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让青岛离世界更近

近日,在青岛海关监管下,满载货物的班列驶离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十几天后将抵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班列里装载的是电子产品、轮胎、汽车配件等货物,从东南亚海运至青岛,再乘坐国际班列运往欧亚。

多式联运从“冷宫”到“爆满”

每个月,山东路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都有近千个标准集装箱通过多式联运国际班列发往中亚,在路桥公司从事货运代理工作的曲强,差不多每天都要到来到中心办理多式联运监管业务。

“海运货物从青岛入境,经过阿拉山口或者霍尔果斯,然后再到中亚,时间上要比海运节省七天左右。”曲强说,海铁联运有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和货源。

2014年12月27日,全国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在青岛胶州正式投运。多式联运就是海陆空铁等多种货物运输方式的组合形式,体现了综合效率和优势。2015年,中亚班列开通,从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趟趟爆满,从中心发出的中亚班列已经达到了每周3~4列。

不止在青岛,在山东沿海城市日照、威海,山东内陆城市临沂、济宁,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班列发出,拉近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距离。不久前,在青岛海关下属济宁海关现场监管下,一列装有冰柜、服装等出口商品的列车缓缓驶出山东兖州,经由阿拉山口出境,全程18天,班列将抵达终点站意大利米兰,这也是国内首条开行至米兰的“中欧班列”,全程1万多公里。

仅今年上半年,青岛海关辖区开行的多式联运班列就达10条,共发出国际班列160列、1.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130%。

通关一体化改革铺设丝路通关高速路

2015年3月30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由青岛海关牵头,在山东、河南、陕西、新疆等九省区内十个海关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随后5月1日,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改革也被誉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公布后,首个由中央机构层面出台助力“一带一路”的具体举措。

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受益企业之一。改革后,企业可以凭电子放行信息直接从口岸提取货物,不需使用监管车辆运输,运输方案可以不再受监管运载工具限制,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改革形成了“十关如一关”的通关新格局,铺设了一条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为沿线企业搭建了从青岛进出境的“低成本、高效率”大通道,助青岛港口打造了腹地竞争新优势。

在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基础上,2017年5月,推动“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备忘录在青岛签署,青岛海关与西安海关、青岛港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打通双向国际贸易铁路物流通道。

一系列支持措施推动下,今年前7个月,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741.9亿元,其中出口1557.2亿元,同比增长2.5%。

上合示范区搭建一带一路建设新平台

青岛拥有东联日韩、西至欧亚的地理区位优势,建有全国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青岛海关开展多式联运业务改革,优化口岸监管模式,简化货物过境运输手续,货物无需转场就可以完成海关查验,物流效率明显提升,通关成本每个标准集装箱可降低两千多元。

可喜的是,今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获批。示范区正是依托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这不仅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山东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巨大机遇。

8月8日,满载进口棉纱的专列缓缓驶入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这标志着中亚班列回程班列抵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批棉纱产自乌兹别克斯坦,相比海运模式运抵青岛,通过回程班列,可以降低时间成本。

可以预见的是,在青岛海关监管服务下,还会有更多的班列通过青岛通往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也会有更多的进口货物通过更多的物流方式抵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海关将积极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在海关总署正确领导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的交流,研究建立“通关事务救助”机制,全力助推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