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有一個人確信浙江天台也有一座南宋皇帝陵

天台南宋皇帝陵,皇帝身份的研究與認定

中國浙江省天台南宋皇帝陵 , 按照《天台寺後謝氏宗譜》資料分析是 宋末 三帝 全部都在 。也就是說,除了真正的 宋恭帝 隱居天台 ,直到南宋崖山海戰 40年 後的 三月二十日 去世,另外兩位亡於廣東沿海的 二王的遺體,也以某種形式最後 運到了 天台老家。

中國南宋歷史第一見證人--宰相陳宜中和他的後代,以“賜進士第,編修國史陳宜中拜撰”身份,在《天台寺後謝氏宗譜》的謝安公像贊和謝靈運像贊裡,暗記了天台南宋皇帝陵之中皇帝的明確出生時間,明確的去世時間,以及棺材的顏色,以及南宋皇帝后代的去向的表述。為了對歷史負責,陳宜中還在文章裡暗藏了他的“中”字號標記,以表達慎重之意。

天台南宋皇帝陵,皇帝的身份可以通過皇帝的出生時間,或者出生年份來分辨和確定。

我之所以研究謝安公像贊和謝靈運像贊,是因為兩篇文章裡的幾組年份數據粗看幾乎一模一樣,引起了我的關注。

謝安公像贊

1.紹興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

2.元豐庚子歲伏臘月二十日

3.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

謝靈運像贊

1.興紹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

2.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

細看之下,謝靈運像贊“興紹十四年”反常的“興紹”兩字更加引起我了的疑問。“紹興”是宋高宗趙構的年號。有“紹祚中興”之意,他還把越州改成紹興府。南宋局勢就是在“紹興”年間得到穩定。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給謝安、謝靈運的像贊配上了簡注。

《天台寺後謝氏宗譜》謝安公像贊原文如下(陳遠志註解)

敕贊晉太傅謝安公像

儀貌雍雍,才華葷葷,度量宏寬,識見超卓,系晉鼎之安危,憩束山之林壑。嗚呼,實成周之召公,而有商之傅說也耶。

皇宋

紹興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

之章

按《東山志》圖譜,太傅文靖公,諱安,字安石。自太元中(太元,376年-396年,共21年),録尚書事(太元元年376年),加太保(太元八年383年),後贈太傅,諡文靖(太元十年385年),居紹興之東山(昇平三年359年前)。東山今在上虞縣,有大江小江,有東眺西眺,有薔薇洞、洗屐池 ,公放情高隱而已矣。

元豐庚子歲(元豐庚申1080,宣和二年庚子1120)伏臘月二十日

敕命校書郎(治平六年1069),太學博士(崇寧二年1103),襄陽米芾(1051-1107)監定真跡謹題

太傅文靖公像 米芾篆

太傅安石讚詞

德被當時,名垂後世,會稽之陽,東山之地,養高自樂,哲人之計。

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

皇上在宏文館,親命儒臣太學博士(崇寧二年1103)校書(治平六年1069)襄陽米 印記題識

「爆料」有一個人確信浙江天台也有一座南宋皇帝陵

《天台寺後謝氏宗譜》謝靈運像贊原文如下(陳遠志註解)

晉康樂公諱靈運公像

文章之美,冠於江東,風流之最,出於群雄,得夢草之佳句,留雨屐之清風。噫,悲九原之不可作,而百世徒想其德容也耶。

皇宋

興紹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

御書

按世系,康樂郡公靈運,太傅公之從侄孫也。丰姿奇偉,美鬚髯,擅文章,世稱江左第一也。宋元嘉中(謝靈運卒於433年,元嘉中十五年438時已去世5年),為永嘉太守(永初三年422年),襲父爵,封康樂郡公(18歲,元興元年402),遂曰謝康樂也。襄陽米芾(1051-1107)監定真跡謹題

米芾篆

康樂公靈運像贊詞

康樂郡公,父作子述,天生異才,挺然美質,雲山自樂,林泉自得。

-----以下內容來自96譜,老譜在另外頁面,這次沒有找到。----

十世孫謝援(諼,仕至東陽內史,與宋順帝皇后謝梵境為堂兄妹)獻

祖像安石靈運於宏文館

皇上顧命儒臣(帝王臨終前託以治國重任的大臣)親為題

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

「爆料」有一個人確信浙江天台也有一座南宋皇帝陵

“興紹”兩字是有意提醒還是無意所為

謝靈運像贊“興紹十四年”的“興紹”會不會是無意之中寫錯呢?

