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就已经存在姓了,到后来父系氏族社会出现氏的概念,说来也有7000年以上的时间了。以前童子在发蒙的时候最先接触的就是“三百千”,所谓的“三百千”就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本主要是以识字为目的的书。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三百千

当然了,这三本书并不单独教会孩子们认字,比如《三字经》和《千字文》还通过或是三字一韵,或是四字一韵的方式,将一些浅显的道理、人物、故事、事物等等知识告诉给孩子们,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实在是发蒙的好读本。但是其中的《百家姓》则不一样了,虽然也是韵文,但是却没有《三字经》或者《千字文》那种故事性,它除了姓还是姓,每个字都是姓,一共罗列了568个姓,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另外,《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是有明确的作者的,比如《三字经》的作者是北宋的王应麟,《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的周兴嗣(当然,也有说在周兴嗣之前已经有了千字文的原型了,我们就不在这里做这个考据了,只是根据一般的说法来),但是《百家姓》却找不到它的作者,现在有个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百家姓》的作者是北宋初年江浙一带的一个书生。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百家姓

我们再来看《百家姓》的前四个姓:赵钱孙李。第一个就是赵姓,因为宋朝的国姓是“赵”,所以自然要放在第一位。赵姓的起源有很多,其中的一个源流就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话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个外孙叫大业(这个名字我们以后还会见到),他是个东夷人。大业在舜帝的时候是个负责刑法的官员。大业有个儿子叫伯益,伯益由于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这就是嬴姓的来历。伯益有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大廉就是后来廉姓的祖先,若木就是徐姓的祖先。等到伯益之后又过了很多代,到商代末年商纣王的时候,有两个手下,飞廉和恶来,他们是父子两。飞廉和恶来负责管理商纣王的园囿(就是贵族专门打猎的地方),后来武王伐纣的时候,把飞廉和恶来给杀了。嬴姓一时沉寂了很多年,但是由于他们属于技术官僚,会养马,而马匹在古代是属于战略物资的,非常重要,所以等到飞廉的五世孙造父的时候,嬴姓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伯益

当时的天子是周穆王,我们知道周穆王是一个驴友,特别喜欢四处出游,我们的造父则是周穆王的专职司机(当时会驾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周礼》就提到了贵族必修的六门功课,俗称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就是驾车,后来孔子办私立学校的时候,也把这六艺当做必修课来教学的。看到没有,只要有技术,在什么年代都是吃香的,都不会被埋没的),带着周穆王巡游天下。这天周穆王心血来潮,来到了昆仑山旅游(据说这个昆仑山并不是现在的昆仑山,有人说是在中亚的伊朗高原上,也有人说是在新疆某地,反正离周王朝的帝都镐京很远就是了),正在跟西王母谈笑风生呢,突然传来了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徐偃王就是当时在徐州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他吃准了周穆王离镐京太远,来不及回来才敢发动叛乱的。周穆王酒也喝不好了,就想着怎么回去平叛了,但是昆仑山离镐京那么远,怎么才能尽早回去呢?这时候造父站了出来,表示领导不用担心,我能保你及时赶回去。于是造父驾起了八匹马的超级豪华车(至少八匹马力),带着周穆王如旋风一般回到了中原,顺利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周穆王保住了他的王位,自然要褒奖他的司机了,于是造父被封在了赵城。赵城在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洪洞县在中国姓氏史上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以后也会讲到),从此以后,造父的后代就以“赵”为氏,称为嬴姓、赵氏,这就是“赵”这个姓的来历。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造父

