡馍、榆皮饸饹、鏊馍摊制、张氏祖传火碗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分别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人们对黄龙传统美食的关注。 民风淳朴厚道的黄龙县是典型的移民县,全县人口 来自全国9个民族29个省份 , 那么, 黄龙都有哪些美食跻身非遗名录,他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传承着怎样的味道和精妙的制作过程?今天,黄龙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您走近黄龙民间传统美食——白马滩馄饨,探寻它值得被珍惜的味道。

白马滩馄饨一项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古时能吃馄饨的属很有档次级别的家庭,吃馄饨表示着家族的兴旺发达和高贵富有,对外也是一种炫耀,一般农户很少吃馄饨。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进步,馄饨逐步进入到普通人家,成为招待宾客的一种上等美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馄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同时也是过喜事必备的饭食。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在白马滩地区非常盛行,是很有特色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很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传承。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非遗文化之旅」——舌尖上的“非遗”(之五)《白马滩馄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