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層面,爲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提起“新零售”這個概念,不知道大家腦海中想到的品牌都有哪些呢?

可能大多數的人第一印象是盒馬鮮生,還記得剛剛開業的時候,朋友圈盒馬鮮生拍照打卡的動態此起彼伏。這個由京東物流出身的CEO侯毅操盤,被阿里巴巴重金投資的項目,直接帶動了人們對“新零售”這個概念的關注。

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零售商,都圍繞著新零售摩肩擦踵、躍躍欲試。

新零售的三個層面:

首先是新零售誕生的國內和國外雙重因素;其次體驗是新零售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最後是體驗營銷的求同存異。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一、新零售誕生的國內和國外雙重因素:

如今,已經有眾多商界大佬對新零售作出解讀:

馬雲:新零售就是以大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升級,改造零售業形態。簡單來說,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雷軍:用互聯網思維做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新業態,本質就是改善效率,釋放老百姓的消費需求。

劉強東: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實質是無界零售,終極目標是在“知人、知貨、知場”的基礎上,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體驗。

為何商界大佬紛紛對“新零售”情有獨鍾?目前“批發和零售業仍然是對國民經濟貢獻力度較大的行業,發展前景較好,但是增長率卻逐年下降,說明行業存在些問題。同時,傳統零售雖然利潤很好,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的阻礙,市場份額排名無法靠前。”

可喜的是,傳統零售在去年進行新零售改造後,取了較為不錯的結果。

在國民經濟分行業增加值構成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始終保持在9%以上的水平,批發和零售業與建築、住宿和餐飲、房地產等行業對比有明顯優勢。由此可見,我國零售行業實力顯著。

從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2012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斷上升,但是增速放緩。零售總額從210,896.19增加至333,495.19億元,呈現上升趨勢。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卻從14.5%降低為10.4%,逐年遞減。現階段,零售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在營收總額中,我們可以看出,京東、阿里巴巴、蘇寧雲商三家電商企業的營收總額遙遙領先,可見電商在零售行業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3、永輝、天虹、步步高等近期都進行了新零售的改造,線上線下結合後也都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效果。

在經歷改造後,2017年上半年,永輝超市總收入為283.17億元,同比增長15.49%,天虹超市總收入為89.83億元,同比上升5.14%,步步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87億元,同比上升9.75%。永輝、天虹、步步高三家新零售業績均增長明顯,其中淨利增長分別高達57.57%、31.36%和20.86%。

以上就是它誕生的國內因素,那國外的助力因素呢?

回顧它成名路徑,你會發現另一個頻繁蹦出來的詞彙O2O(從線上到線下)。這是國外助力零售升級新零售的一大原因。

O2O一詞起源於美國,由生鮮企業Webvan率先提出,是一種線上到線下的經營模式。

新概念的提出在美國創投圈激起千層浪,得到了高達85億的估值。但在O2O還未發展明朗的時候美國Groupon網站拒絕了Googol 60億美元收購的誘惑,讓大家又被Groupon的模式吸引,它採用的是一種類似現在拼多多的模式。

這兩個巨浪拍到國內的時候,就衍生出來很多服務社區生活圈類型的創業公司,就是現在的訂餐、外賣、送藥各種到家服務。

浪潮總會過去,O2O各種弊端開始顯現,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就在此時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寒冬過去,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也許是巧合,也許不是,最先提出O2O的是生鮮企業,馬雲新零售佈局的第一步也是“盒馬鮮生”。

國內的零售困境,國外的新型模式,相互融合、填補再剔除,新零售就成為一種行業代名詞,在國內生根發芽了。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二、體驗是新零售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溫故知新,瞭解新零售誕生的內外因素,我們能得到哪些對品牌和營銷領域有幫助的新知呢?

體驗是新零售領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體驗營銷是行業不能忽視的一大武器。具體原因可從行業和消費者兩個部分來看。

首先,從行業本身來看:

前文提到,新零售緣起“服務社區生活”,在服務中體驗是眾所周知較為重要的內容,那麼根源於服務的新零售,必然不能缺乏對體驗的關注。

易觀對新零售的定義是:“新零售”倡導以消費者為中心,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對商品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構零售業態結構及生態圈,並融合線上、線下零售服務體驗,以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與營銷相關的兩個要點:

1.消費者為中心;2.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因此得出,第二個消費者端的原因。

其次,從消費者端來看:

易觀智庫的報告顯示,消費者的享受型和精神型消費比例逐步提高。消費升級等內容也都是被提過無數次的內容了。

明確了體驗的重要性,那問題來了。國內新零售行業的模式,以及體驗是如何融入的呢?

