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救人是一种勇气

跪地救人是一种勇气

导读:路遇病患,该不该出手相助?作过路人眼中的英雄,也经历过无法迈出脚步的窘境,如今见他人英勇传闻,内心又添几分坚定。

记得实习的时候,曾在路上遇见一个因癫痫发作而抽搐不止的男人,我扒开人群蹲在他的面前,看神志、数脉博,指挥旁边的群众打120。

病人被救护车接走后,我仿佛觉得自己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人们看我的眼神都是钦佩,当天我也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喜悦之心分享给我的老师同学们。

其中一位老师好心地提醒了我,要想想利害关系,不应该贸然出风头。他的反复举例亲身经历让当时的我觉得不寒而栗,暗自庆幸我“一时冲动”的施救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要知道,当时可是“老人倒地扶不扶”被讨论的最火热的时候。

跪地救人是一种勇气

后来实习结束的时候,偶然在火车上遇到了广播寻找医务人员,我没有了前一次的义无反顾,见多了医闹和社会上负面新闻,听多了身边农夫与蛇的故事,让我这个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不敢起身上前。

当时朋友见我对广播消息置若罔闻,质问我为何不去看看,看着他紧凑的眉头我感觉无地自容,仿佛自己正头戴枷锁接受良心的谴责,周边的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鄙视。好在后来打听到犯病乘客并无大碍,内心才算安心了几分。

前几日,护理专业在读的丁慧跪地救人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段不长的视频显示,她做了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随后我看到了铁路部门对丁慧的公开表扬信。

在毒疫苗的恐慌正肆虐中国大地的时候,丁慧救人无异于寒冬中的一丝温暖。

跪地救人是一种勇气

有好心人在网上提醒她,如此不顾一切地跪地救人,若人安然无恙,可能告你非法行医,若人三长两短,可能讹你倾家荡产。

好在病人转危为安,家属通情达理更是要酬谢,一切好似圆满结束,然而对于她的质疑之声扑面而来。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救人的时候是要先判断神志意识、呼吸心跳、周边环境等等,因此有人质疑她救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可是作为旁观者,从视频我们无法得知患者当时处于何种状态,讨论起其合理性来说,网友的质疑有些牵强。反复研究这段视频,我只看到她的动作没有迟疑和恐慌,甚至于口对口呼吸亦是好无顾虑,不禁想起去年在湖北恩施火车站跪地救人的医学考生、夜跑中救人的医生跑友、还有前几年飞机上救人的心脏专家等。

这些人的行为曾经亦是饱受质疑,比如动作不标准、非礼、甚至于说非法行医。

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情,在公众场合下,到底有几个人愿意站出来抢救倒地不起的国人?

事实证明,救人是需要勇气的。

在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的讨论期间,有多少老人因为不被搀扶而心寒,又有多少人因为搀扶而被讹诈。我们敲击着振聋发聩的文字,却做不到在身边做一件善良的小事,这是键盘侠最伪善的地方。

那些因为他人溺水而不顾生命救人的英雄、那些不顾死亡而逆行而上的消防官兵,他们在救人之前是否想过自己的动作规范与否、完美与否?

因此,在面对有人倒地,需要人施救的时候,作为一名在读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不及思考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专业,立即投入到施救的过程中,这是一份难得的勇气,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是一份爱

跪地救人是一种勇气

(图中救人者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高血压病研究所所长、原包医二附院院长孙刚教授)

一切见义勇为都是偶然,亦是必然。作为一名医生,在入学典礼上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我们便决定了自己必然将在职业的道路上有过那么几次“一时冲动”---

当患者的鲜血正喷涌而出的时候,我们来不及担心患者是否有传染疾病,便用双手按住了出血点;

当病人突发心梗却要坚持出院的时候,我们来不及担心医闹也要尽力保他安全;

当患者呕吐物堵塞气道的时候,我们来不及计较也要用双手清理污物保他呼吸……

没有人会质疑这些行为的规范性,因为这些行为需要勇气,不只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更是作为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应该承担的一份担当。

去年年尾,健身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骑车撞到护栏的年轻人,我跨过护栏走到他的面前,检查了他的神志、意识、脉搏,确认无大碍的时候才离开。至此,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刚刚实习时候的自己,也终于原谅了火车上那个踟蹰不前的自己。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久没做的美梦,好几天的心情都十分美好。

我很庆幸,在自己不够专业的施救过程中并未背负太多的质疑,也很可惜,我的那位老师因为被“蛇”咬伤而成为了惊弓之鸟,我亦是感激救人的丁慧在关键时刻没有犹豫。因此,作为一个旁观者,请对勇于站出来的人给一点掌声,给乐于助人的朋友多一点鼓励。多一份信任,少一分猜疑,我相信,当“一时冲动”的勇气成为了习惯,“义无反顾”的善良会出现的更多。

跪地救人是一种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