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2015年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相信很多人記憶猶新,羋月的原型——秦宣太后,以太后之尊“垂簾聽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大大發展了秦國的國力,於公元前265年去世。

同一年,趙國也有一位太后去世,她便是趙威後,又稱孝威太后,而他的倆孩子,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又是長平之戰秦趙兩國的最高決策者,歷史總是這樣,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

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說起趙威後,執政趙國時間雖沒有秦宣太后長,執掌趙國朝政只有短短三年的時間,但其一生有兩件事足以讓她在史書中有一席之地,一是“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二是“觸龍言說趙太后”。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趙孝成王繼位,因其年幼,便由目前趙威後執政,稱之為趙太后。讓我們先從“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說起,看看她是一位怎樣的太后。

1

《戰國策》中記載,有一次齊國派遣使者出使趙國,帶來了齊王的問候書信,使者把信交給了趙太后,誰知趙太后把書信拿在手上,就是不打開。上來就問使者“你們齊國的收成好嗎?”還沒等使者回答,接著再問“齊國的老百姓生活的怎麼樣,是不是安居樂業,吃的飽穿得暖?”緊接著才問“齊王身體怎樣,近來可好?”

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這連續三問,齊國的使者聽了之後,有點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而且還不高興了。估計使者當時心裡犯糊塗了,想著這趙國的太后是不是傻了,怎麼會問這樣的三個問題。

於是使者便板著臉對趙太后說到:“我奉齊王的命令,千里迢迢來出使到趙國向太后問好,可您到好,齊王給你的信都不看,一上來就問我們的收成好不好,百姓好不好,最後才問齊王好不好,哪有您這樣的,先關心卑賤再關心尊貴的。”

趙太后一聽,便義正言辭的對使者說道:“話可不能這麼說,如果沒有收成,沒有糧食,你們吃什麼,用什麼,還哪來的百姓,如果沒有百姓,還哪來的齊國和齊王。收成和百姓才是根本,是一棵大樹的根,哪有不先關心根本,而去關心末梢的的道理,這不是捨本求末嗎?”(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這話一說,使者當即傻眼了,估計心裡想:“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接下來,趙太后又對使者發問了,

你們國家的鈡離子、葉(音she)陽子、嬰兒子這三個人都還好吧,他們扶恤百姓,救濟窮人,勤儉持家,孝敬父母,這是在幫助齊王照顧百姓,治理好國家,為什麼齊王不接見他們,不封他們官做,成就他們的功業呢?

而另一個叫於(音wu)陵的子仲人品差,上對不起君王,下管不好自己的家,橫著又不能使國家和諸侯交好,總之這個人上下左右都不好,你們齊王為什麼還不殺他呢,這不是讓百姓心寒嗎?”

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這一連串的問題,句句切中齊國的要害,鏗鏘有力,使齊國的使者毫無招架之力。在這件事中,可以看出趙太后雖然是一個女子,在當時那樣一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代,一個女子居然已經有“民貴君輕”、“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的理念”,真是難能可貴,不得不令人敬佩。

兩千多年前的趙太后就已經明白——以民為重,以民為主,親近賢人,遠離小人才能使政治清明,國家長治久安,不得不說她是一個深明大義,有能力和才幹的執政者。

2

第二件便是“觸龍言說趙太后”。在這件事人,有人認為趙太后有點蠻不講理。但其實並非趙太后蠻不講理,而是沒有遇到觸龍這樣懂得說理的人。

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話說秦國和趙國長年交戰,兩國算是世仇了。大約在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剛去世,年幼趙孝成王繼位,由趙太后執政,正是趙國政權新舊交替之際,秦國覺得正是進攻趙國的好時機,於是派兵遣將,閃擊趙國。

眼見秦國來勢洶洶,於是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回覆趙國,出兵沒問題,但必須要讓趙太后的愛子長安君來齊國旅遊做客,說白了就是當人質。

