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甲狀腺功能亢進,還能母乳餵養嗎?

昨天每年8月第一週是世界母乳餵養周。2018年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母乳哺育,生命之根。

母乳餵養有許多已知的好處。母乳是嬰兒最容易的食物,母乳中包含量嬰兒出生後頭幾個月所需的數百種營養素;母乳還有助於提供對多種疾病的免疫力;母乳餵養可以降低下列疾病發生的風險,如肥胖、糖尿病、過敏、哮喘、嬰兒猝死綜合症、嬰兒胃腸道疾病等。母乳餵養對媽媽也有幫助,降低哺乳媽媽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風險,利於產後減肥。

媽媽都知道母乳是最好的。但很多媽媽因為自身疾病,就會糾結吃不吃藥?一旦吃藥會不會通過乳汁影響寶寶?

今天我們就聊聊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媽媽,母乳餵養的問題。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包括:易疲勞情緒激動焦慮失眠出汗多進食增加,但體重減輕肌肉震顫心悸心動過速月經量少或閉經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與母乳餵養

抗甲狀腺藥物(ATD)主要是丙硫氧嘧啶(PTU)或甲巰咪唑(他巴唑,Tapazole、methimazole)。PTU分子量大,不易進入乳汁;甲巰咪唑進入乳汁多。

雖然在ATD藥品說明書上都寫明“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但就安全性而言,許多研究發現,甲亢媽媽每日接觸不超過300mg的PTU或30mg甲巰咪唑連續服用8個月,同時母乳餵養,對嬰兒的甲狀腺功能或生長髮育及智力發育的沒有影響。所以鼓勵服用ATD的媽媽繼續母乳餵養。

在母乳餵養後,甲亢媽媽立即服用抗甲狀腺藥物(ATD)。ATD在服用後兩小時,在乳汁內達到峰值,其後慢慢下降。間隔四個小時後再餵奶,乳汁裡的藥物含量就微乎其微了。

鑑於PTU有肝毒性可能,歐美國家多使用低至中等甲巰咪唑作為一線藥物,PTU作為二線藥物。

在用藥3~4周評估媽媽和寶寶甲狀腺功能檢查,在其後的用藥期間,每隔3個月監測一次媽媽和寶寶的甲狀腺功能。

目前主流觀念是,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時,媽媽遵醫囑服藥,定期檢測媽媽和寶寶的甲狀腺功能,就應該鼓勵繼續母乳餵養。

但仍有部分兒科醫生和內分泌學家不鼓勵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期間母乳餵養。關注的焦點仍在於抗甲狀腺藥物進入母乳,有導致嬰兒甲狀腺功能減低或出現甲狀腺腫的風險。而且這類藥物有潛在的非甲狀腺副作用,例如自身免疫紊亂(狼瘡和關節炎),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但是嚴重的抗甲狀腺藥物併發症。

所以,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時,是否能繼續母乳餵養,要由媽媽及內分泌醫生和兒科醫生共同決定。

放射性碘會進入母乳,持續存在數週之久,並集中到嬰兒的甲狀腺,導致寶寶甲狀腺功能低下。

所以接受放射性碘的媽媽要停止母乳餵養至少2周或更長時間。

如果必須進行甲狀腺掃描,選擇“鍀”來代替放射性碘元素。鍀代謝得快,30小時後就可以安全餵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