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台灣,爲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臺灣及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在歷史上,臺灣曾經兩次被外國殖民者佔領。第一次是1624年,明朝時期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統治臺灣長達38年之久,第二次是甲午戰爭後被日本帝國主義佔領,統治時間長達50年之久。

丟失臺灣,為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甲午海戰

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主義手中奪回臺灣,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千秋銘記的民族英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200多年後,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也跟鄭成功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丟失臺灣,為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鄭成功

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是在甲午戰爭以後的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國辱權的《馬關條約》,其中有一條就是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劃給日本。而甲午戰爭是日本狼子野心蓄謀已久的的國家規劃,它的源頭要追溯到豐島戰爭之前的朝鮮東林黨事件。東林黨事件發生後,朝鮮政府向清廷政府求援,清政府當時已經是內憂外患,已經無力幫助朝鮮鎮壓起義。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當時與日本有條約約定互不干涉朝鮮內政,如果清廷出兵,日本有可能趁機出兵佔領朝鮮,威脅中國。

丟失臺灣,為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簽訂馬關條約

為了避免給日本派兵進駐朝鮮提供契機,清政府李鴻章當時一直反對出兵朝鮮。當時清政府駐朝鮮的外交大臣是袁世凱,清廷便派遣袁世凱跟日本方面去打聽消息,想了解日本方面對東林黨事件的看法和可能的動向。而日本方面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叫鄭永邦。他曾被日本派遣到中國留學,甲午時是日本駐朝鮮公使書記,主要負責和袁世凱溝通。

袁世凱在與鄭永邦的多次會晤中,鄭永邦給袁世凱傳遞的情報都是“日本不可能出兵的”確定信息,袁世凱幾經確認後將這個情報傳達給清政府。清政府根據這條重要的信息決定出兵朝鮮。最後日本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朝鮮,並在東林黨事件解決後賴著不走,並在豐島海域偷襲北洋水師艦隊成功,拉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最終導致了臺灣島的割讓。

丟失臺灣,為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袁世凱

在這一整串的國家陰謀中,其中鄭永邦遞交假信息給袁世凱,成為日本侵佔臺灣,染指中國最關鍵的一環。袁世凱作為當時清廷駐朝鮮的國家長官,應該不至於是個那麼輕信誤聽的人,那為什麼會相信這個日本的外交官鄭永邦呢?這就得從鄭永邦和鄭成功的家世背景說起。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1604年出生在福建南安,小名叫做一官,從小喜武好鬥,18歲時因調戲小媽被親爸逐出家門,後來投靠舅父黃程。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鄭一官腦子聰明人又機靈,很快學會了跨國經商貿易,熟練掌握了多國語言。1623年五月,鄭芝龍幫黃程販貨到日本平戶,為等待順風返航,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認識了平戶藩田川七左衛門的獨生女田川氏,後來娶她為妻,並生下了鄭成功和弟弟——田川七左衛門,又稱田川次郎左衛門。後來鄭芝龍做了海盜並幾經周折回到明朝做了官,然後派人去日本接妻子團聚,但當時的日本德川幕府實行保守的對外政策,只接得鄭成功回中原。鄭成功的這個弟弟便留在了日本,後來也改姓中國祖姓。而這個鄭永邦,便是鄭成功留在日本的弟弟的第八世世孫。

丟失臺灣,為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丟失臺灣,為什麼說成也鄭家,敗也鄭家?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

袁世凱當時篤信 鄭永邦與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情感,認為身上流著漢族血液、又是名門之後的鄭永邦,決然不至於做出損害祖國的事情,他甚至還以為,鄭永邦肯定會瞞著上司採取一些有利於中國的措施,因此多次對鄭永邦的情報是深信不疑,而日本政府和鄭永邦也正是利用了袁世凱和中國政府這一點,把大清政府往死裡坑,甲午戰爭的慘敗與此不無相關。

鄭永邦作為日本的外交官,同時也作為華人之後,雖然是各為其主,但仍然有逆於他身上所流的華族之血,為後人所不恥。雖然鄭成功與日本的淵源頗深,他的一生及後代都與日本有扯不斷理不清的關係,但鄭成功收復臺灣,忠心報國,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是不爭的事實!歷史終會在歲月的長河裡沉澱,所有的恥辱和榮譽我們都該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