【分析】:

一、兩者不同的印章,表明撰譜者確屬故意寫錯。有意為之。

1.謝安公像贊的“紹興十四年”是“皇宋之章”。

2.謝靈運像贊的“興紹十四年”是“皇宋御書”。

二、“宋元嘉中(謝靈運卒於433年,元嘉424年—453年,元嘉中十五年438時已去世5年),為永嘉太守(永初三年422年),襲父爵,封康樂郡公(18歲,元興元年402),遂曰謝康樂也。”

這段話實際上是由多個不同年份的歷史事件組成,時間順序是全部顛倒的。

多次出現的時間順序顛倒表明撰譜者“興紹”兩字有意之舉,是在刻意強調“紹興”與“興紹”的顛倒之意。

那把“紹興”與“興紹”的故意顛倒是想表達什麼呢?

“紹興”是宋高宗趙構的年號,有“紹祚中興”之意。宋高宗還把越州改成紹興府。南宋局勢就是在“紹興”年間得到穩定。

宋朝是趙家的天下。天台話的“趙”、“紹”同音。“興紹”實際就是“興趙”。

三、“紹興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時,米芾(1051-1107)已經去世37年了。“宣和二年(1120)”時,米芾(1051-1107)已經去世13年了。怎麼還能夠死而復生過來題字。

表明這兩篇像贊,是作者故意借米芾之名所作。文中的錯誤,實際更是一種提醒與暗示。是有意而為之,需要用心體會。

陳宜中的“中”字號暗記與東山再起

謝靈運像贊中的“元嘉中”實在蹊蹺。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共計29年餘。元嘉中,就是元嘉十五年(438)。謝靈運卒於433年,元嘉中十五年(438)時已經去世多年了。如果以元嘉(424年—453年)全部時期當作“元嘉之中”的意思,雖然謝靈運433年前至元嘉元年(424)還活著,但“永嘉太守(永初三年422年),襲父爵,封康樂郡公(18歲,元興元年402)”仍然不是元嘉年間的事情。還是有顛倒之意。

撰譜者就用這種不應該有的“宋元嘉中”強調了“中”字的異常。

我們再來看謝安公像贊:“自太元中(太元,376年-396年,共21年),録尚書事(太元元年376年),加太保(太元八年383年),後贈太傅,諡文靖(太元十年385年),居紹興之東山(昇平三年359年前)。”

太元(376年-396年)是東晉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如果按最當中,那是386年。

但“自太元中”如果以整個太元時期21年來說,前半部分“録尚書事(太元元年376年),加太保(太元八年383年),後贈太傅,諡文靖(太元十年385年)”還算正常。

但最後一句“居紹興之東山。”是昇平三年(359年)前的事情。又出問題了。年份順序又被故意顛倒了!

關於謝安,有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語叫“東山再起”。說的就是謝安不願意做官,屢次辭官躲到會稽郡的東山隱居。直到昇平三年(359年),謝安之弟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北伐前燕。謝萬在北伐時不能撫慰將士,又誤認為敵軍抵達,導致手下士卒驚擾奔潰,謝萬也單騎狼狽逃還,軍士看在謝安的份上才沒有殺他。不久後,謝萬被免為庶人(一說此時謝安並不在謝萬軍中)。此事使謝氏的權勢受到了很大威脅,謝安才開始有做官的志趣,他當時已四十多歲了。

《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謝安公像贊“按《東山志》圖譜”、“居紹興之東山”、“東山今在上虞縣”都是在強調“東山”這個地名。

而且還用時間順序的最後顛倒,暗示了“東山再起”這層意思。

【研究後記】這實際上就是陳宜中的“中”字號暗記,凡是出現“中”字號暗記的地方,表明這裡就隱有南宋國史的最高機密。

謝安公像贊和謝靈運像贊裡的幾組年份數據一開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我就從年份數據開始破解好了。

