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相信沒人不愛杜琪峰,所以知道韓國翻拍杜導的《毒戰》後我馬上就看了。

今天關於這兩部影片我來比較一下:

韓版《毒戰》在立意、格局、突破等方面都做的不如港版。

如果港版《毒戰》能打85分的話,我只給韓版65分。

杜琪峰前幾十年的電影都在拍香港,2010年之後才北上開始嘗試合拍片,算比較早的。

《毒戰》是他北上以後第一部非愛情類題材的電影,2013年的《毒戰》在上映之後被譽為是“最賣座警匪片”,收穫了1.47億的票房,在當年的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27位。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5年後,《毒戰》被韓國導演李海英翻拍。

上映後連續13天拿下單日票房冠軍,並擊敗了同檔期的進口大片,更成為了2018年到目前為止觀影人次最高的韓國本土電影。

厲害!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兩版《毒戰》雖然相隔了5年,但都來勢洶洶。

不過這兩者誕生的背景非常不同:

2013年之前,內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警匪片”,《邊境風雲》、《西風烈》這樣的電影都只能統稱為“公安題材的犯罪劇情片”。

《毒戰》打造了一場真正同等水平上的“雙雄對決”。

正派和反角脫離了片面的“警察抓小偷”式結構,在智力和耐力之間角逐。

電影拍的劍拔弩張,觀眾看的也很過癮。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而2018年的《毒戰》則誕生於拍犯罪類型片已經非常成熟的韓國。

韓國電影有很多大家熟悉的經典:《殺人回憶》《追擊者》《新世界》不用我提,大家都看過,好看。

相比之下,韓版《毒戰》就相對平庸。

我們現在來對比兩個版本。

杜琪峰版本《毒戰》為什麼好看?因為真實。

編劇游乃海、韋家輝曾表示這個故事源自於“重慶打黑”,但由於題材太敏感,涉及到的政治背景過多,最後才在影片中將其表現成了一個緝毒故事。

而這個緝毒故事則完全是驚悚片的講法,用一個“意外”連著另一個“意外”。

這種意外恰恰也讓觀眾有了解謎的快感,抽絲剝繭,找出幕後的boss。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韓版《毒戰》則是成熟商業片的模式,全片一開場就交代清楚了故事主線:

警方要抓獲一個代號“李先生”的大毒梟,後面的所有情節都是圍繞著這個主線展開。

這個人物是最大的boss,但觀眾很容易在劇情三分之一的時候就猜出來他的身份。

再比如杜琪峰擅長營造“乾燥、冷峻”的環境氛圍,關於緝毒警察日常的展現,不但簡明且信息量大。

兩個從粵江一路追蹤疑犯到津海的警察風塵僕僕,車灰濛濛的,人也鬍子拉碴沒有精神。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鍾漢良和李光潔

車上堆滿了吃過的泡麵盒和礦泉水瓶。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因為沒有時間上廁所而解決在車上。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這種用鏡頭語言來鋪陳背景和交代人物的方式遠比用臺詞說“我們熬夜布控”來的真實可信。

只想說,杜導高級。

杜琪峰之前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在內地拍戲比想象的還要困難,首先面對的就是“警察能不能吸毒”這件事。

孫紅雷飾演的緝毒隊長張雷在與毒販碰頭並取得信任的過程中也吸了一次毒,這場戲非常重要,它不僅給觀眾帶來了獵奇性質的觀感,更是對審查尺度的探索。

刑警隊長不再是百毒不侵的鋼板一塊了,他有痛苦和妥協。

這種掙扎讓這個角色更加豐富飽滿。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古天樂飾演的蔡添明作為一個毒販一開始就被警察抓了,這個人物塑造非常難,之後他所有的行為都為“活命”。

“活命”是一個強驅動,有了驅動之後他的人物動機就明確了起來:

為了活命他配合警察的所有行動

為了活命他出賣自己的兄弟和乾爹

為了活命他反水對抗警察

這是人性。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影片的最後蔡添明被注射執行死刑,這個鏡頭也是華語電影史上的突破,我們首次在銀幕上看到了完整的死刑過程。

他在生命最後一刻還在不停的企圖用情報來換命,非常卑微,也非常真實。

他之前的恐懼與窮兇極惡在這個面前都不值一提,這也是古天樂演技的高光時刻。

有人說古天樂是香港最後一個明星,直到2018年才拿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太虧了。

我也覺得這個影帝來的太晚。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我們再看看韓版《毒戰》。

首先就是對反派的過度刻畫,這也是韓國類型片的一個通病:反派毫無理由的殘暴和扭曲,個個都是神經病。

比如金柱赫所飾演的毒販陳河林和陳書妍飾演的夫人,兩個人的角色都太追求“癲狂”,但反而過了。

試問這樣的演技和《破局》裡面的王千源有什麼區別?

再比如陳河林吃眼球和夫人莫名露胸的鏡頭可以說純粹為了獵奇。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毒戰》故事核心是“尋找李先生”,並且為之設置了反轉;

但柳俊烈飾演反派人物形象太浮於表面,成長軌跡交代的也不清楚。

從年紀上來說,他過於年輕,不足以為這個人物的運籌帷幄建立威信;

從人物角色上來說,他前後的轉變太突兀,沒有一個驅動力來支持,僅僅用一條叫做“萊卡”的狗來解釋他內心所有的善與惡的交替,太單薄。

這樣的改編,格局太小。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杜琪峰拍《毒戰》的時期正是香港導演大批北上試水的時期,而香港導演北上和香港電影的頹敗剛好呈正相關聯繫,電影頹敗的背後正是香港經濟和政治的頹敗。

杜琪峰經常在電影中做“後97”時代的表達,《毒戰》也不例外。

他用古天樂這個人物來表達香港人對於大陸的看法:

面對迅猛發展的內地經濟同時懷有著豔羨和懷疑的態度,他們想要尋求合作,想要在內地掙錢,但又僥倖和自大。

其中有一場指揮船舶調動的戲更是將這種態度表達的很明確:

香港人以為自己還能是調動一切的主宰,但孰不知權力的主體早已更迭到內地人手中了。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而韓版的《毒戰》少了他們最擅長的“政治訴求”表達。

2013年的韓國電影《新世界》翻拍自香港的《無間道》,雖然《新世界》在人物深度的刻畫方面遠不如《無間道》,但他們為這個故事賦予了新的結局:

臥底在情感上選擇了黑幫兄弟情,在行動上由於不堪警方的壓力而決定徹底黑化。

打敗復聯、死侍,今年韓國票房冠軍也不過如此

看韓國電影時我總期待他們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但在韓版《毒戰》裡卻並沒有看到這份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