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先生(作者/王爱芳)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先生”这个词,问过度娘才知,最早见于《礼记》的“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先生”指师长和颇有德望之人。清人黄宗羲说:先生为“先醒”、为“有文名者”,可谓对“先生”的另一总结。唐诗人胡曾的《南阳》、《彭泽》、《圮桥》诸诗中,将有德望者如诸葛亮、陶渊明、黄石公等皆称“先生”;清人陆以恬云:今人称师曰“先生”。我是“今人”,就把我的老师称“先生”吧,因为“先生”的称谓颇有些私塾味道,我是先生一个近乎私塾的弟子!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一个生活在河洛大地上的作家。他说:“我生活在河洛,也是河洛在生养着我,我只能在河洛滋养生命!”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初遇先生,先生很随和地透过车窗和我打了个招呼。先生鹤发童颜,一脸福者面相,是一个很温润的文人学者的形象。其实没认识先生时,先生的名字就已如雷贯耳,先生的作品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小说集《淡淡的忧伤》和长篇小说《洛阳铲》、《诗鬼李贺》、《远方的云》等,很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只是那时没想到机缘巧合,自己还能当先生的弟子。

先生是个儒雅风趣的人。偶然的机会认识先生后,见识了先生的坦率和直爽,加上自己也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爽快之人,我们聊得很是投机。谈论中,先生一点也不做作,没有“大家”的架子,平易和善,爱开玩笑,对一些关于文学专业问题的看法更是独到,先生口中的“滋养生命”生活理念更是我所向往的。在交往中,感觉到先生个性张扬,豪迈。自认为自己对文学还是有一点小情结的,能知遇先生,得到先生认可,心里也有一丝惬意。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先生一直教导: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生命,为生命喝彩!在生活中大可不必那么的中规中矩压抑个性,要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先生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不追名不求利,唯一的挚爱就是创作。先生写作态度极其认真,有次和先生一起改稿子,亲眼目睹了先生的“疯狂”,对写作的投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先生时而在电脑里快速的打字,时而大声地念着书写的文字,时而陷入深思揣摩着文字的准确性和顿悟语境的合理性。我在一旁一边默默观察先生的写作状态,一边看书,等先生写完自己的“情节”回到现实中来,才发现我的存在。先生趁机一番现身说法,说写作大多时候会让自己沉浸到文字中,忘了周围的一切,写谁就是谁。听着先生的言语,看着先生的状态,我理解了先生的成就从何而来。

先生是个极其有爱心善良的人。原本我对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已经漠然,感到自己的力量很是微弱,仅是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在和先生出去实地采风时,每每遇到一些弱小的老者和无人照管的幼童,先生总是神情凄然,尽力帮这些妇孺老者后,又表现的很是畅意。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司卫平老师和中国戏剧评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佩伦合影

亲眼目睹了先生助人为善的一幕。那是和先生一起拍摄作品需要用的插图。我在拍摄,刚开始先生在一边指导着该怎么拍,应该拍出什么样的效果。我用心的拍摄着,过了一会才发现习惯说教的先生怎么静默了。抬头看,才发现先生早已不在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四处寻找,才发现在不远处,先生正在弯腰帮一个带孩子的妇人在拽菜籽。热辣辣的阳光下,先生微胖的身子费力地勾着,脸上虽挂满汗珠儿,可内心满满的快乐还是从先生的笑容中流露出来。后来在回县城的路上才发现先生的手被菜籽杆扎破了,可先生却毫不在意。先生惬意的是能帮别人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情。

还有一次,陪先生去乡下赴一个采访的约,在那个村子的路边遇一卖杏老者,先生就过去和老者攀谈。在聊天中得知老者已经七十多岁,孩子也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自己和老伴带俩孙子艰难度日。老人是偏瘫后遗症,老伴去年得了脑梗,但现在还在身后的杏园里摘杏。我和先生在杏园里看到了老者的老伴,七十多的老人踩着梯子趴在高高的树上。那一幕是十分危险的,先生扶着梯子劝老人下来,可老人却很无奈地说:没法儿啊,得生活!先生的本意是买杏,却只是拿了几斤杏,直接掏出一百块钱给了老人。临走的时候,很认真地留了自己的电话,让老人如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打他电话;并承许老人孙子的学费他也可以帮助。走出杏园时,我看到先生流泪了,他感叹说:“唉,这才是现实的生活,不易啊!”