第一組數據:紹興(興紹)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

我們前面已經研究過謝安公像贊的“紹興十四年(1144)九月十二”與謝靈運像贊“興紹十四年九月十二”,中的“興紹”意思是有故意顛倒之意思。

“紹興”顛倒是“興趙”,暗示朝代已經顛倒。

“十四年”顛倒,只能是數字位置的顛倒,也即交換位置。

“九月”顛倒,只一個數字,沒法交換位置。但按一年十二個月,按一年所有月份數字顛倒,12-9= 3月。

“十二”的顛倒,有兩種,一種是交換位置變成“二十”,另一種就是按一個月30天來顛倒,那就是“十八”。

這樣,我們初步有了“興趙”四十年,三月,“二十”或“十八”兩組答案。

第二組數據:元豐庚子歲伏臘月二十日

年份的轉換規律,“元豐庚子歲”分析:

元豐(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趙頊的一個年號,共計8年。元豐年間沒有庚子歲。只有“元豐三年庚申歲(1080)”。從元豐算起,接下去的庚子歲就只有“宣和二年庚子1120”。

這與第三組數據,“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的“宣和二年(1120)”年份一樣。

這就巧了,因為“元豐庚申歲(1080)”與“宣和二年(1120)”的年份差是40年。

而:“紹興十四年(1144)”轉換後就是“興趙四十年”。

這兩組答案都是相同的“40年”。

第二組數據與第一組的對比,客觀提醒了數字轉換的規律:

1、提示了我們數字顛倒轉換的規律與方式。

2、是檢驗驗證我們的所推斷的答案是否正確。

既然兩者答案是一致的,那表明的“元豐庚子歲”的“庚子”實際就是“元豐庚申歲”的“庚申”。也就是“子”被換成了“申”。

“申”按十二生肖就是“申猴”,子可以理解為“兒子”,也可以按生肖理解為“子醜”。

宋恭帝趙㬎生肖羊;宋端宗趙昰生肖蛇;宋懷宗趙昺生肖猴。

查找宋末三帝,沒有生肖牛的。所以去掉了“子醜”可能性。

這樣就剩下“兒子”被換成“申猴”(王侯)的意思了。

但因為宋懷宗趙昺(陸秀夫揹著跳海的皇帝)生肖屬猴,所以還可以有“兒子”被換成“宋懷宗趙昺”的意思。

這種暗藏手法,我們在對《宋史》研究中,也已經見到過了。

現在,我們再來看月份的轉換規律

“元豐庚子歲伏臘月”的“伏臘月”存在問題。“三伏臘月”成語我們聽說過,所以這裡的“伏臘月”實際缺一個“三”字。這所缺的“三”,反而強調提醒了“三”。

【後記】故意隱的“三”,也是提醒後面的“伏”有3重秘密。

我們再把這“三伏臘月”的“三”,與第一組數據“九月”顛倒過來的“三月”數據進行檢驗,發現結果一致。表明轉換準確。

這就提醒了我們,月份的轉換規律是要按一年十二月顛倒過來。“九月”轉變為“三月”。

按同樣規律,下一組數據“臘月”應該轉為“正月”。

現在,我們來看日期的轉換規律與提示。

第一組數據的“九月十二”的“十二”,與第二組數據的“伏臘月二十”的“二十”檢驗比對,表明日期的轉換的顛倒規律實際只是數字位置的顛倒。

這樣我們就已經把“年”“月”“日”的轉換規律找出來了:

那就是:月是“三月”對“九月”,“臘月”對“正月”。

日期是以“十二”對“二十”。

這樣第一組數據的“九月十二”,就已經轉換出“三月二十”的結果。

像贊是人死後才用的,通過第一組、第二組數據的比對研究,我們得出了:興趙(南宋崖山海戰1279,或臨安投降1276之後的)四十年(即1319,或1316)的三月二十日南宋最後的皇帝才在浙江的天台去世

第三組數據: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

我在文章開頭就已經告訴大家,憑皇帝的出生日期,可以確定天台南宋皇帝陵裡皇帝的身份。而這第三組數據,“宣和二年(1120)臘月廿漆日識”。就將告訴我們天台南宋皇帝陵裡裡皇帝的出生日期。

有人或許會問:你憑什麼就敢認為這就是皇帝的出生日期呢?

