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韩信还惨的中兴功臣,亲手再造一个盛世王朝,却差点被太监冤杀

在中国的历史上,声名赫赫的良将名臣并不少见,但能够做到全身而退并能安然的没几个。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大多数功臣们的下场,比如西汉的韩信等人。

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元勋名将的结局也是如此。例如李光弼,他在战场上能横扫千军,但回到朝廷上就无能为力了,最后被整得郁郁寡欢而死。 今天我们要来讲的这个人,他却是一个例外。他挽救大唐帝国后,还活到了八十余岁,得以善终。这个人就是郭子仪,他之所以能够这样,主要还是因为以下这几点。

一、恃宠不骄、礼遇每人

许多在外带兵打仗,为朝廷流血流汗的将军,一般来说都没什么文化、心机,是个暴脾气,嫉恶如仇,有什么就说什么,一点都不在乎这样说的后果。当他们遇到小人的时候,都免不了喜怒表于颜色,为人刚正不阿。这样的将军,一般都活不太长久,因为他们不懂得圆滑处世,常常会被奸人陷害致死。

比韩信还惨的中兴功臣,亲手再造一个盛世王朝,却差点被太监冤杀

郭子仪在这方面与其他大臣却很不一样,作为常年混迹朝堂之上的老油条,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政治生存哲学。那时的大太监鱼朝恩在官场为人蛮横,专门喜欢陷害忠良,为了整垮郭子仪这个老不死的,竟然挖了人家的祖坟。这件事情可不那么简单,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因为这件事,正在前线交战的郭子仪,听到后立马赶了回来。

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担心,害怕郭子仪变脸发怒,失去理智造反。哪想到郭子仪见到皇帝后,不仅没有追究鱼朝恩,还说是自己惹得罪孽才会有这报应,这全都是自己的错。鱼朝恩对此也大跌眼镜,心想这家伙不会是老糊涂了吧。其实郭子仪自然深知不能得罪小人的道理。要是跟鱼朝恩较真起来,不仅会让皇帝难做,将来他肯定还会更加变本加厉。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吧。

鱼朝恩后来还请郭子仪吃饭,他还大胆地前去赴鸿门宴,丝毫不害怕。这种态度,让鱼朝恩彻底心服口服了。

当时另一个官员卢杞,因为相貌丑陋,被许多其他人疏远藐视,郭子仪却是从始至终保持着礼让和客气。也是因为郭子仪这种态度,后来卢杞发达之后没有对郭子仪痛下杀手,却残害了不少忠臣良将。

比韩信还惨的中兴功臣,亲手再造一个盛世王朝,却差点被太监冤杀

二、敢于自污,以安君心

哪个当皇帝的,都不想自已的手下太过厉害,厉害到功高盖主。诸如西汉刘邦、大明朱元璋等,他们坐上皇位后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治功臣。而郭子仪同样立下功劳无数,深受百姓爱戴,名声极好,手底下还有一支私家军,这都是帝王身为忌讳的事情,而郭子仪却成功地躲过了皇帝的猜忌和杀戮。

他采取的方法是自曝其短,尽可能多的暴露自己人性中的恶,让他浑身布满污点,这样帝王对他的戒备就会松懈了。

他到处搜刮异宝,妻妾更是成群,十足是个既贪财又好色的人。皇帝见这老家伙还这么有兴致,自然多多赏赐于他,也不担心这家伙会跟自己抢位置,防备郭子仪了。他手下觉得这样不好,会给名声带来损害,劝谏郭子仪把钱财捐给国家。这样才对自己名声有好处。

郭子仪笑着说:“我如果那样做,你觉得我会有好下场?陛下会怀疑我另有所图。”

比韩信还惨的中兴功臣,亲手再造一个盛世王朝,却差点被太监冤杀

郭子仪继续讲排场,家里仆人越来越多,足足有一千多个,一千个仆人都穿绫罗绸缎,让外人看了都摇头,觉得奢华太过了。

郭子仪不但皇帝要的是什么,还知道皇帝怕的是什么,于是这才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贪财好色只会享乐之徒,真是棋高一着,他靠自毁声誉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这点像汉初的功臣萧何。

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家中“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经常在家中举办各种奢华的宴会,甚至一次宴会的花费都能高达几十万钱。

自毁声誉并非易事,背后的痛苦也无人能知,古人将清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一如女子的贞节,都是很珍贵的东西,也是一种无形的名誉和财产。

比韩信还惨的中兴功臣,亲手再造一个盛世王朝,却差点被太监冤杀

是要有怎样的苦衷才能放弃真实的自己,做一个世俗人眼中的败类?可见功臣想要活下去,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人生关键在于,看你要的是什么,萧何和郭子仪都很现实,他们要的是命。可有的功臣宁可放弃命,也不愿意毁掉清誉。

郭子仪正是因为这点,才得以在朝堂上最后得以善终,还活到了八十余岁。

而李光弼的下场就惨多了,李光弼是大唐的中兴之臣,如果不是他牵制史思明的兵力,也不可能有再造大唐的奇功,李光弼比郭子仪还要优秀,升职也很快,从节度使,到兵部尚书、宰相,再到中书令,位列凌烟阁,可李光弼性格耿直,他是契丹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道变通。

比韩信还惨的中兴功臣,亲手再造一个盛世王朝,却差点被太监冤杀

有人说李光弼的死是文臣、宦官逼迫的结果,他们嚷嚷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给李光弼使绊子,搞得李光弼郁郁而终。所以李光弼是最惨的功臣,有人说他跟韩信差不多,但其实他的功劳跟韩信不能比,而且他的死比起韩信了,算是善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