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信號來襲,2018下半年迎來樓市轉折點?

近段時間,樓市頗為熱鬧。

下半年剛開始,房地產市場就開啟了全面嚴打模式。

與八月持續的高溫相比,樓市正在變得越來越涼。

1

第一大信號:房地產市場已開啟全面嚴打模式。

繼7月初,河南省住建廳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房銷售行為的通知》,嚴查捂盤惜售,惡意炒作,哄抬房價,擾亂市場秩序等行為


8月21日,河南九部門再次重磅出擊,聯合發文治理樓市亂象。

此次專項行動的打擊重點主要針對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企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四個方面。

無獨有偶,繼6月底至今,至少有16個城市陸續下發了細則,分別為成都、杭州、寧波、佛山、昆明、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武漢、宜昌、太原、蘭州、貴陽和深圳。

至少有9個省(市)從省級層面讓制度落地,分別為重慶、山東、湖北、浙江、福建、雲南、黑龍江、吉林、貴州。從整治重點來看,這些省、市的相關文件,有的與七部委下發的一致,但也有的根據自身的特點新增或細化了相關內容。

大熱必被調控,這已成了新階段樓市調控的常態。

2

三大信號來襲,2018下半年迎來樓市轉折點?

第二大信號:來自房企融資全面受限,前7個月,全國已經有800宗土地流拍。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房地產信託業務並未被暫停,但多地自上週開始陸續接到了窗口指導。

信託在房地產融資中權重雖然不是最高的,但在今年銀行信貸、發債全面受限的背景下,地產信託一枝獨秀,成為房企融資的主要支撐。

2018年1-7月,房地產類信託成立規模3268.51億元,同比上漲57.31%,可謂一枝獨秀。

此番信託融資遭遇強監管,意味著房地產融資進一步受限。

房地產融資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股權融資、債券融資、海外發債、信託融資、銷售回款等六大方面。

此前向銀行借錢、向境外發美元債等通道已全部受限,而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效果又不盡如人意,銷售回款在限購趨緊下也有所減弱,如果信託融資再全面收縮,那麼房企融資就只剩下華山一條路。

所以,表面看起來市場正在放水,但在強監管的背景之下,這些水注定難以流到樓市。

要明白,房地產是高負債行業,一些龍頭房企的負債率動輒高達200%以上。如果水不夠了,且債務到期,那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無異於生死考驗。

從今年下半年到2021年,房企即將進入償債高峰。

今年下半年的償債規模是2.9萬億,明後年則分別高達6.1萬億和5.9萬億,房企的現金流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

不難斷定,房地產行業必然面臨一場大洗牌。土地市場已經感受到深深涼意:

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全國已有800宗土地流拍。其中,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到了629宗。

這也提醒,不要輕易買小地產商開發的樓盤,一旦資金難以為繼,爛尾只會是家常便飯。

3

第三大信號:房價房租兩手都要抓,出頭就要“捱打”。

房住不炒,房租更不能炒!

這兩天房租“暴漲”的消息鋪天蓋地,一時間,租賃中介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種漩渦裡的遭遇,開發商早已司空見慣。但對於租賃中介來說,這還是第一次。

顯然,中介們的覺悟一點都不低。在被約談之後,8月19日,自如、相寓、蛋殼等10大租賃企業負責人承諾“三不”:

不利用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獲取的資金惡性競爭搶佔房源;不以高於市場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搶佔房源;不通過提高租金誘導房東提前解除租賃合同等方式搶佔房源。

同時,10家企業拿出手中共計超過12.57萬套的全部存量房源投向市場,穩定房租預期。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016年北京全年新房銷售量。

當下,穩房租已經與穩房價一道,成為穩預期政策基調的基本組成。

房價房租兩手都要抓,這意味著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租賃中介企業,都要做好暫時過冬的準備。

寫在最後

這一次真的不一樣了。

炒房要被嚴厲打擊,房價仍在上漲的地方政府要被約談,調控不力的地方甚至要被問責,而房企融資的渠道進一步收縮,貨幣放水被全面限制向樓市流入的可能;房租與房價一道被納入管制範圍……監管不再是和風細雨,而變成狂風暴雨。

在貿易爭端白熱化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的背景下,“穩預期”從來都不是說著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