梳理了國內新零售行業具體的模式,提煉總結後發現,無外乎四個重要部分,每一部分也都與體驗緊密相聯。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高品質產品和個性化服務 → 全渠道佈局 → 大數據精準理解 → 高效物流保證體驗

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最基本的需求;全渠道佈局可以提升購物便利滿意度;大數據精準理解消費者,從偏好到潛在需求;物流加速獲得滿足感同時保證產品新鮮度。

我們聰明的國人又是如何在新零售中優化體驗的?我們藉助三個案例簡單來看一看。

永輝推出“超級物種”超市,通過提供高性價比的全球食材,打造美食工坊。目前,推出了“鮭魚工坊”、“盒牛工坊”和“麥子工坊”等8個新“物種”,提供現場製作服務,讓消費者隨買隨吃,將超市和餐飲有機結合。

步步高在新零售領域推出“鮮食主義”,將互聯網和現代化社交方式結合,店內通過線上平臺將生鮮、飲品、餐飲等業態進行融合,店外通過消費者使用APP下單,將庫存和商品線上線下打通,一體式購物體驗。

老牌物美超市,通過與多點APP進行合作,在超市內部實現“秒付”功能,用戶通過APP在收銀處搖一搖就可以進行支付,被消費者們稱為“無感”支付。將會員積分、促銷、收銀和商品等多個環節打通,這也是體驗消費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三、體驗營銷的求同存異

在這些體驗環節中,我們作為市場人,是否能夠融入體驗營銷,以提升品牌和銷量?

首先,我們來看,體驗營銷定義是是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情感、行動、思考、感官、關聯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大幅度提升用戶參與和互動興趣的一種營銷方式,以此來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

一句說就是,“以身體之,以心驗之。”

那麼,體驗營銷究竟要如何在新零售突擊哪些方面呢?

1、存異:強調每個消費者個體

體驗營銷尊重個體的差異性,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消費者也願意為個性化買單。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級向高級逐級發展。消費者的需求也因個體的差異而不盡相同,這體現出個體的主觀性特徵。人們在滿足低級別的需求之後,需求就會上升到更高級別,追求個性化。

在體驗營銷中,必須找準不同人群的差異以及需求層次,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

舉例來看,盒馬鮮生是通過“生理需求”吃來進行體驗營銷。在盒馬鮮生,消費者不僅可以隨買隨吃,還可以現場製作,不能到店的消費者還可以APP下單。此外,店內還提供大量的DIY機會,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體驗,充分享受“吃”這件事的快樂感。

2、求同:找到基準點 營銷更省力

線下場景很難做到千人千面,這在強調體驗為主的體驗營銷中,遭受了不少的阻礙,因為體驗具有主觀性。消費者從過去的理性思維逐步向感性思維進行過渡,同時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不同個體對體驗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必須密切關注消費者體驗和感受,做好分析、總結和調整。通過實證,得出消費者喜歡的,企業能夠做到的體驗過程。進而可以依照此內容進行品牌體驗的升級。

比如“超級物種”就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來調研顧客消費偏好,根據統計的數據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斷的進行優化和調整,確保給消費者最貼心的服務和體驗。

體驗營銷是新零售的致勝法寶,除此之外,口碑營銷和場景營銷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摩天之星:專注於企業商學、諮詢、高端國學、孵化加速器、掛牌孵化培育、獨角獸加速。涵蓋:商學&教育、孵化器及創新中心、種子輪&天使輪投資、加速器、VC、PE與投資、IPO、品牌&持續創新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摩天之星:《資本大智慧與總裁峰會》為企業提供系統、能落地的商業與總裁智慧法則,近8年商業知識培訓平臺、數10萬家受訓企業打開商業知識大門、10多位講師團隊傾情奉獻;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三個層面,為你全面解讀“新零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