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也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

《陆犯焉识》,最近上映的电影《芳华》也是出自严歌苓的作品。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陆犯焉识》

严歌苓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严歌苓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创作的长篇小说,后由张艺谋导演改编成电影《归来》。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电影《归来》

在该书中,严歌苓将知识分子的命运置放在20世纪中国历史和政治变迁这个大背景上,写出了一曲政治与历史夹缝中的人生悲歌。

主人公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聪慧、倜傥,会多国语言,女人都爱他。偏偏在继母干预下娶了毫无感情基础的女人——冯婉瑜。他不认可这桩婚姻,继续当着花花公子和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然而,上海和平解放,一夜翻天覆地。

他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被判为无期。西北荒漠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陆焉识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知识分子在政治和苦难的困囚驯化中的精神抗争、蜕变、坚持。

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人生悲剧表面上是源于对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的误读,但本质上是源于个体精神的独立及对自由的坚定追求。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严歌苓一直萦怀于对自身家族史特别是对其祖父人生遭际和精神世界的探寻。依此多年的功课,

该书以深远的济世情怀,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中国近当代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在《陆犯焉识》中,严歌苓的笔触往返于主人公盛年时流连的浮华地美国、上海和其后半生被禁锢的流放地西北大荒漠,世态的炎凉和命运的多诡尽收眼底。

全书冷静与幽默同行,温情与练达并重,大有“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之概。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单单关注爱情,或许小视了严歌苓这部“写得最用心”、“也是最满意”的书,因为作者要写的,是“一个人对感情、对自由的一场近一个世纪的彻悟”。毫无疑问,主人公对“自由”的“彻悟”,是严歌苓要写的另一个“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通的秘密”。

男性视角、多重叙事角度、灵动的叙事时间、边缘化叙事

是这本书的艺术特色,如果读者没有深入认真地去阅读,可能会觉得其中的叙述有点乱,因为这本书运用了很多插叙手法,一边讲陆焉识的流放生涯,一边又通过回忆陆焉识年轻时的张扬激越,两相对比,更显主人公身世命运的凄苦。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恐怖和枯寂祸害陆焉识本身的时候,陆焉识也对他繁华前半生祸害过的人和事反刍,饥饿一场,遭罪一场,生死一场,结果领略了到真的福气是什么,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感情。

“他要跑到她面前,跟她说,我和你发生了一场误会,也许我跟自己发生了一场误会。我爱的,却认为不爱。一定要倾国倾城,一定要来一场灭顶之灾,一定要一场无期流放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是爱的。”

他陆焉识,得冯婉喻多少爱,才迎住了浮生千重变。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

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二人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在他到家前,她却突然失忆……

弥留之际,婉喻问焉识:“他回来了吗?”

“回来了。”

"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

“哦,路很远的。”

严歌苓写道:“婉喻最后这句话是在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

《陆犯焉识》严歌苓: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枯寂世界中,温婉而坚韧的妻子不离不弃的守候,渐成为他灰色精神世界唯一的亮光。

她曾是他寡味的开端,

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