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清君侧”中,有只清测不清君的吗

中国古人强调师出有名,即每一次讨伐和出征必须有一个道德上的支撑点。以上伐下自然拥有无尽的理由,而以下犯上,则多涉及谋逆、反叛,因此“清君侧”就成为了中国古代以下犯上的人所找的最多的旗号之一,只清侧,不清君,既符合君臣价值观,而对自己也是有实际帮助的。

古代历史上的“清君侧”中,有只清测不清君的吗

中国古代史上,因为“清君侧”而爆发的战争几乎每朝每代都有,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武周时期的“神龙政变”,南宋的“苗刘兵变”,明朝的“靖难之役”,南明左良玉的“清君侧”等等。

而哪些“清君侧”事件是只清了侧,没有清君呢,西汉的“七国之乱”虽然只是清了侧(主张削藩的晁错被腰斩),汉景帝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实际上是七国战败了,如果七国一直打到长安的话,或许汉景帝也会被戮。古代历史上的“清君侧”中,有只清测不清君的吗

西晋的“八王之乱”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明朝的“靖难之役”从一开始朱棣就抱定了要清除建文帝的打算,所以最终建文帝下落不明,实际上有一种可能就是城破之时,建文帝被杀。

而南宋高宗时期发生的“苗、刘政变”实际上体现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建炎三年(即1129年),负责守卫杭州的苗傅和刘正彦因为不满高宗宠信宦官康履和大臣王渊等人,于是在宋神宗祭日那天发动了清君侧的政变,政变的结果是王渊等人被杀,高宗退位,皇位被传给太子。所以,苗、刘政变实际上也没有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