平时,先生的眼光是犀利的,但此刻却是那样的柔软,他用他人性的善良和作家的悲悯情怀,让我也感受到了一份温暖。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司卫平老师和著名制片人李静歌合影

先生对待朋友更是坦诚和用心。先生认为生命中真正的友谊是坚不可摧的,超越利益的。只要自己付出真心,朋友是可以感知的。真正的友谊不是貌合神离,而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人。精神同步,灵魂的相契。前不久,参加老黑姐的感恩答谢会,在会上,先生是知名作家,却很是低调,谦诚,在和老黑姐的眼神交流中我也看到了他们之间对彼此的信任和赞赏。回来时刚好和先生之前的弟子李白粉老师一路,李老师谈起先生更是心存感激。一路上李老师和我谈了一路先生的好,说先生不仅写作上帮她提高,生活中也是倾力相助。当聊到了一次登山,说先生不顾自己劳累,替她背孩子上山,最后先生自己累得腰疼大半天直不起来时,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先生的好,一个多小时的路李老师也没说完。

先生爱好广泛,奇特。先生爱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坐在洛河边的石滩上晒太阳;先生爱捡石头,自己钻研,摸索出一套挑拣奇石的方法;先生爱喝茶品茶,在喝茶中回味琢磨自己的作品人物;先生喜欢三五好友“把酒话桑麻”;先生喜欢吸烟,有次问先生“每天得吸几包烟啊?”先生伸出俩手指,我吃惊地吐了一下舌头。

先生是个好先生。在写作上我比较随意,粗心,随之也犯好多错误。可先生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耐心的帮我分析,循循善诱,给我讲方法技巧。先生亦师亦友,是懂得倾听学生意见的合作者。先生博学在写作中有一定的成就,但我与先生时有争论,脾气急的我争不过先生感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而郁闷不说话时,先生会鼓励我;偶尔说到点子上,先生也会大赞一下。先生教我,要学会争论,敢于争辩,争辩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鼓励我和他多辩论别气馁。

先生是个善于琢磨勇于创新的人,在写作中先生不仅对我严格要求,对自己更是严厉。听先生无意说起自己创作《诗鬼李贺》时,为了证实一个小细节,本可以打电话询问即可的,可创作态度严谨的先生怕出错,就亲自跑到上海去取证,先生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得先生的作品总是很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深刻在读者的心目中。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司卫平老师带女儿和冯仑合影

先生更是个性情中人,做人处事很是低调。去年,先生受中国商界大佬冯仑的邀请,赴上海参加由其主持,由爱奇艺网精心打制的名牌节目“冯仑风马牛”论坛。冯仑是御风资本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民生银行创业董事。当然不止这些,他所发射的风马牛一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全景卫星,中国第一颗私人卫星。能进入冯仑的视野,被邀请做全球性的文化节目,按说先生是应该恣意宣扬一回的,但先生淡然处置。人家为他订飞机票,他说高铁就行了。自己掂个包就去了。回来之后也不像他人做大肆宣传,节目出来还是大家在电视上发现,纷纷打电话问先生,先生则哈哈一下,只说了句:“这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就上一论坛嘛!”在先生眼中,自己的写作、写出好作品,这才是最大的事情!

“人无完人”,先生直率、真性情,遇事不遮掩,这让先生在言语上“冒犯”一些人。尽管直脾气的先生在生活中有“小瑕疵”,但瑕不掩瑜啊,先生的天赋和对待创作的态度让先生依然闪耀着光辉。

越恣意越精致,愿先生在创作中滋养生命!

越努力越幸运,愿先生在创作中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圆满!

(来自: 昌谷驿站王爱芳)

我的先生是司卫平

作者简介:王爱芳,网名丫头。酷爱文学,有感而发,一直默默书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人和事,钟爱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