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近日,参加了一次葬礼,感受了生与死只在一气之间、一时之间、一念之间,也让我对生死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前对于一些谈生死的文章总是不敏感不喜欢,因为觉得死亡离自己还很远,对于那些文章不感冒,也引不起我的兴趣。

比如我很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但我以前不太喜欢他谈关于生死的文章,对于那些文章总是一带而过,这次我却专门找到那些谈论生死的文章,读的津津有味。看来我对生死的看法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和提升,否则我是不太懂生死的。

古人云:死去元知万事空。是的,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荣华富贵,很快就是过眼云烟;如花美貌,百年之后就是一抔黄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无论生前多么幸福、多么坎坷、多么不幸、多么快乐、多么成功,最后终将会过去,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呢?我似乎明白佛学的四大皆空了。我曾经把佛学的四法印总结为:无常,无我,无情,无法。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遁入虚无,而是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渺小、珍贵、短暂,这么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否则真的一切成空了。

从整个宇宙和时间来看,生命真的毫无意义,但是,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在无价值中创造价值,在虚无中建设真实。

是的,当你看透了生死,站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去看自己的事情,那些所谓的苦恼、烦恼、不幸、困难,甚至是灾难,都算得了什么呢。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那些苦难无非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小段,而且为我们的成长添砖加瓦。很多苦难,几年之后,回过头一看,算什么呢,当初的痛苦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当初实在是不太成熟,太幼稚了。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我想,只有好好的生,才能无悔的死。生的伟大,才能死的无悔。但是何以才能好好地生?

生的方式千万种,哪一种生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我想一定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生存方式姿态万千,但是生的质量确实不同,区别在哪?我想区别不在于贫富,不在于权力大小,不在于职位高低,不在于金钱多少,而在于一个顺字。

我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做到眼顺、耳顺、心顺这三顺,就算开悟了,就能获得幸福和快乐了。所谓眼顺就是看什么都顺眼,所谓耳顺就是听什么都顺耳,所谓心顺就是想什么都顺心,做到这三顺就能一帆风顺了。世间之事就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了,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剩下美好了。

当然,做到眼顺、耳顺、心顺这三顺是需要修炼的,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人总以为去改变环境,去改变别人使自己获得幸福,我认为方向选错了,南辕北辙,必不会成功。因为,我们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反求诸己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环境,最终改变环境。我们不应向外求,而应向内求。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想问的是:改之是改正谁?我想这个之是自己,是别人犯了错误之后我们要看一看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错误,然后改正自己,而不是去改正别人。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当然,改变自己真的很难,想要战胜自己的弱点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没有几个能完成,这也就是为何世间圣人伟人很少,普通人很多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幸福,想要成功,唯有改变自己这唯一一条道路。

有个人说:我生来就这样,改变不了。我觉得这就是愚昧的说法,生来是这样,但是我们活着读书学习,目的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智慧、博学、完美乃至幸福,否则我们为何要上学,为何要读书。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有时候,我们要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哪些是不对的,是需要改正的。所谓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

不知生,焉知死。记住,我们终有一死,那么很多事情我们就想开了,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那么痛苦了。对于别人的批评指责甚至是打骂,我们就会坦然对待,思考一下,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我们?我想很多时候无风不起浪,别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这样做,究竟是别人错了还是我错了。如果是我错了,马上改正自己,弥补错误;如果是别人错了,那就一笑了之。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得失,就在一念之间;开悟,就在一瞬之间;生死,就在一气之间。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我是学峰,欢迎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学峰读书会,让思想点亮教育,用读书改变人生,期待您的光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