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啓示!

引言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業文化管理。創建企業文化一定程度就是對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的管理就是禪的管理,因為禪宗又名心宗,講究明心見性。反過來說,禪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

企業文化建設是其管理的生命線,然而,目前,企業界的管理和培訓多是基於西方的系統管理知識,而對於中國本土的一些傳統文化思想和智慧運用甚少,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因此,鑑於東西方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環境的差異,就決定了中國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既擁有西方的管理思想又融合東方的哲學智慧,從而達到自身以及與他人、企業、社會、自然的和諧。

一、禪宗的由來

那麼,禪宗是怎麼產生的呢?據漢傳佛教名著《五燈會元》的記載是這樣的:有一次,佛祖開大法會,講得很盡興,突然,拿出一朵花,詢問眾弟子,你們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頓時,所有人都懵了。但有一個叫摩訶迦葉的弟子笑了,隨後,佛祖就說了這樣一段話:“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我有一種智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就是典故“捏花微笑”的由來,從此,禪宗就誕生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到了禪宗的28代傳人—菩提達摩。他為了弘揚禪宗義理,孤獨一人前往中國,先是抵達廣州,然後一路北上,到了當時南北朝的首都南京。當時的皇帝是梁武帝,對佛教非常痴迷,有一天,上早朝的時候,他宣佈:我不做皇上了,要去當和尚。這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可把文武百官給嚇壞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呀!沒辦法,不愛江山愛佛堂,在多位高僧的慫恿下,梁武帝一念之下還是毅然決絕地出家了;經過朝中元老與住持的多次斡旋,最終還是把梁武帝從寺廟贖了回來,整整花了大約2億兩銀子。

後來,梁武帝向菩提達摩請教,他說:我研讀佛學多年,自繼位以來,建造了那麼多寺廟,有沒有功德呢?菩提達摩說:你沒有功德,因為你贊助是為了求得回報。兩人雞同鴨講,彼此都相當不爽,菩提達摩感覺南京不是久留之地,萌生了繼續北上的念頭。經過長途跋涉,菩提達摩抵達河北嵩山,他潛心研習佛法,矢志不渝,面壁九年,終成一代宗師;菩提達摩是禪宗一祖,後來有二祖,三祖,但把禪宗真正發揚光大卻是六祖惠能。

慧能本是俗家人,姓盧,出身於落寞的仕宦之家,以砍柴為生。一天,慧能聽說湖北黃梅雙峰山,弘忍法師的《金剛經》講得非常好,就前往拜師。見面後,弘忍法師劈頭蓋臉就問:他是哪裡人啊?他說:我是閩南人;弘忍法師接著說:閩南人不是野蠻人嗎,怎麼還可以學佛呢?慧能說:不對,人有南北,佛沒有南北,閩南人怎麼就不能學佛呢?把弘忍法師說得無言以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啟示!

弘忍為傳衣缽,命令弟子們各作一偈,神秀作偈雲:“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也寫了一首,內容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任何一本禪宗史都會記載的名篇。 弘忍法師看了之後,大吃一驚,感覺慧能深得他的真傳,於是,決定把衣缽傳給慧能。

記得第一次看《六祖壇經》中的以上內容,感覺慧能就是一個善於抄襲、不尊重知識產權的人,就像前些年華強北山寨手機一樣。從創造手法上看,神秀屬於現實主義,慧能屬於浪漫主義,前者務實,後者務虛;從修行方法路徑來看,神秀屬於漸修,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適合天資一般的普通人,慧能屬於頓悟,就是突然一下靈感乍現,瞬間就洞悉了永恆,適合天資悟性比較高的人。

附一:禪宗傳承一覽表

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啟示!

二、禪宗的思想內涵

一般而言,看待世界、分析問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邏輯分析的方法,講概念、邏輯、範疇,最早提出“邏各斯”一詞的是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而邏輯又分為形式邏輯、數理邏輯、模糊邏輯、辯證邏輯、制約邏輯等。

另一種是直覺/靈感的方法,對應的中國文化,便是一種以情為根本的文化,當然,也講理,但我們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情達理”,情始終是理的前提;在西方則是以“理”為根本,比如: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愛老師是情感,但情感必須服從真理,理才是根本。

以上兩種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可算是中西文化的區別。禪宗明顯屬於直覺/靈感的方法。

