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學習知識越多就越恐懼,淺談恐艾者現狀及應對方式

隨著現在網絡的發達,傳播知識的便捷,人們掌握艾滋病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方便,應該說有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識,人們就能夠加強對艾滋病的預防。然而在接待艾滋病恐懼的來訪者當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來訪者他們的艾滋病知識是很全面的,甚至可以說比較深入,但是他們仍然感到恐懼,這種恐懼讓他們不得不更深入地去研究艾滋病,身陷恐懼中無法自拔。

為什麼學習知識越多就越恐懼,淺談恐艾者現狀及應對方式

瞭解了很多醫學知識,還是非常恐懼

為什麼說學習的知識越多,反而更加恐懼呢?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郭老師指出:這個現象其實在醫學院最為常見,一般稱為“二年級醫學生綜合徵”,指的就是剛剛開始進入專科學習的二年級醫學生們,會發現自己得了書上說的各種疾病,一般是老師講到什麼疾病就會得什麼疾病,當然隨著學習的進一步深入,這些所謂的疾病就會慢慢消失。這是因為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是醫學知識是不繫統的,不全面的,學生們會將書上說的各種症狀都往自己身上靠,什麼頭暈、噁心、腹痛、便秘等等,結合書中的種種症狀,於是就會覺得自己可能得了書上寫的各類疾病。只有當全面地學習、系統地學習,並且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之後,才會發現診斷疾病並不是那麼簡單,不能只依靠症狀來判斷,尤其是各種疾病都往往伴隨著心理、社會的多種因素而出現多種表現,而任何一個症狀往往也都是生理、心理社會的綜合因素而產生的。

為什麼學習知識越多就越恐懼,淺談恐艾者現狀及應對方式

知識無錯,但這只是脫離恐懼的第一步

對於有一部分艾滋病恐懼者來說,他們懷著對艾滋病的恐懼心理,去研究艾滋病,對它的傳播、病毒的形態、檢驗的方式等等做了深入的學習研究,查閱各種文獻,卻還是不能擺脫恐懼,反而是越研究越恐懼。他們往往會發現醫學上沒有絕對的說法,檢測上總是說概率,即便概率到了99.999%還是不能放心,擔心自己是那個萬分之一;傳播途徑也說概率,哪個專家說不可能感染,沒有發現這種案例,於是可以安心一下,但是後來研究發現又有專家說理論上是可能的,又再次陷入恐懼之中,於是希望再多查資料再多瞭解一些,不停地檢測,不停地諮詢各種疾控專家,他們總認為,自己學習瞭解越多,就可以擺脫恐懼,這種強迫性的思維和不正確的行為方式,讓他們走到了與脫離恐懼相反的道路上,所以會越學習越走得更遠。

為什麼學習知識越多就越恐懼,淺談恐艾者現狀及應對方式

恐艾是可以恢復的

要擺脫艾滋病恐懼,需要的是專業人員的專業評估,心理恐懼問題更需要專業、系統的心理治療,如果只是看書學習,專研知識,就如同盲人摸象,看到的都是自己能看到部分,想看到的部分、自己擔心的部分。專業知識多並不意味著有正確的認知,心理的疾病的產生往往和來訪者個人的成長背景、人格特質有密切的關係,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對未來不確定的擔心是激發來訪者產生恐懼的心理背景,可能會在某次高危行為或某種情形下將這種心理問題得以暴露出來,這個時候,尋求專業幫助才是正確地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