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之後必定出現負面情緒,唯一的解藥在這裡

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後,全球股市都接連多次受影響,就算使用對沖策略略有盈利,但股票部分的損失依然讓我有點揪心。

那麼,這是如何發生的呢?讓我們來進一步細分拆解一下整個投資過程中的情緒流程。

01投資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環節,分別是認知,行為和反饋。

在認知之前是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但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裡就不展開了。在從認知到行為的過程中,大部分人會產生猶豫,由此很可能伴隨著一種糾結的情緒。這幾乎是一種必然會產生的情緒。

因為市場的機會太多,每個人在腦海中閃過的交易念頭也會非常多,而你最終只能從中選擇非常有限的加以行動。所以從認知到行為的過程中間,你必然有一個篩選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容易產生猶豫和糾結。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說,分析框架和交易框架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分析做得好的人交易做不好,就是在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接著看第二個步驟:在行動之後,等待反饋的過程中,大部分人會產生期待。

這也是幾乎必然會產生的一件事情。想象一下,當你下了一筆單之後,那種感覺就像是你初中的時候給你暗戀的對象寫了第一封情書,當情書交出去的那一剎那,你就開始了期待。在某種程度上,行為本身和期待是一體的,很難把它分割開。因為如果你沒有那個期待,你就不會去做那件事情。

如果你不期待你的暗戀對象給你一個甜蜜的反饋,你為什麼要去寫第一封情書呢?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期待你的交易行為給你帶來收益,你為什麼要去做那筆交易呢,所以這個期待和行為本身很難隔離開。

然而這個期待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投資本質上是一個不斷決策的遊戲,也是一個靠概率取勝的遊戲。在一百筆交易中你的勝率能做到55%以上,已經算是高手了,大部分人可能連50%都不到(請注意,勝率不高並不意味著不能穩定盈利)。

你發現沒有,你必須會產生期待,然而你的大部分期待,註定將會遭遇挫敗,這當然會帶來大量的負面情緒。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步驟:在反饋發生以後,大部分人會產生後悔。請注意,這個後悔也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它並不隨著你賺錢的多少而發生改變。如果這筆交易賺錢了,你可能會後悔當初倉位不夠重。如果交易虧錢了,你就會更加後悔。所以這個投資的流程幾乎註定了,絕大部分人,不管你虧錢還是賺錢都會面臨三種情緒的干擾,分別是糾結,期待和後悔。

量化投資重點解決了第一種情緒,就是糾結。因為策略是寫成代碼自動運行的,所以下單的過程不會猶豫。但是對後兩種情緒,期待和後悔,無論你採用哪種投資方法或者工具,每個人都將在你的投資生涯中不斷與它們短兵相接。

02然而挑戰還不止於此。除了以上三種情緒,還有兩種附加的情緒放大器。

一種叫做比較。不管你做得有多好,只要隔壁老王做得比你更好,你的心情都有可能一落千丈。

第二種叫做擬物化參照。本來盈利能夠買一輛寶馬的,現在只能買一輛自行車了?如果你把這種想象具象化了,痛苦又會進一步放大。

三種必然會發生的情緒,再加上兩種威力無比的放大器,這樣疊加起來,幾乎就註定了你的投資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03那麼,能治嗎?唯一的辦法,是需要不斷地,深入地覺察。才有可能跳出這個事先寫好的情緒劇本。

我們來分別深入觀照一下三種情緒的本質。糾結的本質,是想要在所有選擇中,成功地選出最好的那一個。是要讓自己做對。期待的本質,是要讓事情的發展符合自己的預期,依然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即使自己無力改變外界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依然還有這個不可遏制的衝動。後悔的本質,是因為發現自己做得不夠對,所以要攻擊自己,攻擊過去那個時空中的自己。

以上三種情緒,本質的內驅力,都是要自己是對的。

這讓我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海外有一家對沖基金,在實施每一筆重大的投資決策之前,先為這筆投資開一個追悼會。這個追悼會的內容就是,假設這筆投資是錯的,讓我們來承擔它的後果,以及總結它的教訓。

每做出一個決策,我們的原始本能都是期待著這個行為是對的,由於這個期待,會產生很多的妄想。

也許真正的智慧是反其道而行之:當行為實施之後,先告訴自己,假設這筆交易已經錯了,我們已經承擔了後果。

站在這個位置上再去看世界,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心態和視野。

大跌之後必定出現負面情緒,唯一的解藥在這裡


古希臘充滿智慧的斯多葛學派,其中有一條金科玉律是:“總是設想最壞的情形已經發生,想象你已經失去了一切。然後張開眼睛,呼吸此刻的空氣,珍惜當下”。

一個小秘密:據說斯多葛學派的人,生活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