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終將戰勝歧視,澳大利亞「被迫」向華爲開放5G市場?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考慮到華為在5G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也為了限制愛立信和諾基亞的日漸“坐大”,澳大利亞政府將“收回成命”,向華為開放5G市場,至少允許華為競購網絡中不敏感的部分。

眾所周知,過去很長時間裡,在對待華為的問題上,澳大利亞一直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只要美國在對待華為問題上有任何言論,澳大利亞都會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複述”,而它們的說辭總是千篇一律——採用華為的設備可能會造成影響國家安全的信息風險。但背後的原因、證據卻從不出具。

實力終將戰勝歧視,澳大利亞“被迫”向華為開放5G市場?

就是美國和澳大利亞這種近乎“欲加之罪”的做法,導致華為的電信設備產品一直沒有進入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市場,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國家市場,華為以絕對的實力(包括產品質量和價格優勢)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獨佔鰲頭,尤其是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而哪怕在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大本營歐洲大陸,華為的影響力也非同小可。

其實華為的缺席,無論是對華為本身,還是對美國、澳大利亞的電信市場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損失。先談華為的損失,美國電信市場是除中國以外全世界最大的電信市場,只要能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也就意味著鉅額的營收和利潤;另外,美國運營商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全球運營商的標杆,其在供應商上的選擇具有巨大的示範效應——“連verizon和att都選擇的供應商肯定錯不了”,一旦打入美國市場,這對華為拓展其他國家市場有很大的助力;最後,美國電信設備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也是競爭最充分的市場,華為老大任正非多年前就曾經說過,沒有在美國市場上經歷過激烈競爭錘鍊的產品都難言成熟,最近幾年華為頻頻發聲要進入無人區,將面臨創新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缺席美國市場,也就意味著缺席了全球最新的需求和最新的技術應用,這對華為的創新也是一種負面影響。

而華為的缺席,對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電信市場也是一筆很大的損失。華為模式已經被驗證為成功的設備供應商的運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無論是產品的質量、售後運維的效率,還是產品的性價比,都得到保障,華為也是憑藉著這兩大優勢在世界各國市場拓展上無往而不利。華為在這兩個國家的缺席,就意味著這兩國通信行業無緣享受到高質量、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這絕對不是自高自大的說法,在電信行業中一直流傳著一則故事——

“從前在遙遠的太平洋中央有一片大陸叫澳大利亞,那邊對通訊企業而言簡直是天堂,運營商服務賊貴,然後買愛立信的東西賊多,然後愛立信澳洲的業績賊好,只要不停製造“安全”相關的話題不讓中國公司進來就好了。在這樣狀態下,員工賊舒服,大家的共識是,加班太多,太慣著客戶,其實是把行業作死了,今天你一個星期解決問題,明天客戶就讓你3天解決,再下次一天不出結果都不滿意。”

根據愛立信2017年財報,愛立信2017財年營收約合255.92億美元,較上年繼續下降10%,但是,愛立信在澳大利亞的銷售額繼續穩步增長,增長率超過10%,是愛立信全球所有地區中唯一銷售額、營收和利潤取得正增長的地區,其他皆墨。為什麼愛立信在全球業績下滑,並多次陷入裁員、變賣固定資產的大背景下,在澳大利亞卻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績?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種種原因,華為一直沒有大規模進入澳大利亞的通信設備市場。

所以,回到前文,此次澳大利亞政府考慮向華為開放5G市場,實質上可以理解為一種不得為而為之的行為。

在過去差不多十年時間裡,澳大利亞電信市場在沒有華為參與的情況下,一直處於愛立信“獨家經營”的狀態,而這兩年隨著諾基亞在通信設備市場的壯大,澳大利亞電信設備市場變成了“二龍戲珠”,而澳大利亞就是那顆珠子,一直被兩條霸王龍戲弄,基本沒有多大的話語權和議價空間。而5G興建在即,如果澳大利亞堅持在沒有全球最大網絡供應商(華為)參與的情況下繼續建設5G,當地的運營商將處於兩大歐洲設備商(愛立信和諾基亞)的擺佈之下——這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投入和缺乏質量和運維保障的產品和服務。

所以,此次澳大利亞政府開始考慮在5G核心網絡和傳輸方面引進華為,這是其“自救”的做法,是不得不為的事情,同時也是明智的選擇。而對於華為而言,能夠進入從來沒有進入過的新市場,絕對是靠實力贏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