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历史文化:文化名镇——河桥驿

永登历史文化:文化名镇——河桥驿

河桥镇是兰州市的西大门,甘青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汉为浩门县,河桥建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明称西大通堡。因河上建有木桥,清代设立驿站,故名河桥驿。

这里是史前文化的发祥地。团庄遗址、蒋家坪遗址、乐山坪遗址等分布在大通河东西台地上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震惊全国的精美文物,这里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其艺术研究价值极高。河桥地区古文化类型从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延续完整,文化发展脉络清晰。

汉初,这里的羌人势力强大,凭借重要地理位置已对汉朝构成威胁,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逐走羌人。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王朝置金城郡,所属十三县中浩门县辖今河桥镇地区。良好的土壤水利条件使这里农业发展很快。浩门县处在河湟腹地,是与羌人交锋的前沿阵地。两汉对此地十分看重,不仅有重兵把守,设护羌校尉,还在此地区进行大规模屯田,失去牧场的羌人在重重镇压之下,逼迫向西迁徙。

永登历史文化:文化名镇——河桥驿

河桥是唐蕃古道上的古渡口,西汉更是凭借此开发河湟地区,拒守羌人入犯,赵充国充田开辟甘青通道,自此河桥这个渡口就更加繁忙。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9年)隋军经浩门,过大通河,围攻吐谷浑,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10万余人口投降。唐代这里是甘青文化经济传播的通道,十分兴盛,商贸往来,使者纷沓。北宋时,西夏占领庄浪河川,丝绸之路中、东线被掐断,此时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兰州经浩门越达板山经湟水流域进青海,浩门就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渡口。政和六年在大通河上修浮桥赐名“通济桥”,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在今河桥马莲滩二里半大通河上架浮桥一座名为西大通桥。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河桥驿附近设西大通分县。民国时候邵元冲、顾颉刚、蒋经国等人赴青海,都经河桥,经马莲滩过大通河,顺牛站大坡这条古道进青海。甘青古渡口直到解放后改道而退出了其历史重任。

河桥地处甘青古驿道交接点上,历史上有众多民族曾在此住息、交流,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格局和民俗风情。这里不仅有多民族所蕴含的多元文化色彩,而且有奇特的礼俗、节会、禁忌和神祗崇拜,有浪山、对歌、祭山神的少数民族古老传统。

永登历史文化:文化名镇——河桥驿

这里有药水沟温泉、连理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不仅是军事重地,而且也是文化厚土,崇文尚武,兴教办学之风悠久而兴旺。早在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5年),赵宽在浩门县建私学,教学生100多人,均培养为才智出众的人才。历代上举人秀才、战将功臣屡出不鲜。

河桥驿,甘青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渡口,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彩陶文明,繁忙的商贸交流,多民族的独有风情,奇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蕴含,让这千年古镇风采迷人,魅力无限。

永登历史文化:文化名镇——河桥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