這其實是和我們天台人以前的喪葬習俗有關係。在以前,老人們年紀大了以後就會給自己準備壽材,以備百年之後(故世後)可以使用。關於做壽材,天台這邊是有許多講究的。而且壽材一般是不上油漆的,以便乾燥。一般要待老人故世後,才上油漆。所以上油漆之日,往往就是去世之日。因為“謝安公像贊”、“謝靈運像贊”、裡面的內容都有顛倒之意。所以“漆日”,就可以當成生日理解。

我們先來看“臘月廿漆日識”的數字轉換。

“臘月廿日識”就是“臘月廿日漆”。也是故意顛倒提醒“漆日”的異常。

“臘月”是十二月。把一年裡12月份顛倒過來,十二月月就是“正月”。

“廿日”就是“二十”,按第二組數據轉換的規律。轉換過來就是“十二”。

“臘月廿漆日識”就是“正月十二生日”的意思。

“正月十二”實際上就是宋懷宗趙昺的生日

《宋史》宋末三帝的生日:

宋恭帝生日:“瀛國公名㬎,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鹹淳七年(1271辛未)九月己丑(廿八),生於臨安府之大內。”

關於宋懷宗趙昺的出生年月日,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宋度宗鹹淳八年壬申1272(寅正)十二月四日戊子,換算成公曆應該 是1272年12月25日;

另一種說法:宋度宗鹹淳八年壬申1272(寅正)正月十二日辛未,換算成公曆應該是1272年2月12日。

現在,我們再來看“宣和二年”的顛倒轉換。

宣和(1119年 - 1125年)是宋徽宗趙佶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北宋使用宣和這個年號一共7年。北宋的滅亡是以宋欽宗趙桓的靖康二年(1227),北宋徽欽兩王的投降與請和為標誌。

北宋向金國投降(宣和)是在1227年,而南宋向元廷投降(宣和)是在德佑二年(1276)。

從“元豐庚子歲”的“元豐”以及“宣和二年”的“宣和”年號的變化,

這樣就會產生兩種年份數字顛倒的結果:

第一種,以宣和年號結束為標誌作顛倒。

宣和年號一共7年,“宣和二年”是第2年。

從“宣和二年”到“宣和七年”時間差是:7-2= 5年

南宋向元廷投降(宣和)是在德佑二年(1276)往上5年,

就是:1276-5=1271 即鹹淳七年(1271)宋恭帝趙顯的生年

第二種,以北宋徽欽兩王的投降(宣和)(1227)為標誌作顛倒。

宣和年號一共7年,“宣和二年”是1120年。

從“宣和二年”到“北宋投降”時間差是:1227-1120= 7年

南宋向元廷投降(宣和)是在德佑二年(1276)往上7年,

就是:1276-7=1269 即鹹淳五年(1271)宋端宗趙昰的生年

網上資料:

“度宗於鹹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兒子:楊淑妃所生的趙昰7歲,全皇后所生的宋恭帝4歲,俞修容所生趙昺3歲。”

趙昰7歲,就是:1274-7+1=1269 年出生。

宋恭帝4歲,就是:1274-4+1=1271 年出生。

趙昺3歲,就是,1274-3+1=1272 年出生。

天台南宋皇帝陵皇帝的身份

1.按照“正月十二”生日可以確定是宋懷宗趙昺。

2.按照“鹹淳七年(1271)”生年可以確定是宋恭帝趙顯。

3.按照“鹹淳五年(1271)”生年可以確定是宋端宗趙昰。

也就是說,天台南宋皇帝陵裡竟然埋有宋末的三位皇帝。

那麼,宋末三帝中,究竟是哪一位皇帝活到了“興紹(南宋滅亡)四十年(即1319,或1316)的三月二十日才去世的呢?

