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說起李世民與朱棣,一個是通過玄武門之變除去了自己的競爭者,向自己的父親逼宮,一個是通過靖難之役登上了大寶,同樣都是起兵謀反,一個殺了兄弟,一個逼死了侄兒。為什麼唐太宗就敢向自己的親爹造反,朱棣就不敢呢?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目前有種說法就是說,明太祖殺伐決斷,手握大權,而李淵優柔寬厚,皇權旁落,明太祖比李淵厲害。而唐太宗手握兵權,心狠手辣,朱棣穩重謹慎,持正守中,唐太宗比朱棣厲害。此消彼長,因此唐太宗敢向親爹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親爹造反。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不過,這樣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朱棣為什麼要造反?李世民又為什麼要造反呢?

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朱棣想都沒想過要造反。朱元璋對大臣們很刻薄,利用了"洪武四大案",處置了不少開國功臣。在所有開國帝王中,他是殺元老功臣最厲害的一個皇帝。但是,他對他的兒子們非常不錯,把他的兒子們都封了王位,給予他們很大的特權和優待。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從西漢開始,中央政權一直在打擊藩王的存在,一直在試圖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到了唐宋元的時候,可以說,藩王的問題基本上不存在了。皇帝當然要封自己的兒子、兄弟及親戚為王,但一般都只是讓他們當富貴閒王,不會讓他們管事,也不會讓他們去封國。所以唐宋元這些朝代,都沒有藩王作亂,都沒有削藩這樣的事發生。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朱元璋對他的兒子們很好,把之前廢棄的制度又撿起來(當然和西漢、西晉那時候的藩王概念有區別),目的就是,讓他的兒子們大家都享有坐天下的感覺。對於明成祖來說,他更不可能造自己爹的反。因為他是朱元璋兒子中最能打的那個,朱元璋長期和他浴血奮戰,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朱元璋把他放在邊關,專門讓他對付蒙古人,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可以說,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從來就沒想過要造反。甚至後來,如果建文帝不是已經準備對他下手,他也沒想過要造反。

李世民的情況和朱棣不太一樣。前面說了,唐朝的王都是富貴閒王,沒有明朝那麼大的權力,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封國。因此,當李淵稱帝后,李世民就將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落差。他在打江山時候擁有的一切,包括軍隊,包括那些追隨他的集團成員,都會很快失去,他的未來,除了還有一個"王"的稱號外,其它都不再屬於他了。因此,李世民遲遲不願意放棄手中的這些特權,就是承受不住這樣的落差。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這個道理,太子李建成也是明白的。所以,他對唐朝已經建立後,四海之內已經太平後,唐太宗仍重兵在握,還有那麼一大幫擁泵者非常不滿。他不願意等到李淵去世後,再向李世民動手。那時候,李世民已經坐大,動手也搞不定了。更何況,當李世民重兵在握,身邊又有那麼多人才的時候,太子之位會不會一直在自己屁股底下,自己將來會不會當上皇帝,都無法確定。所以,李建成不得不動手。

同樣都是謀反,朱棣怎麼就不敢造自己親爹的反?

而李建成一動手,李世民便先下手為強,率先把太子先幹掉。除掉太子之後,就面臨著要受到他爹處罰的問題。(李淵也不可能不處罰李世民,不處罰,完全無法向天下交代)。要想不受李淵的處罰,唯有讓他爹提前退休當太上皇,自己當皇帝。這樣一來,天下都由自己說了算,也不可能承擔啥責任了。

由此可見,朱棣不是不敢造親爹的反,是不會。唐太宗不是敢造親爹的反,是迫不得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