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補短板:投什麼?錢從哪來?

基建補短板:投什麼?錢從哪來?

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劉琳

“補短板”正在成為各地各級政府經濟工作的關鍵詞。

8月2日,貴州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提出,要積極主動精準對接、深挖潛力,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保障必需項目的資金需求,確保基本民生和脫貧攻堅支出。

時隔一週,8月9日,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信息顯示,盤縣至興義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於近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貴州省政府聯合批覆,標誌著貴州省市州所在地“市市通高鐵”項目全部獲批建設。

貴州地貌複雜,近年來在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領域不斷髮力,最新鐵路項目的獲批,更是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一個體現。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

在這樣的政策部署下,貴州加速推進基建的舉措並非個例。進入8月後,山東、江西等多地先後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穩投資抓手

對於當前經濟運行,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用“穩中有變”予以概括,“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會議對“變”字給出了這樣的解析。

僅從內部環境來看,新問題新挑戰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4%和6%,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祝寶良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雖然同比下降,但總體趨勢保持平穩,並且從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來看,其增幅呈大踏步提升的趨勢。

“內部經濟環境中,更為嚴峻的問題體現在投資上。”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說。曾任職於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他梳理歷史數據後發現,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6%的同比增幅落在多年來低點,“這可以說是目前宏觀經濟形勢出現的最大變化之一。”

面對變化,穩中求進仍然是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的工作總基調,會議要求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從內部環境來看,“消費增長總體平穩,而且消費的持續增長不能憑空出現,要以穩定的就業和不斷增長的收入水平做基礎,這二者又依託於投資的增長和產業的發展。”王軍說,“因此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投資就成為重要選項。”

投資細分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4%,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2個百分點,而民間投資參與較多的製造業投資也呈現較好的局面,2018年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長6.8%,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

掣肘之處則主要體現在基建領域,2018年上半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幅僅7.3%,而去年同期水平為21.1%,增幅明顯收窄。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2017年以來金融嚴監管影子銀行融資,再加上2018年上半年地方債發行、中央財政劃撥節奏較慢等因素,導致2018年上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幅下滑。

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降低,正是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一個重要背景。基礎設施建設兼具穩投資、精準脫貧攻堅戰、汙染防治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等多重屬性,既可以調動內需,又能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下半年確保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的重要抓手。

王軍認為,面對更加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未來經濟政策在短期加強需求調控,中長期應繼續通過改革手段深化供給側結構調整。

基建空間幾何

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意味著2018年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基建投入將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曉河表示。

據記者瞭解,交通運輸領域將成為未來基建補短板的一個重頭戲,並與精準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集中發力。

從2018年上半年情況看,交通運輸領域的基建投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比如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高速公路完成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2.8%,明顯高於基建投資整體增速,但農村公路完成投資同比增長僅為1.8%,普通國省道、水運建設在全國範圍則出現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13.2%和9%。從不同區域來看,東部地區情況較好,國家發改委網站數據顯示,東部地區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6.1%,中、西地區完成投資分別同比下降0.2%、7.9%。

這一情況在下半年以及未來幾年預計都將有所改善。5月30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農村公路、貧困地區公路建設成為重點,該計劃提出力爭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到2020年貧困地區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並基本完成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的安全隱患治理。

此外,鐵路仍將持續成為交通基建重點,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高鐵、地下管廊的建設。仍以貴州為例,貴州省發改委近日表示,2018年貴州省還將建成銅仁至玉屏高鐵,2019年將建成貴陽至成都高鐵和六盤水至安順高鐵、貴陽市域快鐵環線,貴陽至南寧等高鐵將加快建設。

“道路建設和改造需要一定週期,這些計劃將從下半年開始帶動投資。”馬曉河說。7月23日,交通運輸部召開半年工作會,提出下半年要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夯實項目儲備,爭取做到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基建投資與汙染防治攻堅戰、精準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和改善民生結合,將使農村電網、水利、節能環保等設施建設成為補短板的另一重點。此外,雄安新區、海南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建設,也將撬動基建投資。

最近一個月,國家發改委投資司組成調研組,分赴河南、湖北、江西、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開展基礎設施投融資實地調研,並圍繞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創新,開展專題研究。從行業來看,除交通領域外,水務與園區開發,正是主要調研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補短板不侷限於交通運輸、水利環境等基建項目,也包含信息服務業等“新基建”,創新經濟、新動能也將是補短板的重要抓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製造業投資雖然增幅較為樂觀,但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13.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4個百分點。“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的發展,信息通訊等基建必不可少,這也將成為下一步我國基建增長的一個看點。”馬曉河說,與民生有關的投資需求也將有持久生命力,新的需求正在不斷湧現。“比如中心區公共軌道的建設與升級,新老城區綜合管廊、立體停車場、充電樁的建設等等。”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說。

保障政策護航

基建投資任務繁重,不過宏觀經濟政策仍強調“穩”字當頭。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7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不僅提出“穩金融”,還指出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

那麼未來基建補短板,融資需求如何解決?據記者瞭解,下半年政策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獲得資金支持,將有多個途徑。

從財政政策層面來看,加快地方政策專項債券的發行將是一項有力支持。今年前7個月,我國地方政府共發行專項債超過5000億元,相比全國人大批准的全年1.35萬億元的額度,尚有約8000億元規模有待年內釋放。這意味著,作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和資金籌措途徑,下半年專項債發行將提速推進。此外,在財政部PPP中心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的背景下,下半年PPP投資預計將提速。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與項目緩解資金飢渴。

從貨幣政策層面來看,金融機構可能對一些融資平臺的在建項目提供“託底性”的資金保障。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

“這可以理解為有兩層含義,一是融資平臺公司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等資金支持,二是這種保障只是託底,避免工程爛尾,絕不是指全面刺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徐洪才說。

此外,在上半年增長勢頭突出的民間投資,也將成為下半年補短板的一項資金來源。“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馬曉河說,“這就需要進一步深化投資領域的放管服改革,這樣才能進一步調動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再壓減一半”的要求。近日,住建部相關人士表示,改革重新梳理設計了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大力推行並聯審批,扭轉審批一個項目要跑十幾個單位的局面。

2018年5月,全國有16個地區已經開展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的每個審批階段要確定一家牽頭部門,由牽頭部門組織協調各相關部門開展審批,並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按照改革時間表,2018年試點地區審批時間要由目前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並在2019年將試點推開至全國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