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吃苦是否真的有意义?

记得大学期间,学校把当时大三的我们送到江苏某家电子厂实习,当时的工作不仅和本专业毫无关系,还很辛苦,每天最少工作13个小时,在这13个小时中,除了吃饭的半个多小时,根本没有其他休息的时间,而且当时的放假都是轮班值的,要工作10几天才能休息一天。

后来回到家,把这个遭遇说给家里的长辈听,一些长辈就会感叹道:

“哎,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能吃苦了,你们这还是在车间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呢,你还不知足?”

“我看早就该把你们这些年轻人送到工地车间这些地方好好锻炼一下,多吃点苦就好了

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又委屈又气愤。

以前看了很多鸡汤文,里面讲道成功人士在苦难中的成长, 让人感觉吃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然而在经历了这次实习之后,我意识到,吃苦根本不是什么财富,甚至它只是一种折磨。

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为了吃苦而吃苦,毫无意义

非诚勿扰的前主持人乐嘉在去年8月,带着自己的女儿灵儿徒步沙漠,他的女儿当时只有四岁半,是整个徒步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他们要在总共4天的时间里走完76公里,相当于每天步行20公里。

在行程开始的时候,灵儿根本走不完全程,想要放弃的时候,乐嘉一直在旁不停地鼓励她,给她打气才走到最后。第一天走了20公里路之后,乐嘉在孩子的大腿上发现了密密麻麻,整片大块的红疹,连孩子做梦都在喊“我不要了,我什么都不要了

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过程曲折,但最终他们还是完成了这段路程,看到女儿最后走到终点,乐嘉说自己“泪流满面”

看到这则新闻,我很心疼灵儿。

或许很多人该思考一下,乐嘉所谓的“磨砺”对于孩子来说根是否真的有必有。乐嘉想通过这段旅途让孩子学到的东西,在正常的方式中,孩子是不是也能学会?这种连大人都无法坚持下去的路途,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算不算是一种折磨?

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误解,似乎只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有所成长,通往成功。所以常常很多人误入歧途,甚至为了吃苦而吃苦。

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靠的不是卧薪尝胆,而是精锐的武器;曹雪芹披阅十载书写《红楼梦》,也不是因为他的家道败落,而是他自己的才华。然而从来不是苦难造就某些人的成功,他们的成功源自于他们的智慧与坚持

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

在辩论节目《奇葩说》中,辩手臧鸿飞分享了他的这样一段经历:

“96年的时候,我在人大的一个酒吧里工作,那是我和我父母关系最不好,我最穷,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日子,那段日子我每个月的收入全靠每周一次在那个酒吧弹琴,有一天老板叫我说‘你不能在这干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有人点歌你会唱’

如果是一首大众的歌曲我就认了,是我学艺不精,但是客人点的是《爱拼才会赢》,一首闽南语的歌。那天下着大雪,我从人大往家走,那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但是我舍不得打车,这就是当时我所有的钱了,我连饭都吃不上。”

他说,他永远不会感谢在大雪中行走的那一个小时,他感激的是自己当时勇敢地走了过来。他还有一些朋友,在面对苦难时甚至无法走出来,一些人甚至自杀了。如果可以,他希望没有人会面对那些苦难。

这样的苦难算是财富吗?不,根本不是。真正财富的是臧鸿飞在大雪中行走这一个小时的意志力,是他对梦想的坚持。

成功并非因为“吃苦”

这世界上没有一种痛苦可以称得上是财富,人们的成功源自与对痛苦的反思,源自于自身的意志力和智慧,源自于人类一切优秀的品质。有人觉得苦难是财富,不过是因为这些品质在苦难中得以彰显。

你可以不怕吃苦,可以勇于吃苦,可以自讨苦吃,但不能硬说吃苦是福。就算因祸得福,祸本身也不是福。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陈虹曾对柴静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有选择地承受,洞察苦难的价值,这才是面对吃苦应有的姿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