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发病温度与病状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原为一种弹状病毒,含单链RNA。形态呈子弹状,长度160-180 nm,直径70-90 nm,有15nm厚的囊膜。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发病温度与病状

常发生于鳟鱼和太平洋大马哈鱼的鱼苗和种鱼。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发病温度与病状


与温度的关系:在8-12℃时为流行高峰,水温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的发病及死亡率影响很大。水温在10℃时,死亡率最高,低于10℃时,潜伏期延长,病情呈慢性,当水温超过15℃后,一般不出现自然发病。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发病温度与病状

发病鱼,不愿活动和避开水流,但也有的鱼表现狂暴乱窜、打转等反常现象。鱼眼球突出且变黑,腹部膨胀,肛门处拖着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粘液粪便是较为典型的特征,但并非该病所独有。鳃苍白,鳍基部出血,通常在头部之后的侧线上方显示皮下出血。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发病温度与病状

肾脏中存在着坏死的造血细胞,并在脾和肝的某些部位造成细胞堵塞,某些胰腺组织出现变性和出血。

图片来源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