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崇禎南遷,會發生什麼,拭目以待(一)

我們現在假設一下,崇禎皇帝如果南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1644年年初,崇禎終於被朝中主張南下的臣子說服了,決定南遷大明的陪都南京 ,在南方大明的餘威尚在,崇禎皇帝的地位也極其正統,並沒有出現歷史中的諸王爭位的局面,崇禎皇帝和南下的臣子們利用南京現有的內閣系統很快就將南方的資源力量整合了起來。南京本來是大明開國時的國都,不過後來朱棣篡位奪國,將國都從南京遷到了他的老本營北京,而南京的一大套系統,他也不想浪費,於是就保留了下來,作為陪都。除了皇帝之外,南京的內閣、六部皆與北京相等形式,目的就是為了防範蒙古人捲土重來,從而設置的一套應急系統,一旦出現山河危機之時,大明的權力中心就可以轉移到南京,因為有這套系統的存在,一旦出現問題明朝可以平穩、毫無障礙地轉移權力中心

假如崇禎南遷,會發生什麼,拭目以待(一)

而北京則被李自成給佔據了,吳三桂帶領著他的數萬關寧鐵騎防守在山海關,將清兵死死地在拒守在了關外,絲毫無法寸進,李自成無法忍受南方和山海關的腹背受敵,於是先決定解決距離自己最近的吳三桂,當他帶著20萬大軍準備攻往山海關的時候,吳三桂同樣面對著一個腹背受敵的危機。關內有闖王的軍隊,山海關外又有30多萬的八旗軍虎視眈眈,若是敵人都在關外的話,憑藉著山海關的地利格局以及關寧鐵騎的威猛吳三桂尚且沒有這麼大的壓力,但是李自成是從後背襲來的,這就超出了吳三桂的承受範圍。

假如崇禎南遷,會發生什麼,拭目以待(一)

歷史中的吳三桂為了保命本來只能選擇投靠清軍,因為李自成只想讓他死,而這個時候吳三桂多出了一個選擇,崇禎皇帝還沒死,大明已經轉移到了南方,他還可以帶著他的數萬關寧鐵騎趕往南方勤王。做好決定的吳三桂整合好隊伍,在離開山海關之前,他打開了關門,因為素日的仇怨使得吳三桂在走之前也不打算讓李自成好過,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引虎入城,讓兩虎相爭,這樣還可以為在南方的大明減少一些敵對的威脅,多出一些生機清軍在入關後所向披靡 ,沒有了山海關的阻擋李自成等人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很快就被他們給滅了,滅了李自成之後,清軍進入了北京,建立了根據地,然後以北京為中心,將長江以北的的國土紛紛收入囊中,而南方的大明因為崇禎皇帝的南遷,所以沒有了歷史中的各種政權的疊出,南方從而可以統一整合起來,眾志誠誠,把清軍死死的拒在了長江以北。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假如崇禎南遷,會發生什麼,拭目以待(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