興紹四十年,按南宋崖山海戰即1319年,如果按南宋臨安陷落則是1316年,才去世。

實際上,前面還有一個細節,大家都可能沒注意到,那就是“元豐庚子歲”的顛倒轉換我們還未進行,而這個轉換就是檢查驗證我們答案是否存在問題的一個關鍵所在。

我們來看“元豐庚子歲”的數字顛倒轉換,“元豐庚子歲”實際暗指的是“元豐三年庚申歲(1080)”。元豐年號一共八年。

從“元豐三年”到“元豐八年”時間差是:8-3= 5年

南宋向元廷投降(宣和)是在德佑二年(1276),再往上5年,就是:1276-5=1271 即鹹淳七年(1271)宋恭帝趙顯的生年。

南宋宋恭帝趙顯的生年(1271)在這裡是被特意強調了一次。這也提醒我們,這墓的真正主人就是南宋真正的宋恭帝趙顯。

像贊中的朝代、年、月、日分別採用不同轉換方法,並採用一邊轉換,一邊檢驗,確保結果的準確,中華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可見一斑。為方便大家理解,我製作了轉換示意表供大家參考。

「爆料」有一個人確信浙江天台也有一座南宋皇帝陵

像贊裡“皇上在宏文館,親命儒臣太學博士(崇寧二年1103)校書(治平六年1069)襄陽米 印記題識”的“米”字後故意省掉了“芾”字,也是一種提醒。米芾就是米黻,暗示“廢”。即暗示被“被廢”的宋恭帝。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不過,這裡的像贊並非米芾所題,其實是陳宜中的後代借米芾之名所題而已。

因為“宣和二年(1120)”時,米芾(1051-1107)已經去世13年了。怎麼還能夠死而復生過來題字。

但是,這並不能夠排除天台南宋皇帝陵裡其他兩位小皇帝的一起存在。謝靈運像贊裡還有一句話要請大家注意:“祖像安石靈運於宏文館。皇上顧命儒臣(帝王臨終前託以治國重任的大臣)親為題”中的“安石靈運”四個字。

也就是說,除了宋恭帝趙顯是真身的。宋端宗趙昰和宋懷宗趙昺有可能是用石像代替,以表宋末三帝閤家團圓之意。

從天台山南宋皇帝陵區裡的“團圓山”地名,以及天台北岸陳氏祖居地(始豐街道巖下村)對面就存在有”“團圓山”地名(現平橋溼地)來看,天台山南宋皇帝陵應該是宋末三帝之墓。

陳宜中攜真宋恭帝潛伏天台已獲《宋史》佐證

南宋宰相陳宜中攜真正的宋恭帝隱居天台之事不是倉促之舉,而是早有預謀的戰略舉措。我已經在《宋史》及地方誌裡找到重要的佐證,並已專文加以論述,這裡就不重複了。

宋恭帝棺材的顏色

宋恭帝棺材的顏色就在下面兩段話裡的“宏文館”三字上。“宏文館”即紅紋棺。

“皇上在宏文館,親命儒臣太學博士(崇寧二年1103)校書(治平六年1069)襄陽米 印記題識”

“十世孫謝援(諼xuān,仕至東陽內史,與宋順帝皇后謝梵境為堂兄妹)獻祖像安石靈運於宏文館,皇上顧命儒臣(帝王臨終前託以治國重任的大臣)親為題”

弘文館,官署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625),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館。

謝氏譜中的“宏文館”借“ 弘文館”之名暗示“紅紋棺”。

宋恭帝后代的去向

宋恭帝后代的去向其實就在謝安像贊的“東山今在上虞縣,有大江小江,有東眺西眺,有薔薇洞、洗屐池 ,公放情高隱而已矣。”這段話裡。不過,這段話裡的“上虞縣”應該作“藏於縣”理解。

謝安公像贊和謝靈運像贊作者是誰

《天台寺後謝氏宗譜》謝安公像贊和謝靈運像贊的作者是誰,其實是有提示的。那就是“康樂公靈運像贊詞:康樂郡公,父作子述,天生異才,挺然美質,雲山自樂,林泉自得。”中的“父作子述”四個字。

謝靈運的父親謝瑍可沒有什麼大作能讓謝靈運來繼述哦。謝瑍,東晉車騎將軍謝玄的大兒子,著名詩人謝靈運的父親。謝瑍繼承了父親謝玄的功蔭,官拜秘書郎,襲爵康樂公,曾入北府軍。然而謝瑍生性遲鈍,與謝家其他精英全然不同。謝玄曾經不解地對親友說:“我尚且只生了謝瑍,謝瑍何以生了靈運呢?”謝瑍,26歲時早逝。

《天台北岸陳氏宗譜》暗記了南宋宰相陳宜中的真正生卒時間。即:生於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壽87歲,即卒於1312年。而真正的宋恭帝去世時間是:宋亡之後的四十年(1319)的三月二十。

