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越十三品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不仅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军事大国,也是文化输出大国。古代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核心国家,诸如古代朝鲜、古代日本、古代越南,都曾受过中华文明的洗礼。

周武王分封箕子君国朝鲜,由是开启了三千里锦绣江山恢弘壮阔的王朝史。在南国,也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伏波将军马援出生入死,为维护汉朝领土的统一而鞠躬尽瘁;初唐诗人王勃留下《滕王阁序》的千古名作之后去交州探望老父,不幸魂归碧海;鉴真和尚东渡传法,由于风暴不幸辗转安南都护府回到大唐......

明越十三品

这一桩桩一件件,见证着千百年来中华各族儿女与一衣带水的邻邦之间深厚无两的情谊,而流传至今的许多邻国钱币,也镌刻着那段历史的深情。

汉字文化圈,从古至今都是以汉字为统一行文文字,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都曾以汉字为主要书面语言。尤其是越南的古钱币,更是中华圆形方孔钱系在南方邻邦的延伸,而笔者新近总结的“明越十三品”为当中翘楚。

明越十三品,顾名思义,是明代越南(古称安南,清代嘉庆以后称越南)十三种铸造工艺最精美、钱体最符合圆形方孔钱历代标准形制的钱币,包括1大宝通宝、2大和通宝、3延宁通宝、4天兴通宝、5光顺通宝、6洪德通宝、7景统通宝、8端庆通宝、9洪顺通宝、10光绍通宝、11明德通宝、12大正通宝、13广和通宝

后黎朝,是黎利于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创立的一个朝代,仍沿用原有的国号大越。因黎桓曾在980年-1009年间建立过一个黎姓王朝,史家为区别两朝故称前黎朝(Nhà Tiền Lê)、后黎朝(Nhà Hậu Lê)。

太祖黎利曾铸造顺天元宝、太宗黎麟绍平年间(1434—1439年)铸行绍平通宝,但这两种古钱均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相比当时中华通用的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则略显薄小局促。

明越十三品

明越十三品

到了太宗大宝年间(1440-1442年),文笔清秀,章法严谨的大宝通宝应运而生,标志后黎朝铸钱工艺渐趋成熟。其面文“大宝通宝”为楷书直读,径约2.5厘米,光背无文。

明越十三品

大宝通宝面文有两个宝字,与之类似的是日本的宝永通宝。(中国北宋时代,宋仁宗于宝元年间想要开铸年号钱,但唯恐宝元元宝或宝元通宝文字重复,影响美观,故此改铸皇宋通宝。)

明越十三品

相比之下大宝通宝以后的安南钱币较前代钱币铸造工艺更考究,字口深峻,多采用楷书字体。

明越十三品

而之前的顺天、绍平钱则延续安南陈朝钱币书法隶意,与大宝钱有显著区别。

仁宗黎濬大和年间(1443-1453年)铸行大和通宝,多径2.1~2.5厘米。此泉钱体标重相比大宝钱是一种退步,但保留了大宝钱书法神韵,文笔含有瘦金体意,就现存数量来看相当可观。

明越十三品

明越十三品

大和钱有大小数种,重量直径差距悬殊。

到了仁宗延宁元年(1454年),铜色赤红的延宁通宝通行于安南大地。此泉文字秀美道劲,尤其是通字,有明洪武钱字风,是明朝与安南古国经济、工艺往来的见证。

明越十三品

明越十三品

延宁通宝中的“皿丁宁”版是珍稀品种。

黎琮弑弟,自立为王,虽然仅仅在位九个月,但是其所铸天兴通宝数量颇丰。

明越十三品

自大和,到天兴,恰好时值明代英宗、代宗年间。其正统、景泰、天顺年号均无铸钱传世,而此时的安南古钱币多师从洪武、永乐等明钱,提高了铸造工艺与水平,也算是为这段中华铸币缺失的空白期,补上了一番域外的色彩。

圣宗黎思诚(Lê Tư Thành ,又名黎灏Lê Hạo ),是个爱改年号的越南皇帝。他前期在位使用光顺年号,光顺十年改次年(1470年)为洪德元年。

光顺年间(1460年)开始铸行光顺通宝。此钱有大小二式,大钱字口深峻,神韵清爽,背面穿口突出,且铸造规范,而小钱背平夷,数量相对较少。由此可见黎朝全盛时代对货币铸造工艺要求的严谨。

明越十三品

圣宗洪德年间(1470—1497年)铸行洪德通宝,可以说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安南钱币品种。洪德通宝笔画劲疾有力,甚至颇有宋体字的神韵,笔画连带多撩人之处。

