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墜樓,真的是因爲抑鬱症嗎?

3月26日,武漢理工大學一在讀研究生在校內墜樓身亡。讓人心痛的是:一個家庭含辛茹苦培養出的大學生,瞬間隕落。如何處理好師生關係,如何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值得我們深思。

據微信公眾號南方都市報報道,3月29日,有網友爆料,其弟陶崇園系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研三學生,3月26日早上7點半,陶突然墜樓身亡。隨後事件被證屬實。

有人說他可能是因為患有抑鬱症而墜樓的,但結果真假未知。

那麼你知道抑鬱症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嗎?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具體表現為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3%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鬱症。

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張國榮

徐行、李曉、羅賓·威廉姆斯、喬任梁等

。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5.軀體症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抑鬱症危害很大,如何預防呢?

1,堅持鍛鍊,特別是早晨時期的鍛鍊,很多抑鬱症患者有行動遲緩、邋遢、懶惰的狀況,長期這種狀況不僅嚴重損害身體機能,更會加重抑鬱症患者消極、負面情緒。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空氣可以說是一天當中最清新的時刻,它可以充分調動人體潛能活化身體細胞,當身體放鬆了,內心也慢慢就會放鬆下來,情緒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緩解。

2,外出交際,抑鬱症患者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不如他人、什麼都做不好等負面症狀,這些感受導致他們興趣匱乏、遇事退縮、減少社交活動、封閉自己,這使得抑鬱症者處在惡性循環之中,不斷的強化了自我症狀。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前提必須強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朋友,參加社會活動或出去旅遊,儘管開始內心會很痛苦,但是隻要堅持一段時間後,負面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部環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會重燃起來。

3,冥想法,冥想是身心靈脩習的一種很好行為,現在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心理治療和心靈成長活動中,冥想可以減少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有規律地練習冥想會增強意識,有助於抑鬱症患者獲得啟迪。

4,整理感受,抑鬱症患者更多時候是沉浸在自己的消極感受中,雖然在他們的認識層面上有時也認為自己的想法或情緒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仍是無力擺脫,要想真正轉變這種認識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整理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無論是多麼荒唐的或者在你認為是可笑的,你所要做的就只是完整的把它整理在筆記本上,不要急於去分析它、認識它,你可以在鍛鍊或者身心狀態有所緩解之後,再去看它,要知道,只是去看不必分析,因為這不是鍛鍊你分析和認識的能力,你也不缺乏這種能力,而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5,閱讀書籍,開卷有益,多閱讀一些心理學、哲學、包括道家、佛學方面的書籍,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對自身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超越過去的思想侷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