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祕密」?

醬香型白酒的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仁懷本地產的高粱。

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厚、澱粉含量高,經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後就被榨乾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那麼要完成七次取酒的過程中,需要哪些步驟呢?下面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整個生產工藝歷時一年,最終形成七個輪次的基酒,七次取酒缺一不可,否則無法我們引用的醬香茅臺酒的合格標準。

那麼,到底是哪七次取酒呢?

答案:一輪次、二輪次、三輪次、四輪次、五輪次、六輪次、七輪次。是的,釀酒工人們就是這樣稱呼的。一粒幾乎整粒的高粱,經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就這樣反覆折騰,才有這七次綻放。

茅臺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第一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略有生糧味、澀味,微酸,後尾微苦

酒精度數:≥57%

第二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味甜,後尾乾淨,略有酸澀味。

酒精度數:≥54.5%

第三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尾淨

酒精度數:≥53.5%

第四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後味長

酒精度數:≥52.5%

第五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微黃,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後味長,略有焦香味

酒精度數:≥52.5%

第六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微黃,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有焦香味

酒精度數:≥52%

第七輪次·醬香基酒

品評特徵:無色透明,微黃,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後味長,焦香味重

酒精度數:≥52%

茅臺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如果您認為這樣就完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每個輪次還根據每次出酒的特性,分為三種典型酒體,分別是:醬香、醇甜、窖底

最後根據品質進行一等、二等、三等評級。就這樣分輪次、分酒體、分等級,裝在酒罈裡貯存3年以上。最後由茅臺首席勾兌師坐鎮,經過茅臺酒複雜的勾兌工藝,勾調出具備“幽雅細膩”風格的茅臺酒。

茅臺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有部分不瞭解茅臺的人們宣傳“原漿酒是好酒”。但專家指出:原漿難有好酒,好酒都是勾兌的。有觀點認為:原漿酒不宜過分炒作,不然一旦氾濫成災,對白酒行業將是一個巨大的傷害,也最終造成對消費者的傷害。反正茅臺酒沒有原漿一說。如果不經過勾兌茅臺原漿酒的口味也難以取悅於消費者,達到今天白酒行業領頭羊的成就。

那,糧食酒是好酒了吧。又錯!食用酒精勾兌的酒,也是糧食酒,只是先用糧食發酵成純酒精而已。他們的區別,一個是固態發酵,傳統白酒工藝;一個是液態發酵,現代新工藝。但如果是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那就是假酒無疑了,水平好的勾兌酒者雖然也能達到掛杯的效果,香味也有一定的高度,但是喝了這種酒是會出事的。食用酒精裡不含有對人體有毒的苯類和甲醇。

茅臺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如果您認為茅臺酒僅僅是七個輪次的基酒隨意組合而成,那就小瞧茅臺的勾兌藝術了。依據不同輪次、不同酒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度可以分為100種基酒組合。最後由茅臺首席勾兌師坐鎮,經過複雜的勾兌工藝,勾調出具備“幽雅細膩”風格的茅臺酒。

茅臺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如此匠心繁複,茅臺酒方有1000種香味香氣物質,可謂是渾然天成。這一切的基礎,就在於“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可謂之七次精釀。天若不愛酒,又為什麼會有茅臺呢?

茅臺七次取酒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更多茅臺資訊請關注頭條號 國 酒 鑑 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