明越十三品

明越十三品

洪德年号行用28年,在越南历史上属于较为稳定的富裕时代。洪德钱所铸甚丰,版式众多,且大量通过贸易流入中国。

宪宗景统年间(1497—1503年)铸行景统通宝。景统通宝继承了洪德钱的精致典雅,而且文字排布极其合理,笔画匀称甚为雅观。

明越十三品

明越十三品

相比洪德钱,景统通宝普遍偏厚重。有“制作精工,缘阔字壮,富有质朴坚实感”的美誉。

到了第七代君主威穆帝黎谊的端庆年间(1505—1508年),更为厚重的端庆通宝铸行于世。

明越十三品

其面文“端庆通宝”楷书直读,继承了光顺洪德以来钱币字体风格,又将景统通宝的章法凝练发扬光大。此时安南后黎朝的盛世已经悄然逝去,一场蛰伏的危机就要爆发。威穆帝黎谊的宠臣莫登庸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他就是日后篡夺后黎朝政权的权臣。

威穆帝黎谊被杀死后,襄翊帝黎滢继位。大概是因为襄翊帝黎滢在位期间内乱不断,安南朝野上下对黎朝政权的反抗风起云涌,襄翊帝黎滢上思前代洪德治世极盛,追慕太祖开国武功,定年号为洪顺(1509—1515年),祈禳洪德顺天之意。

他铸行的洪顺通宝钱,文笔清秀,边廓纤瘦,多直径在2.4厘米上下,重约4克。

明越十三品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安南钱的珍稀品种——光绍通宝!

襄翊帝黎滢死后,黎朝没有了共主,进而贵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愈发激烈。安和侯阮弘裕举兵攻打古都升龙城,拥立黎昭宗为帝。昭宗黎譓光绍年间(1516—1521年)铸行光绍通宝。

明越十三品

虽然是军阀混战的乱世,但是光绍通宝的铸造质量没有一点下滑。此泉被誉“章法严谨,笔力劲健,边廓整肃,制作精好”,又因为存世稀少,一品难求而成为品种派玩家与品相派玩家共同热捧的泉种。

公元1527年,莫登庸接受了黎恭皇的禅位,成立莫朝,改元明德,据河内为都,而黎氏王室则实际控南方。清化人黎意自称后黎朝宗室在椰州起兵,宣布恢复黎昭宗的光绍年号,更是聚拢了一大批黎朝遗老,成为威胁莫朝统治最大的势力。由此进入安南“南北朝”时期。

1527年,明德通宝钱铸行。虽然改朝换代,但是莫登庸在篡位之初一切遵守后黎朝的法度,试图寻求后黎朝遗臣的支持,故此钱币成法也基本无有改动。

明越十三品

此泉面文楷书直读,书体端正,也颇有沿袭明洪武、宣德诸泉风格的意味。

因明德年号使用短暂,仅使用两年后莫登庸就以年老为由让位给儿子莫登瀛,自称太上皇,退隐渔乐,故此钱存世甚少,但是与后世西山义军阮氏兄弟所铸之轻薄明德通宝亦不可同日而语。

莫朝太宗莫登瀛大正年间(1530一1540年)铸行大正通宝。此钱形体硕大,内廓稍阔,楷书直读,光背无文,直径约2.6厘米,制作尚工。

前此天眷堂限时拍拍出一品,蓝色晶莹,让人垂涎。

明越十三品

莫福海广和年间(1541—1546年)铸行广和通宝。

明越十三品

此泉颇有宋钱意味,制作精良,但存世不多。

自莫朝太宗以后,南方后黎朝残余势力、北方莫朝政权与占城、隆平等势力互相征伐,民不聊生,货币铸造质量迅速下降,重新回归到后黎朝建立之前钱币混乱、轻薄的状态之中,尤其以景兴钱币系列最为复杂。

南北朝互相争战为越南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后黎朝实权派大将军郑氏与南方豪强阮氏相机崛起。直到1627-1672年间,郑阮之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的交战,最终形成了以罗河为界较为均衡的对峙局面。

而今数百年过去了,历史的尘埃已然落定,无论是后黎朝、莫朝、阮氏、郑氏都化作历史深处那摇曳的光影。唯有他们留下的古泉,用另一种方式纪念着他们的兴亡盛衰、文治武功。为此,笔者赋诗一首,感慨中华与越南千古悠悠的渊源:

山雾淡红河,湄水绕城郭。

峰岭叠峦翠,熏风连远国。

故来交州地,汉家马伏波。

铜鼓声涉此,留魂岂王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