故事还没有完,飞廉还有个后代叫非子,极其善于养马,后来到了周孝王时代,非子在犬丘这个地方养马。周孝王当时要抵御北方犬戎人的骚扰,需要大量的马匹充作军马,于是在汧渭之间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办了一个国营马场,大量繁殖马匹。马匹数量上来了,就需要有专门的人来管理,这时候在国营马场有个小臣是犬丘人,就向周孝王推荐了非子。周孝王立即召见了非子,询问他关于养马的知识,非子对答如流,于是立即下令让非子当国营马场的场长。非子在场长的位置上干的非常好,周孝王为表彰他的功劳,就把他封在了秦地,于是非子的后代就被称为嬴姓、秦氏,没错,这个非子就是秦始皇的祖先。所以,虽然在战国的时候,秦国和赵国都打成乌眼鸡了,但是他们两家却都姓“嬴”,另外,赵国的著名将军廉颇其实也姓“嬴”。这里有个“姓”和“氏”的区别,我们以后会讲到。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非子牧马

说完了赵,我们在来说“钱”。为什么要说《百家姓》的作者是北宋初年江浙一带的人呢?就是因为这开头一句中的后三个字,其中“钱”姓是当时吴越国的国姓。包括后面的“孙”和“李”都跟江浙一带有关,所以才推断说《百家姓》的作者是北宋初年的江浙人。吴越国的开国君主叫钱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到了钱镠的孙子钱俶或者叫钱弘俶的时候,北边的宋已经对吴越国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了,钱弘俶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主动归顺了宋,这样吴越国也就并入了北宋的版图。现在你们去杭州的西湖,还可以看到西湖边上有一个塔叫保俶塔,很漂亮的一个地方。西湖边上有三座塔最有名:保俶塔、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就是为了保佑钱俶而修建的,雷峰塔则跟白蛇传有关,而六和塔则是鲁智深圆寂的地方。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保俶塔

那么“钱”这个姓的由来又是什么呢?这个又要跑到上古去寻找了。还得从颛顼开始,颛顼有个曾孙叫重黎,是帝喾时候的火正。火正就是掌管火的一个官,我们说这火有什么好掌管的呢?打火机一打就来了,但是我们要想到,这是在5000年前的时代,能够生火并且保存火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有像帝喾这样的部落首领才有专门的人来掌管火,可以吃到熟食,普通的百姓估计也就半生半熟地吃了。当时火正又被称为祝融,后来重黎的弟弟吴回继承了祝融这个官职,吴回的儿子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彭祖,对,就是那个号称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彭祖的名字叫篯铿,被封在了彭城,所以又被称为彭篯,彭城就是现在的徐州。彭国一共存在了八百多年,彭国的后代就有以彭祖的名篯作为自己的姓,但是篯写起来实在太复杂了,所以后来就把竹字头去掉,剩下了“钱”,这就是钱姓的来历。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彭祖

钱姓在历史上名人辈出,东晋时候的吴兴钱氏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家族,与义兴周氏、吴兴沈氏等组成了强大的士族联盟,对东晋王朝进行挑战,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钱凤,大将军王敦的智囊。虽然后来失败了,但是吴兴钱氏一直在江南都属于望族(这里插一句,义兴周氏和吴兴沈氏也一直都是当地的望族,唐德宗李适的母亲就是吴兴沈氏,有个电视剧《珍珠传奇》说的就是她,暴露年龄了)。到了后来五代十国的时候,钱氏族人中出了吴越王钱镠,建立了吴越国,名震一时。到了近代,钱姓中更是名人辈出,比如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其中钱学森是杭州人,钱三强是湖州人,都属于古代的吴兴郡。钱学森就不用说了,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夫人也很有名,音乐家蒋英。蒋英的父亲叫蒋百里,是民国年间的一位著名的军事教育家,当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时候,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了。蒋英有个表弟叫查良镛,笔名金庸,她还有个表哥叫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对,就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之中四大恶人的第四位恶人。三钱中只有钱伟长是无锡人,但无锡钱氏是从吴兴郡搬过去的。无锡钱氏在中国近代史上也非常有名,比如钱穆、钱钟书、钱基博等,其中钱穆就是钱伟长的叔叔,钱基博是钱钟书的父亲。钱钟书也是一个神人,他当年考清华的时候,英语和国文是满分,而数学只有15分。现在经常在各类电视讲座上出现的复旦教授钱文忠先生也是无锡钱氏的后人。

你所不知道的姓氏故事

钱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