廣義來說,在情本位的社會環境,禪宗是中國文化的產物,狹義而言,禪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實證方法。心定神凝,由定生慧,通過頓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就是禪宗。

從東漢漢明帝在河南洛陽建立白馬寺翻譯《二十四章經》開始,我們花了600多年時間,逐步消化了印度傳入中原的佛教,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果實,它就是禪宗。

據說六祖慧能不識字,是個文盲,但不識字不等於沒有智慧,反而是大智慧。禪宗的門檻低,一下子拉進了與勞苦大眾的距離,非常有利於禪宗思想的傳播。

禪宗的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學”、“四攝”、“六度”等修持理論,所謂“三學”,是指戒、定、慧;所謂“四攝”,是指佛教徒引導眾生修行的四種方法,一是佈施;二是愛語,具體來說,就是用佛教義理為眾生講法;三是利行,具體來說,就是勸導眾生要修持;四是同事,具體來說,就是深入群眾,根據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做有針對性的思想工作;所謂“六度”,是指從婆娑世界到達涅槃彼岸的六種途徑,包括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三、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可行性

慧能在《六祖壇經》中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這四句話表明:禪宗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社會生活中處處可見禪機;事實上,企業是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主體之一,企業管理也是踐行禪宗思想的重要場所。

(1)禪宗蘊含了大量的管理智慧與經驗

德魯克認為:現代管理就是運用管理哲學進行科學管理,也就是在法治管理的基礎上注重人本管理。禪宗的“六和敬”管理制度,既包含了法治管理—“以戒為師”,又包含人本管理—“眾生平等”。

(2)日本企業運用禪宗的成功實踐

彼得·聖吉說:三流管理者學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煉管理心智。上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實踐發源於日本,由美國管理學者提煉,像特倫斯·迪爾的《企業生活中的禮儀與儀式》、羅伯特·沃特曼的《追求卓越》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其實,日本早在1950年就在企業管理中引入了禪宗文化,企業間倡導互利雙贏,主張協調,善待員工;員工之間團結、忠誠,努力回報社會,日本經濟騰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管理的持續改善。比如:頂級品牌的松下,曾經是一個小作坊,其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所倡導的“管理禪”的經營理念下,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業績。

(3)沿海城市湧現了一批佛商

據《2010中國佛教藍皮書》統計,目前中國佛教信眾總人數超過2億,已經在沿海地區湧現了一大批“佛商”,典型的代表由星河集團的董事長黃楚龍、福耀玻璃集團的曹德旺、最近退休的李嘉誠,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他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在他們的經營管理當中,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將禪宗思想導入企業管理,比如:星河集團把“佛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捐資建設了多所佛教寺廟、佛塔;截止2017年,曹德旺捐款金額超過70億,主要用於修建寺廟,資助災區;劉長樂投資創立了一個龐大的佛教文化數據庫,便於學佛人士查閱資料。

基於以上三個觀點,新優勢認為:禪宗是一座尚待挖掘的傳統文化寶藏,將禪宗的思想內涵及方法論運用於現代企業管理,前景大有可為,值得各位企業文化工作者高度重視。

附錄二:佛系企業家代表

曹德旺

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啟示!

曹德旺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熱愛慈善,總是忙著設立基金會,修建寺廟,資助災區和偏遠山區的大學生,截止2017年,捐款金額超過了70億。他說:錢對你們來說是錢,對我來說是贅肉。

喬布斯

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啟示!

喬布斯是個佛教徒,縱觀喬布斯的一生,佛教禪宗對他的影響,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直覺、極簡及素食,蘋果產品的極簡主義風格跟明心見性的禪宗不無關係。

四、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企業的發展在初創時期主要是依靠產品,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要依靠機制,再往後發展就需要依靠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構建企業文化其實就是對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的管理就是禪的管理,因為禪宗又名心宗,講究明心見性,禪的智慧就是心的智慧,禪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以禪宗改善企業管理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因為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

1規避風險,不忘初心

禪宗一定程度就是心的文化,禪宗教人清心寡慾,節制謙和。清心可以使管理者著眼全局,張弛有度;寡慾可以讓企業家在市場競爭面前,時刻保持清醒,規避各種投資風險;節制可以抑制盲目擴張,始終不忘初心;謙和可以讓員工始終擁有一個學習開放的心態,有利於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保持組織比較高的行業競爭力。

