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殺關羽是故意打劉備的臉,還是不得已而爲之

民間有個 歇後語:“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荊州一主要有七個郡( 南陽郡、 南郡、 江夏郡、 長沙郡、 零陵郡、 武陵郡、 桂陽郡), 赤壁之戰後,由魏、蜀、吳三家瓜分: 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 孫權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 江夏、武陵(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三郡;劉備最多,得了荊州的江南三郡——長沙、零陵、 桂陽。

孫權殺關羽是故意打劉備的臉,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荊州地理位置險要

周瑜死後, 東吳的 魯肅基於戰略考慮,他勸說孫權將東吳佔據的部分荊州“借”給 劉備,好讓劉備站穩腳跟,與東吳一起抵禦曹操。孫權想想也對,就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一則讓劉備充當抗曹的戰略前哨,二則以此向劉備表示友好。

所以“借荊州”其實是借了荊州的 南郡以及確認劉備可分得 武陵和 桂陽兩郡。

以後,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派人去討還荊州,雙方為此 劍拔弩張,關係緊張。

孫權殺關羽是故意打劉備的臉,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關羽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魏軍主力在漢中和 劉備作戰,駐守荊州的 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荊州主力進攻魏軍佔據的 樊城和襄陽,擊敗曹魏大將曹仁並乘機圍困襄陽、樊城, 曹操四處抽調兵力去解襄樊之圍,其中包括 于禁所率七軍、 徐晃軍團、 張遼軍團等。關羽巧妙利用漢水暴漲的時機 水淹七軍,擒于禁、斬 龐德,中原地區遙相呼應 關羽北伐,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差點打算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

關羽之前幹了啥?

1水淹七軍,震驚華夏,打的曹操都要遷都以躲避關羽的鋒芒。

孫權殺關羽是故意打劉備的臉,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關羽水淹七軍,斬殺魏大將龐德,俘虜于禁

2.劉備拿下益州,鏖戰定軍山。

3.孫權的在幹?在合肥攪動風雲,但是最終目的是拿下徐州嗎?不是,“徐州四戰之地”易攻難守。

4.孫權一直以來的戰略構想都是跟著周瑜設定的兩分天下而操作的。孫權追求的是劃江而治。

綜合以上。殺關羽,涉及到荊州戰略,符合孫權戰略構想。

孫權殺關羽是故意打劉備的臉,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三國

同時,關羽這次有點往東冒險嫌疑,他沒有想到孫權會背棄盟約,配合曹魏。

在孫權看來,劉備順流而下突破東吳的幾率遠遠大於漢中出擊。

我們算一下,如果關羽拿下襄樊,或者關羽沒動。劉備定邊之後,會怎麼做?

如果任由關羽拿下襄樊,那麼待關羽休整之後,羽手上有蜀漢相當一部分的百戰雄兵,關羽經營許久,休整充分,水軍騎兵都有一定的規模。當時孫權方的主將是呂蒙,被關羽認為是病秧子的那麼一個人。關羽連久經沙場的名將都不怕,還會怕一個病秧子?

漢中突破,劉備帶的是已經征伐多年有疲態的軍隊。守將是夏侯淵張郃。都是沙場宿將,說是那個時期的名將也沒毛病。

給你是劉備,你怎麼選?不是說一定要按著隆中對來走的,上游打下游,打下來就劃江而治。打曹魏,要突破一堆名將,還有曹操這麼個創建者。打孫權,周瑜,魯肅已死。東吳剩下的一個賠了妹妹又折兵的君主,不出名的將軍,還有一堆面對曹操大軍就準備投降的書生。

孫權必須殺掉關羽。

孫權不殺,可能要拿命來頂。殺了不一定能拿下荊州,不殺很有可能被進攻,還不一定守得住,權敢提拔呂蒙,不代表孫權覺得呂蒙打得過關羽啊。

孫權殺關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