所以這裡的“父作子述”,並不是指謝靈運了。而是陳宜中的後代暗示自己是繼承父親陳宜中“編修國史”遺志所作。

我想,諸位已經從我對謝氏宗譜裡的謝安公像贊和謝靈運像贊的解讀中慢慢體會到我們中華文化中“秘閣修撰”的博大精深了吧。

南宋宰相陳宜中的後代,是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我想,這是令所有中國人都深感高興的事情吧。

我們今天許多知其然而不知道所以然的民俗緣由,其真正的根子其實就是在南宋。

中華文化在我們浙江天台山得到了最好的傳承。我們從張谷清老先生的《中華文化看天台》一書中就可見一斑。

至於南宋宰相陳宜中後代具體是哪些支派,我想還是留給大家一起研究比較好。這裡就不妄言了。

謝氏宗譜裡的宋恭帝

天台寺後謝氏始祖謝光庭的諡號為“恭安”,謝奕禮的諡號為“恭安”,榧樹始祖似孫公之父謝直,諡號為“恭定”,謝後父親諡號為“恭簡”。這說明謝氏宗

譜裡所隱藏的宋帝就是宋恭帝。

內容太多,以後另文再敘。

陳氏宗譜裡的宋恭帝

內容太多,以後另文再敘。

與陳宜中攜宋恭帝隱居天台有關聯事件(補充)

《元史》卷十三《世祖十》有載“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夏四月癸丑(十一),詔追捕宋廣王及陳宜中。”

也就是說,在南宋崖山海戰6年之後,元廷還在四處尋找陳宜中和宋幼帝。“詔追捕宋廣王”,說明元廷是很清楚“宋懷宗趙昺”崖山海戰中被陸秀夫揹著跳海的傳說不是真實的情況。

......

所有這些,也側面證明了浙江天台南宋皇帝陵裡“宋懷宗趙昺”的身份,不是空穴來風之語。

另外。據《宋史翼》和譜志記載,趙孟頫避地新昌山,和族叔趙若恢貼壁鄰居,十分投合。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帝派遣大臣程鉅夫到處尋訪宋朝宗室中賢能出名的文人學士。趙孟頫逃到天台山,由處士楊叔和將他庇護起來,並送到楊氏香燈院南山興教寺隱居。強行綁架他的人,把他交給了程鉅夫,趙孟頫稱病力辭,並說:“堯舜在上都准許巢、由隱居,我趙某已經是微子、箕子,希望作個隱士好了。”鉅夫被他的忠義所感動,釋放了他。可是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文海再次奉詔搜訪遺逸,趙孟頫成為首選之人,世祖“一見稱之”,讓他居尚書右丞葉李之上。

---摘自《名人與天台山》

許昌渠先生《翠屏回眸》一文還記載到天台南屏東嶺、西嶺地區的民謠裡還有“世代兒孫伴皇嬉”等語。“伴皇嬉”三字也表明當時的皇帝年紀還很小,所以要和其他小孩子一起嬉戲遊玩。南山興教寺就是當年皇室宗親趙孟頫的隱居地之一。

還有天台平橋鎮石柱洋要出皇的傳說,城關下抱園要出皇的傳說中的皇帝都是十幾歲的小皇帝。

還有傳說天台無相寺、水陸寺和尚可以吃酒吃肉,並且是皇帝親封的。附近地區“無相水陸,吃酒吃肉”的民謠相傳至今。

還有,許益剛先生《水南許氏》一書還記載到在天台水南龜山對面的王家塘還有趙氏皇親墳墓。

還有張世傑後裔定居天台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受到南宋宰相陳宜中攜宋恭帝隱居天台計劃的影響。

所有這些,都客觀表明南宋宰相陳宜中潛居天台山終老的事情並非子虛烏有。

下文請看《陳宜中,丹心昭日月,浩氣留山河》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限於個人的學識水平有限,掌握的歷史資料有限,調查研究的範圍有限,差錯在所難免,敬請您的指正!歡迎關注公眾號,留言交流

天台後學 陳遠志(陳根子 ) 致上

聯繫電話:18916774898(陳遠志)

郵箱:[email protected]

2018.1.18 於 天台平橋鎮 朝陽東路98號 初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