2敬畏規則,超越自我

禪宗以戒定慧三學為佛學之總括,所謂“由戒入定”,對企業而言,如同以規則、制度、流程約束員工行為;所謂“由定生慧”,好比帶著鐐銬跳舞,只有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人財物等資源,才可能醞釀出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具體策略,切忌好高騖遠,做出不符合實際的決策。華為在推行管理體系時,採取的是“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的策略。

3創新進取,合理競爭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正如禪宗思想裡說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現代企業的競爭也是如此,因此,企業在競爭中,需要有創新進取的精神以變求變,以變治變,另一方面,要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策略參與競爭,採取正當、合理的競爭手段。

4明確定位,踐行公益

作為企業,應該吸納“自利利他”的思想,把強烈的社會使命感作為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雖然企業目的就是贏利,但並不表明企業以贏利為唯一目的。企業可以通過贏利來幫助員工及回報社會,內部員工/外部潛在客戶得到企業幫助後,會進一步認同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品牌宣傳成本。

5闢一處空間,讓靈魂安放

假如說管理者及員工都是修行的居士,那麼企業就是禪修的道場。在喧囂的都市,工作繁忙的深圳,週末去一趟弘法寺,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奢侈,其實,企業只要在辦公室開闢一處禪室,點上一炷馨香,給心靈一處安放的空間,焦慮煩躁的情緒將得到緩解。

6構築核心理念,拒絕盲目跟風

禪宗倡導“此心具足,不假外求”,己心是覺悟成佛的關鍵,那麼,行為主體外向索取,應以內在本心為根基,其實,禪宗這一思想包含著深刻的管理智慧,當下,很多組織的目標往往不切實際,真正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並沒有表達出來,而表達出來的又非真正研討的共識;還有很多組織無視自身資源、特色、優勢,一味地學習別人的經驗,盲目地信奉流行的理論主張;像我們很多服務過的客戶,動不動就說要到華為總部參觀,但是具體怎麼學、學什麼?卻不是太清楚。一個組織,只有正確把握存在與發展的目標,勾畫出組織成員接受並心甘情願地為之奮鬥的共同願景,才可能形成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7先通情再達理

禪宗確立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傳授方式,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心領神會,這種不依靠文字語言的心靈溝通方式,在公司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往往會產生神奇的效果。善於溝通的管理者,經常會用一些非常簡單的動作來達到與下屬溝通的目的,比如拍拍下屬的肩膀表示鼓舞激勵,溝通要重視技巧,這套技巧在我們這叫作“通彼此之情”,而不是講道理,像我們服務的一家公司,其中一位市場經理,剛從其他分公司掉過來的,上班第二天,就請了所有市場部的人員吃飯,首先在情感上跟大家互動,然後到公司再談工作。

8四種“直指人心”的溝通方式

“直指人心”溝通方式的好處在於避免了溝通手段對於信息傳遞的干擾與扭曲,增強了溝通的效果;任何溝通手段都必須有利於對象心靈的開悟,使溝通對象獲得關鍵性的信息。

(1)言語點化式的溝通:對於那些悟性極高的人,只要運用簡單明瞭的語言直接點化,即可達到溝通的目的;

(2)旁敲側擊式的溝通:包括運用針對性的格言警句,寓意深刻的方言,間接提醒;

(3)非面對面式的溝通:信息的發出者先發出模糊的信號,繼而讓溝通對象自己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逐漸領悟,現在的微信平臺就提供了一個非面對面溝通的工具。

(4)轉移式的溝通:溝通發起者主動從溝通活動中退出來,代之以案例討論,最終獲得領悟。

9“六和敬”有利於構建和諧的團隊文化

禪宗提倡對人性的尊重,認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主張平和、誠實、堅忍、超越,優秀的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互利共贏”的理念,因此,禪的核心思想對於塑造企業文化有著本質性的影響。

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達成團隊成員的思想統一;

戒和同修:在制度上,人人平等,沒有特權;

利和同均:在薪酬上,均衡分配,構建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

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趣相投,相互協同;

口合諍友:在言語上,和諧相處,有錯誤及時指出,儘快糾錯;

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他人,沒有肢體衝突。

以上六點非常有利於企業構建和諧團隊的企業文化。

作者:李道明(新優勢企業文化諮詢機構高級諮詢師)

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啟示!

禪宗對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若干啟示!

歡迎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