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清君侧”。不管是亲王还是大臣,如果他觉得自己头很铁,能够撞飞龙椅上的那个人,他就会竖起清除君王身边奸佞小人的旗号,正式起兵反叛。虽然这种旗号看起来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所有人都知道叛军的目标不是“君侧”,而是“君”,但事不关己,除了君主的嫡系,其他人大多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两边下注,在胜利迹象出现的时候才正式表态,所以打着“清君侧”旗号的投机者总会有一种错觉:自己成功的机会是存在的。不过,君主的嫡系总是多过叛军的势力,叛军常常以一隅之力对抗大多数人,“清君侧”这种事很难成功。可是几率低不代表几率等于0,历史上确实有清君侧成功的两起案例,中国一例,非洲一例。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清君侧”这个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鲁定公十三年,晋国赵鞅反叛,驱逐了荀寅与士吉射,赵鞅的口号就是“逐君侧之恶人”。这是“清君侧”模式的雏形和精神来源。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清君侧”事件发生于西汉初年,汉景帝想削藩,心腹晁错就上书建议削藩,汉景帝采纳。藩国中吴、楚两国不服,尤其是吴王刘濞,他很讨厌汉景帝刘启。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早年刘濞的儿子跟还是太子的刘启下棋,刘启玩不起,直接用棋盘砸死了刘濞的儿子,自那时起,刘濞就想造反了。这回汉景帝要削藩,刘濞干脆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联合其他六国造反,目的就是干掉汉景帝。汉景帝这人没有担当,见到七国势大,直接杀了晁错,但叛乱并没有停止。后来靠着周亚夫,叛乱才被平定。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清君侧”其实就是“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以“清君侧”为由,声明要干掉唐玄宗身边的杨国忠等一干奸臣,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次反叛也失败了。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史上第三次“清君侧”发生于元朝。元至正二十四年,天下刀兵四起,红巾军在南方互相攻击,元军在北方内讧,南北两边很有默契地各自收拾自己人。元军将领孛罗帖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口号,攻入大都,但不久之后就被刺杀了,没有完全实现“清君侧”的目标。

史上第四次“清君侧”就是明初“靖难之役”,这次“清君侧”成功了。明太祖朱元璋干掉了所有功勋宿将,然后给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留下了一大堆凶悍的叔叔。建文帝害怕叔叔们势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削藩。燕王朱棣不服,竖起“清君侧”大旗攻入南京,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细看中国历史上的“清君侧”,四回只成功了一回,成功率低至25%,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吉祥的反叛行为。可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口号起兵反叛,“清君侧”的口号也足够一用。日本明治十年,爆发了打着“清君侧”旗号的西南战争。这场战争很有意思,日本下层武士没有饭吃,西乡隆盛要求带武士们去攻打韩国抢粮票,可是维新政府以现在实力不行,要忍一忍为理由,拒绝了西乡隆盛。其实,日本政府要建立现代化制度,必须收拾仰仗旧制度生存的下层武士,你西乡隆盛要带领下层武士出去打仗,那不是添乱么。最后西乡隆盛以“清君侧”的口号起兵,要打败维新新政府里面的叛徒,经过一场大战,西乡隆盛失败自尽。

世界上六次“清君侧”,中国成功一次,日本失败,非洲成功一次

同样都是学习中国,日本的“清君侧”失败了,非洲的“清君侧”却成功了。2017年11月15日,津巴布韦执政党称其领导人穆加贝已被军方控制,软禁在家。军方的声明就是典型的“清君侧”:清除穆总统身边的犯罪分子,不让他们继续伤害津巴布韦。在穆统治期间,津巴布韦变成非洲最落后国家之一,失业率高达80%,通胀率更是惊人,1000亿面值的纸币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对历史上的“清君侧”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