這可讓趙太后犯難了,於是大臣們極力勸說趙太后,說來說去都是些“為了國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一類”的高談大論。趙太后聽都聽煩了,敢情千里萬里送去當人質的不是你們的孩子,站著說話不腰疼,很生氣的放出話來:“誰再說送長安君去齊國當人質的事,老孃就朝他臉上吐吐沫”。

《戰國策》中的原話是這樣的:“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著,老婦必唾其面。”老孃堂堂太后,拿你們沒辦法了是吧。大臣們一聽,得,要是真被太后吐了口水,面子往哪擱,眼看秦軍來勢洶洶,只能乾著急。

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這時候,老大臣觸龍出場了。太后板著臉,等著觸龍來見她。一看觸龍老態龍鍾,跑著小碎步,慢慢的來到自己面前。觸龍一上來壓根不說送人質的事,而是先向趙太后請罪。

“老臣有罪啊,人老了,腿腳不利索了,跑不動了,所以很久沒來看您了。自己又總擔心太后您的身體有什麼不適,所以就來看望您,給您請安了”。

這開場白,比那些一開口的就大道理的大臣高明不知道多少倍。趙太后一聽,說道:“我很好,去哪都是坐專車,不用走”。

觸龍問:“您每天吃多少飯啊,飯量沒減少吧?”趙太后答道:“吃點稀飯罷了”。觸龍接著說:“我現在特別不想吃東西,只能勉強散散步,這樣稍微能增加點食慾,感覺腰也不怎麼酸,腿也不怎麼疼了。”趙太后說:“這我做不到”。

這哪像一個太后和大臣在聊國事,明明就是兩老人在嘮嗑,嘮家常。聊到這,趙太后原本板著的臉也就開始放鬆了。一切都按著觸龍的套路走。觸龍接著說:“我最疼愛我的小兒子,可是又不成才,於是想來找太后走後門,給他一個官衛士的職做做,來保衛王宮,也就是保衛太后你。”

趙太后說:“沒問題,兒子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就是希望在我還沒到土裡前,先託付給您。”

太后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回答道:“那可不,比你們女的還疼愛。”

趙太后這下徹底順著觸龍的套路走了,笑著說:“你錯了,我們女的才更愛小兒子。”接下來觸龍從趙太后已經出嫁的女兒說起,“太后您每當祭祀的時候,都要為自己的女兒祈求,希望女兒生育的子女都能一代一代的享受尊榮。”趙太后一聽:“這是當然,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啊!”

羋月同一時代的她,也曾是垂簾聽政的太后,卻鮮有人知

緊接著,觸龍亮低牌了,“既然是為了自己的子女好,那太后給長安君的安排就缺乏遠見了,太后可以想想,

現在長安君在趙國地位尊榮,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對國家卻沒有一點點功勞,這說的過去嗎?一旦您去世了,長安君沒了靠山,還怎麼在趙國立足呢?還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讓他為國家立個大功,將來就有充分的理由在趙國享受這些錦衣玉食了,豈不是更好嗎?

趙太后一聽:“你說的太對了,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吧!”於是長安君便去了齊國,秦國見齊國救援,也就退兵了。

從這件事上不僅不能說趙太后蠻不講理,相反從側面體現趙太后講理,顧全大局。試想,作為一個母親,在那個時代,將自己心愛的孩子送到異國他鄉當人質,這就意味著接下來孩子將生死未卜,很大程度上到死都見不到面。像秦莊襄王那樣,能在做人質的時候遇到呂不韋,那是多小的概率。

如果趙太后真正蠻不講理,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說不送就不送,你又能奈我何,可是觸龍經過一番的闡釋,將其中的道理慢慢道來,趙太后便同意了,這便是講理,顧全大局。

你要我講理,首先你要懂得說理,說的有理,我才聽你的,這才是講理。

像那些大臣,一上來就要你顧全大局,忍痛割愛,誰能接受。反觀觸龍,推己及人,先拉家常,緩和氣氛,再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曉之以理,循循善誘,這才是講道理。

以史為鏡,辯是非,讀史使人明智,五千年的光輝,有太多太多我們取之不盡的智慧,就看我們能從中感悟多少,學到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