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兒子與爸爸、下篇

五則

兒子8歲的時候,特別頑皮。居然跑去和大孩子打架。傷痕累累,回到家後大哭不止。

“兒子,覺得委屈吧”。

“委屈。”

“心裡是不是有一團火發洩不出去。”

“對,兒子生氣的大聲回答道。”

“那你想怎麼樣,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我明天要找磚頭,從背後去打他。”

“嗯,我看行,明天爸爸幫你準備好磚頭。還有其他什麼需要準備的嗎?”

“爸爸,你給我準備把刀,我要從他背後給他一刀。”

深度好文,兒子與爸爸、下篇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給你準備,行吧。於是上樓去了。”

在支持與理解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漸漸平靜下來。大約過了20分鐘後,我從樓上搬了一大堆衣服及棉被下來。

“兒子,你決定了沒,用刀還是用磚頭。”

“爸爸你拿這些東西幹什麼呀?”兒子不明白怎麼回事。

“兒子,是這樣的,如果明天爸爸和你一起用磚頭把他打傷,警察就會把我們抓走的。到時候我們可能會在警察局住上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我們是用的刀的話,我們可能會3年都在那裡待著了。”

“啊,要這樣哦。”

“對啊,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我們要尊法守法。”

“那爸爸,算了吧,我們不去這樣做了。”

“兒子,你不生氣了?”

深度好文,兒子與爸爸、下篇

“不生氣了,我也有不對的地方。”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孩子學會了選擇和代價的意義。

六則

兒子9歲上四年級,數學考試不及格。回到家悶悶不樂。

“怎麼啦,沒有考試好,還給我們臉色瞧了。”

“哎數學老師很討厭的,不想上他的課。”還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深度好文,兒子與爸爸、下篇

“哦,有多討厭,讓爸爸也感受感受?”

“。。。孩子說了很多,總之他也不喜歡我。”

“哦,別人喜歡你,你就喜歡她,別人不喜歡你,你就不會主動去了解別人了,這說明你是個主動的人還是被動的人呢?”

“是個被動的人!”孩子回答說。

“是大度的人,就是強者,還是小氣的小人,做弱者呢?”

“是小氣的小人,弱者?”

“那你想做什麼樣的人?”

深度好文,兒子與爸爸、下篇

“當然是要做大度的強者,做男子漢。不管老師喜不喜歡我,我都要尊敬老師。做最棒的學生。”

孩子第二天就高高興興的上學去了,數學成績也提高了很多,並且也知道,做人要有寬闊的胸懷。

七則

兒子十歲的時候,喜歡玩遊戲,媽媽怎麼也管不了,屢教不改。

“兒子,聽說你每天玩這個?”我指著電腦上的遊戲。

“嗯,低頭,承認。”

“每次玩完了你有什麼感受嗎?”

“覺得又浪費了好多時間,空虛,沒勁,自責,無聊。”

“那為什麼你還要玩,控制不了自己是不是?”

“是的,爸爸,就是這樣的。”

“那這樣吧,爸爸幫助你,我給兒子找來一個錘子,說,孩子,砸了它。”

深度好文,兒子與爸爸、下篇

​“爸爸。”孩子驚訝的看著我。

“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是不能沒有兒子。”兒子看我是非常認真的。

兒子哭著把電腦親手給砸了。

從此,孩子懂得了什麼叫做原則,沒有原則的人還能有什麼大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