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輝縣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概況】

輝縣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南麓,行政衰屬新鄉市。地理座標:東經113°22'~113°57',北緯35°17'~35°50',總面積2007.0 km²。2017年人口88.6萬 ,轄20個鄉鎮,2個辦事處,536個行政村。2017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366.69億元。輝縣市自古是豫北通往晉東南的要道,工業主要分佈在南部地區,其他大部分地區主要為農業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煤、水泥用灰巖等18種礦產資源。

輝縣市總體地勢由南向北由山前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呈階梯式上升。山地地貌、低山丘陵地貌、山前平原地貌分別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0.0%、21.0%和29.0%。輝縣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7月降水量多,月均降水量182.3毫米。年均相對溫度68%,7、8月分別為79%和80%。。輝縣市屬海河流域衛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淇河、百泉河、劉店幹河、黃水河、石門河、峪河、紙坊溝河。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西至東貫穿全境。可供防洪、灌溉的中小型水庫19座。匯寶泉、石門、陳家院、三郊口諸水庫為一流的群庫匯流總乾渠,全長86.5公里,可視需水量而調度。

【地質災害發育分佈特徵】

輝縣市發育的地質災害及隱患類型主要有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及不穩定斜坡等。本次共調查各類地質災害及隱患點106處,其中崩端24處,佔22.6%;滑坡46處,佔43.4%;不穩定斜坡20處,佔18.9%;泥石流溝7條,佔6.6%;地裂鏈7條,佔6.6%;地面塌路2處,佔1.9%,截至調查時間,地質災害已造成17人死亡、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2514.6萬元。

崩塌主要分佈於中西部及北部山區,規模多為小型。穩定性差的17處、較差的7處;誘發因素有築路、開挖石材、隧道施工等人為因素和重力卻載、地震、差異風化等自然因素。崩塌的形成與地貌、構造、巖性、植被和人為活動有關,具有突發性強、速度快、分佈範圍廣和具有一定隱蔽性等特點。據調查,已發生的23處崩塌,主要分佈於中西部山區和北部山區,在薄壁鎮寶泉水庫一帶、上八里鎮松樹坪一和寺庵一帶、三郊口一沙窯、黃水鄉韓口以及拍石頭鄉一帶分佈廣泛。目前仍存在崩塌隱患點43處,其中重大級1處、較大級3處、一般級39處,受威脅人員170人,預測經濟損失為328.4萬元

不穩定斜坡主要分佈於中西部及北部山區,規模均為小型。誘發因素有築路、開挖石材、隧道施工等人類不良工程活動、地震、差異風化等自然因素。

滑坡廣泛分佈於西北、北部山區,有土質滑坡和巖質滑坡兩類。規模為巨型1處、大型5處、中型14處、小型26處。滑坡的發生主要與降雨和人工開挖坡腳有關。穩定性較差8處、穩定性差38處。滑坡指土體或巖體由於各種原因,在重力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順坡下滑的現象或作用,按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巖質滑坡和土地滑坡。滑坡是本區內最為發育布廣、數量大,而且規模較大,降水穩定性較大。已發生的滑坡27處,重大級3處、較大級7處、一般級17處,直接經濟損失984.6萬元。滑坡隱息點18處,重大級2處,較大級6處,一般級10處,受威脅人員866人,預測經濟損失為519.2萬元。較為典型的有地處沙窯水磨村的梯西坡滑坡、位於上八里鎮松樹坪村的西連寺滑坡、薄壁鎮寶山水庫的龜山滑坡等。滑坡地質災害多由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導致斜坡失穩,在大雨特別是暴雨等因素作用下易形成,危險較大,具有重大的災難隱患。

泥石流形成於植被破壞嚴重、高陡深谷地段,規模為巨型2條、大型3條、中型2條;易發程度上全為不易發;降雨是主要的誘發因素。泥石流主要分佈在山區和丘陵區,山前傾斜平原區亦可能發生。區內發現泥石流溝9條,重大級1條、中級3條、一般級5條,直接經濟損失243.8萬元。泥石流形成於植被破壞嚴重、高陡深谷地段,兩側山坡坡度大,且岩石破碎強烈,溝口與主河流的距離較遠,地表有殘破積物覆蓋,具備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條件,匯水面積大,暴雨季節容易誘發泥石流。具有泥石流流通區長、破壞性大的特點,其堆積區多不完整,僅能觀察到部分殘餘,個別可見完整的沖積扇。區內泥石流分佈零星,典型的泥石流溝有上八里鎮和寺庵扁陽溝泥石流,沙窯鄉郭亮村莊窪溝泥石流,上八里鎮楊和寺上坪溝泥石流等。泥石流隱患點2處,重大級2處,受威脅人員680人,預測經濟損失為540萬元。

地面塌陷規模均為小型。形成原因上為隧洞開挖塌陷1處、採煤冒頂塌陷1處。地裂縫主要集中在張村、常村、吳村一帶,規模上均為小型,穩定性差,均是由地下采煤採空區影響形成,降雨是主要影響因素。

【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

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主要分佈在三郊口水庫、沙窖鄉、八里鎮、張村鄉裝寨、薄壁鎮、吳村鎮等地。總面積103.5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5.2%。地層主要為太古宇片麻和元古界石英砂岩及寒武系石灰岩、泥岩央頁岩,構造強烈,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共有地質災害點58處,災害點平均密度56.0處/100 km²。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主要分佈在三郊口鄉、沙窯鄉、後莊鄉、上八里鎮北一黃水鄉韓口、拍石頭鄉石井一邊牆嶺、薄壁鎮平句一老爺頂一帶,總面積238.9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11.9%。地層主要為太古字登封巖群片麻岩類、元古界石英砂岩,寒武系石灰岩,白雲岩,泥岩央頁岩及奧陶系灰巖、白雲岩構造發育,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共有地質災害點40處,災害點平均密度16.7處/100 km²。

地質災害低易發區:主要分佈在北部山區、山間斷陷盆地及山區與平原結合地帶、山前洪積扇地區。總面積358.1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12.9%。地層主要為寒武系石灰岩、泥岩夾頁岩及奧陶系灰巖、白雲岩,地貌為山間斷陷盆地和低山、”V”形溝谷。人類工程活動一般。地質災害點有2處,災害點平均密度0.6處/100 km²。

地質災害非易發區:主要分佈在該區南部山前平原。總面積1225.6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61.0%。地層主要為第四系黏土、亞黏土、亞砂土及砂礫石層,下伏石炭一二疊系含煤地層。未發現地質災害點。

河南省輝縣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輝縣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地質災害隱患及防治管理措施】

本區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69處,其中危害程度為重大級9處、較大級11處、一般級49處,共威脅人口2880人,威脅資產2595.1萬元。對三郊口鄉滑坡、吳村鎮地裂縫等17處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協助地方政府編制了防災預案和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區劃。確定地質災害監測點多處,初步建立了輝縣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系統。

河南省環境地質監測總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